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排炖油豆
全世界再没有哪个地区的人像东北人那样喜欢炖菜,就像东北的某些个性被普遍公认一样。曾经有个同事跟我抱怨,他说为什么东北人喜欢把菜炖的烂烂的,这当然有原因,四川人吃辣是为了抵御潮湿的天气,东北人喜欢炖菜的原因,我分析也是跟当地的气候息息相关。在东北最冷的地区,一年当中0摄氏度以下的天气占了210天,由于寒冷,人们总结了一套适应这种寒冷的生活方式。一般的民房都比较紧凑,这样有利于取暖,对比山东老家,动辄十几间的房子,在东北只有3间或者4间的占了多数。一年到头可以节省不少燃料,燃料一般有两种,大部分是煤炭,在我们林区就是木材,在木材不那么匮乏的年代,我们取暖做饭全都是山上的木头,现在已经停止采伐,进入封山育林的时代,这一封就是以百年计的,如果继续生活在那里,我想很快燃料也要依靠煤炭了,然而据说煤炭资源也在枯竭的边缘。
在冬天,房子里材火是不能间断的,断了是要出人命的。锅灶连着火墙和火炕,做饭取暖一举两得,锅里的已经传来炖菜的香味,可以继续做的别的家务,等到家里的劳动力干活回来,揭开锅,满屋飘香。一家人盘坐热炕上,炖菜冒着热气,或馒头,或米饭,再配上二两烧酒,一天的寒冷疲惫都一扫而去,任凭外面风雪肆虐。
看似简单,要想做的好吃,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可以举一反三,只要适合炖的菜和肉,那就都不成问题。选新鲜的猪排,焯水去腥味,捞出晾干备用,冷冻的排骨吃起来就大打折扣,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看到猪排还能冷冻起来吗?当然要即刻享用。我记得,我妹妹上小学的时候,跟来家里串门的同学为了抢排骨,打得不可开交。油豆角呢,是豆角的一种,豆荚鼓鼓的,非常耐煮,是所有豆类蔬菜中香味最浓的,山东人喜欢芸豆,白色的那种最常见,到现在我都觉得没吃过油豆角的人生也是一种遗憾。早些年关里(对山东老家的统称)的菜市场里没有油豆角的身影,如今物流发达,市场上很容易买到,自然价格也高于其他品种。油豆的处理方式简单,去了筋,在锅里下油,中火煸炒至变色,为得是是去除部分豆角里面的水分,使它更容易吸收排骨的油脂,这时下入处理好的排骨一起翻炒,放上喜欢的调味品,我个人会配一些姜片,八角还有盐,其他都不是必要的,可以依据自己的口味添加,等炖到排骨入口酥烂,油豆也随之香浓,不用担心它会因为跟排骨同煮而过于软烂,它的性格像极了当年闯关东的山东爷们,坚韧,适应能力极强。
总结炖菜的好处如下:一,不用厨艺精湛也可以好吃。二,出锅保温时间长,尤其适合寒冷的季节和地区食用,三,只要菜下锅,就可以做其他的事情了,比如我现在,锅里的排骨豆角已经在召唤我了,既然如此,炖菜就说到这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