背了20遍新概念,我放弃了……
知乎有个关于新概念英语的讨论,“如何利用新概念学好英语”,看到有很多人分享自己全文背诵新概念20遍,托福雅四考了8分,看起来很凶猛的样子。
当我在报了各种英语班,依旧拯救不了自己蹩脚的英语时,我想到了《新概念》。在看到那么多人在知乎上分享自己通过背新概念雅思高分,热血沸腾,别人可以我也可以。什么都不要说,拿起新概念就是背,结果很壮烈。

《新概念》在成人英语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据我了解少儿界,依旧保持着霸主地位。妈妈痴迷“新概念”,并且强烈要求孩子背诵新概念,学好新概念,英语全不怕。在讨论个问题前,我们首先思考下我们觉得《新概念》牛,到底在说牛什么?
答案是教材牛。线下教学中,通常一位老师拿着一本教材,面对着全班50个学生讲课,那我们自然而然地认为主教材很重要也是无可厚的事情,那么问题来了,儿童英语学习是否真的需要完全围绕着一本主教材进行呢?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呢?因为主教材这个概念,是为了大量知识的学习和少量的技能学习而产生并存在的,所以基础教育中数理化这样的学科确实需要一本按照学生相应的年龄、认知水平设计并呈现的主教材。这个主教材需要承载该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一个学生所需要搭建的该学科知识体系和对该学科测评所需的技能要求。
但是对于语言类学科,尤其是英语,完全围绕一本主教材的教学,势必导致学生的学习是围绕着大量知识和少量技能的。而英语,本身就是一个交流工具,一门用来说话的承载体更多的是需要技能而非理论知识。这就好比,谁的语文好谁会说话并不是哪个学校用的语文教材出色是一个道理。
一套适当的语言教材,应该和学习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只有“取之于生活”,才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才更容易被理解,并最终“用之于生活”,达到交流的目的。因此,英语学习真正的“新概念”就是:放下《新概念》教材,放下成人教材,尊重语言习得规律,让孩子们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真正适合他们的东西。

熟悉的语言环境,在语言能力获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生活经历不多、理解能力尚未充分发展的孩子来说。然而,反思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他们是依赖教材学英语的,而我们的英语教材又是和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经经验相剥离的。一些鸡血型家长,义无反顾地为孩子们选择了成人教材,让他们学习远离自己生活经验的内容。其中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小学生日益流行学《新概念英语》。
《新概念》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成人英语教材,对词组、语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同时课文和例句所反映的大多是成人世界的东西,因此,这套教材是为有着相当英语基础的成年人编写的,并不适合小学生使用。
那么,小学生需要的是什么?小学生作为语言初学者,和婴儿学习母语一样,他们迫切需要的是在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中逐渐积累零星、感性的语言材料,而不是通过远离他们生经验相剥离的教材。
一些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因为选择了《新概念》教材,结果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家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仍旧不愿意放弃这套本来并不适合孩子们使用的教材。我们不妨暂时放下对《新概念》的盲目崇拜,一起来探讨一下,是否可以换一个新的思路,让孩子们在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去学《新概念》。
比如,如果让孩子学习下面的对话:
—Mom, I have too much homework. I can't stand it.
妈妈,我的作业太多了,真受不了。
—Stop complaining.Let's get down to work.
别抱怨了,赶紧做吧。
当孩子把这组对话听熟了,能够脱口而出了,那么,其实就等于在学《新概念》第二册第一课的重点词汇:stand/bear忍受、complain抱怨。而这种学习效果,要远远好于捧着《新概念》教材学英语,因为孩子们只有在自己所熟悉的语境中,才更加容易理解单词、词组的含义。在我90年代学英语,老师最爱干的事情是背诵、默写和罚抄,三连击。我的最高纪录是罚抄they和them各两百遍,恐怖吧。因为我完全分不清都是「他们」有什么区别。
后来因为在语境中运用的多,渐渐能够体会出差别,自此再也没错过。但对一些不经常用的单词例如complain、deserve、allow、mind、attention等词即便会默写但依旧不能完全掌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就在于,我所学的东西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脱离,难以达到充分理解,只能学个似懂非懂,而且,所学的句子在生活中无法使用,唯一的使用方式只能是背诵课文。一旦脱离了课文,换一个不同的语境,就不知所云了,更不用说要我随心所欲地在生活中表达出来。因此,这样的“掌握”,并不是真正的“掌握”,学得再多也只是囫囵吞枣,没有成为自己的东西。
因此,英语学习真正的“新概念”就是:放下《新概念》教材,放下成人教材,尊重语言习得规律,让孩子们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真正适合他们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