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抖音“好玩”,“玩”法律让你"没的玩”......
作者:阳光之东
01
近日,贵州的一群男女在大马路上肆无忌惮地拍起抖音。他们不顾旁人,在公路上并排驾驶3辆豪车,为了衬托一女子走秀拍摄,来回地开动。3辆车完全霸占了3个车道,当路人问他们在干什么的时候,一女子还霸气回应:拍抖音!
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倒是回应及时,7日,该支队针对此事发布通报称,涉事4辆车均违反多项条例,将受到罚款10350元,记6分的处罚。同时,其中两车因逾期未检验,处罚200元、记3分,合计罚款10550元,记9分。
抖音,一款可以拍短视频的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因为对音乐和短视频相互促进的“快捷”表达效果,确实火爆起来了,也有人因此从中一下子爆红,成为倍受千万计网友追逐的网红。

而这些网红可以通过剧增的流量放出广告,甚至多个百万级以上的抖音号中出现了购物车按钮,而抖音的“流量”变现已经成为市场各方的研究对象.....
所有的这些,使得“抖音广告”已经成为新的“赚钱渠道”,甚至有人能够在抖音上“月入百万”,实在吊足了那些想“爆红赚钱”人们的胃口。
一些“抖音人”为了追求播放效果和广告效果的“创意十足”,不惜以违法违规的内容和拍摄方式为代价。
上述新闻中的那位走秀女子,为了爆红,公然在公路上并排出现3辆豪车(现场共有4辆车),缓慢跟在女子身后,还有男子用滑轮车拉着手持手机的女子在最前端拍摄......

02
他们没有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一行为是在违法违规: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机动车逆向行驶、违反禁止标线、从事其他影响交通安全活动、不按规定停车等法规条例,甚至还有2辆车逾期未检验.....
这些人还没有在抖音上“爆红”,却已经在网上因违法违规被“曝光”。这代价,实在大了!
这些人为何敢因拍摄抖音而阻断交通?无非是没拿交通法规当回事。为什么没拿交通法规不当回事?无非是有侥幸心理,要么是考虑到可能没人会曝光他们的违法行为,要么是“习惯性”地认为执法部门不敢向他们较真。
而在“过去”,开豪车的人往往都有优越感,他们与不少执法人员都非常“熟悉”,即使真的违法违规,也能“用钱摆平”,甚至还有“保护伞”在随时“保护”他们,让他们可以为所欲为,经常将自己凌驾于法律法规之上,认为没有他们“玩不转的事”。
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在较真法律法规的人越来越多,路人的手机拍摄也能将他们的违法违规行为曝光并无法“捂住”。尤其是全国“扫黑除恶”正在深入推进,不少“保护伞”自身难保,整日惶恐不安,还哪里有精力再去“保护”违法违规的人?
玩抖音阻断交通,看似是小事,实则小事不小,因为这些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法规,影响了他人的道路通行权和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不是这些人自己院子,想停车就车,想扭腰走秀就走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玩抖音可以,但是”法律法规不是用来玩的“,玩抖音也要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违反了法律法规,就该受到惩处。
03
实际上,因玩炫富创意玩抖音,“玩出事”的事件倒是不少。
今年6月,浙江台州一购物中心附近发生一起车祸,一辆价值数百万元的法拉利跑车突然失控加速,撞毁道路中间的防护栏跑到了道路的另一面,与迎面驶来的一辆宝马SUV相撞,受到撞击的宝马又撞到了一旁的黑色轿车,现场图可以看出,这辆法拉利跑车严重受损,安全气囊也弹了出来,维修费用至少要花费数十万元!!
可笑的是,这辆法拉利跑车是这位女士租来的,而之所以租来用,竟然是用来拍抖音的!拍个抖音租豪车,因为对其中的操作模式不熟悉,结果导致撞车悲剧,这真是:炫富有风险,装B须谨慎啊!

日前,湛江市交警开发区大队微信公众号透露,他们在某路段设卡时,发现一辆即将进入检查区域的黑色小轿车匆忙停车,主、副驾驶座位上的人员慌忙互换位置,疑有蹊跷。
执勤民警上前查询时发现,这名开车的女士竟然没有驾驶证,当交警依法对这名女士处以罚款并处拘留处罚时,当事人欲借网红身份撒娇求情:我那么可爱你们舍得拘留我吗?我可是有好几千粉丝的,万一掉粉怎么办?......
“掉粉”比“道路安全”还要大,这女子,心里装的到底是粉丝还是人气,还是人气带来的钱,竟然如此痴迷???恐怕不难理解......

04

法治社会,人们终于感受到了公正严明的法治环境,不仅拍摄抖音阻断交通要付出违法的代价,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违法违规行为,正在“等待”司法的公正而严格的审判。而执法人员获取违法行为第一现场的途径,终于不再是执法人员的“自我发现”了。
人们用手机拍摄下来的,就可留存下来作为举报线索,甚至,这些看到的违法行为,可即时发到网上,再也不是违法当事人或别有用心的执法人员做做手脚就能“糊弄”人们的事了,网上的举报线索,任何人,想抹都抹不掉了!
法治的进步,正在从每一个细节处一步步向前推进......
违法拍抖音被依法惩处,包括其中的豪车车主,即使他们“有钱“也无法再买通有关人员而免予处罚,就连“保护伞”都遁逃无形了.......网友“随手拈来”的拍摄材料,成了实实在在的举报线索,成了任谁都无法改变的违法事实......
按照中央部署,今年7月初至10月底,中央扫黑除恶10个督导组分赴河北、山西、辽宁、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重庆、四川等10省市进行全国第一轮督导,共下沉到107个市421个县682个乡镇865个村,发放调查问卷1万余份,目前共收到群众来信来电举报线索17万余件,截止目前,10个省市打掉涉黑组织96个,查扣涉案资产50余亿元,有1386人投案自首,推动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1791起,党纪政务处分572人,有力震慑了黑恶势力犯罪。

尤其值得人们振奋的是,针对有的被督导地方在区县层面“破网打伞”力度不够,查处涉黑涉恶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数量少、级别低,以及有的区县尚未“破零”等问题,中央督导组在下沉督导和对接会上“多次严肃指出”这一必须重视的突出问题,提出要求、压实责任,并对涉及领导干部的重要问题线索直接交被督导省市纪委监委查办,推动“破网打伞”取得实质突破。
其中,河北省公安厅原党委委员、副厅长陈庆恩;山东省烟台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聂作坤,湖北黄冈市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汪治怀,重庆市公安局大渡口区分局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范俊凯,河南三门峡市公安局峡东分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翕钧,德阳市公安局原党委委员、副局长肖敏,沈阳市辽中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李丹,湖北荆门市公安局原党委委员、副局长邹平.......一批“大保护伞”的倒掉,让人民群众多了一份安宁和放心。
第一轮成果丰硕之后,还有令人期待的第二轮、第三轮。2019年,中央将组织开展第二轮、第三轮督导,并力争在上半年实现督导全覆盖。中央第一轮督导产生的实效,必将推动被督导省市完善扫黑除恶长效机制,不间断地开展“大扫除”;中央第一轮督导形成有益经验和创新探索,必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推动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因人民举报而被依法惩处的违法犯罪分子的案例越多,人们的举报热情就会越高,法治的力量就会更多得到体现.......
人民群众正日益感受到法治的力量,正越来越多地“收割”本来属于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法治进步无止境,人民群众向往的公平正义,永远在路上。
法治这一人人向往的善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观点丨独立丨体验丨深度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思考更有
-
你懂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4 2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