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记』视之界限,苍穹的框框(二)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问到:「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文化开始允许我们从高处俯视了——城墙从此退化成一层写满遗迹符号的窗户纸,透射过来的是朦胧的光明,而不再是晦暗的秩序?」
文明演进至今,答案已经不言自明。记不太清了,《带一本书去巴黎》中好像有这样的说法:历史记录的大多是一件伟大的什么事情,有何人,因何发生在何时何地,如果换一个角度记录,一件什么罪恶的事情,有何人,因何杜绝于何时何地,从此不再现于人类历史,那么这本历史书一定会足够震撼人心。
而我,则想试着在这里记录下这些转折的点滴。
之前,我说过「城市就是这城墙中的一切」。那么扩展出城墙之外的城市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在西安,在北京,在纵横交错的道路间,在高楼林立的缝隙里,「城墙的意义」早已消失得全无踪迹,城市们早已挣脱了往日的束缚,舒展、窜升着自己的躯体。
不肖说城墙所剩无几的北京,即便是明城墙合围的西安也早就拓殖了它的领地,隋唐长安城墙遗址就沉睡在离我上班地方不远的街心公园里。古时城外的曲江池边,位列禁苑、皇宫的玄武门外、大明宫上,回荡其上的不是再是幽幽鹿鸣,而丰富而色彩斑斓的都市气息。
说实话,无论是身在北京,端起相机,把前门楼子圈进去,搂一张大角度的仰视剪影,还是驱动脚踏板,围着西安城墙兜一圈儿,我们都很难真正嗅到属于城墙们的往日气息了——凝固在它们身上的那种文化秩序——层层相连、环环相扣的伦理关系和人身依附。要让我们重新回归到土地上,过回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岁岁纳贡,朝朝称臣」的日子,恐怕是不可能了。
然而,「城墙的文化」却仍旧茁壮地延续着,而这也正是我们重新修建「丹凤门」、「永定门」们的意义——规模庞大的城市化进程是这场文化启蒙、文化变革的催化剂——从过去文化里迁徙出来,过去的辉煌便是当下最佳的参照,而当下并不缺乏热情和动力,树立纪念碑式的建筑,称颂这个时代旺盛的生命力,将更多的眼光投向无限的未来,投向宏大的历史胜利,要仿照祖先的辉煌重新演绎自己的荣誉,从时间和空间上,向像伟大的荣誉靠近!靠近!
然而,时代究竟不同于过去,文化在变迁,常愿提及的多是过去的辉煌,而常常忽略的则是文明中罪恶的渊薮。细微的变化总需要慧眼去辨识,并在此凝练成文字。
前面写的东西都只能算是清谈似的感概,对「文化的思考」无关痛痒,将来发布在这里的可能会是一些言之有物的「历史考究」、「以古喻今和以小窥大的探访」,而尽量避免像前面这样的清谈。如此,我将尽力用文字描述好西安和北京,也好让每一位看官保持愿意看下去的动力。
今天贴在这里的两张照片将是下一期的话题——西安和北京的「大遗址保护」,或曰「古迹重修」。
*备注:「丹凤门」那张是从google上搜的,改天我会亲自去拍一些传上来。「丹凤门」是唐代大明宫的正门,照片中的「丹凤门」是将于今年10月开放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一部分。
文明演进至今,答案已经不言自明。记不太清了,《带一本书去巴黎》中好像有这样的说法:历史记录的大多是一件伟大的什么事情,有何人,因何发生在何时何地,如果换一个角度记录,一件什么罪恶的事情,有何人,因何杜绝于何时何地,从此不再现于人类历史,那么这本历史书一定会足够震撼人心。
而我,则想试着在这里记录下这些转折的点滴。
之前,我说过「城市就是这城墙中的一切」。那么扩展出城墙之外的城市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在西安,在北京,在纵横交错的道路间,在高楼林立的缝隙里,「城墙的意义」早已消失得全无踪迹,城市们早已挣脱了往日的束缚,舒展、窜升着自己的躯体。
不肖说城墙所剩无几的北京,即便是明城墙合围的西安也早就拓殖了它的领地,隋唐长安城墙遗址就沉睡在离我上班地方不远的街心公园里。古时城外的曲江池边,位列禁苑、皇宫的玄武门外、大明宫上,回荡其上的不是再是幽幽鹿鸣,而丰富而色彩斑斓的都市气息。
说实话,无论是身在北京,端起相机,把前门楼子圈进去,搂一张大角度的仰视剪影,还是驱动脚踏板,围着西安城墙兜一圈儿,我们都很难真正嗅到属于城墙们的往日气息了——凝固在它们身上的那种文化秩序——层层相连、环环相扣的伦理关系和人身依附。要让我们重新回归到土地上,过回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岁岁纳贡,朝朝称臣」的日子,恐怕是不可能了。
然而,「城墙的文化」却仍旧茁壮地延续着,而这也正是我们重新修建「丹凤门」、「永定门」们的意义——规模庞大的城市化进程是这场文化启蒙、文化变革的催化剂——从过去文化里迁徙出来,过去的辉煌便是当下最佳的参照,而当下并不缺乏热情和动力,树立纪念碑式的建筑,称颂这个时代旺盛的生命力,将更多的眼光投向无限的未来,投向宏大的历史胜利,要仿照祖先的辉煌重新演绎自己的荣誉,从时间和空间上,向像伟大的荣誉靠近!靠近!
然而,时代究竟不同于过去,文化在变迁,常愿提及的多是过去的辉煌,而常常忽略的则是文明中罪恶的渊薮。细微的变化总需要慧眼去辨识,并在此凝练成文字。
前面写的东西都只能算是清谈似的感概,对「文化的思考」无关痛痒,将来发布在这里的可能会是一些言之有物的「历史考究」、「以古喻今和以小窥大的探访」,而尽量避免像前面这样的清谈。如此,我将尽力用文字描述好西安和北京,也好让每一位看官保持愿意看下去的动力。
今天贴在这里的两张照片将是下一期的话题——西安和北京的「大遗址保护」,或曰「古迹重修」。
*备注:「丹凤门」那张是从google上搜的,改天我会亲自去拍一些传上来。「丹凤门」是唐代大明宫的正门,照片中的「丹凤门」是将于今年10月开放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一部分。
![]() |
西安「丹凤门」 |
![]() |
北京「永定门」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