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私藏小众景点
查看话题 >静处千年 一生痴梦——泾县桃花潭、查济行脚
序
金庸走了,看到这个话题,我突然想起两年前去过的三处名胜古迹,都在安徽宣城。我本来要用地方一词,后来改用了名胜古迹,真真是名胜古迹,你且听我说。

前两处都在泾县,一处叫桃花潭,一处叫查济。

没错,桃花潭就是李白笔下那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桃花潭。

查济,咋一听,声名平平,其实大有名堂,此处“查”不念cha,念zha。什么意思呢?
查济村民里十有八九都是查姓,传说查姓起源于姬姓,始祖名姬延,在周朝时被封于上东济阳查地,此后姓氏便由姬改为查。后来,查姓族人辗转繁衍到安徽,定居在如今的宣城泾县,后又从安徽向江苏发展,进而散布到浙江、江西和福建等地。熟悉金庸的都知道,其原名叫查良镛,据传,他便是查姓在浙江海宁分支的族裔。

至于第三处,则是位于宣城市区的敬亭山。读诗三百首的盆友们肯定知道,李白写了首《独坐敬亭山》。再说回宣城,没错,李白在此,古宣州,写下“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的壮丽诗篇。此外,宣纸,原产地也在此,就在宣城。
我时常羡慕江南人,他们不会少乐子的, 江南水乡素颜时固有韵味,然四季明显交替,任意梳妆,都有别样风情。所以欧阳修要写:“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景,有了,寻乐,他们只需要循着古人的诗词妙语去即可。
比如说,春天,便可照着“烟花三月下扬州 ”的方子去扬州看春花烂漫,再比如说,秋天,还可趁着“月落乌啼霜满天”到寒山寺听听夜半钟声……
那时求学,碰巧有机会到上海住上半年,游遍华东五市这类经典必游之地自然不在话下。时隔四年,因工作,又有了机会到南京住了半年,每有闲余之时,除重走大景点之外,我则查缺补漏,照着诗词文赋,又走了不少江南胜地。
炎夏的一个周末,独自背上行囊,苦于无法自驾,出行的路途并不顺畅。此顺畅与交通拥堵无关,是泾县旅游并未完全开发,还未形成热点,因此交通并不发达,从南京出发,并无直达高铁火车,只能顺着大巴车颠簸而至泾县县城,再转乘公交又一路颠簸而至桃花潭,再往查济,也得掐着点儿转乘公车,要不然,只能寻着村户私家车穿山前往。
彼时正值盛夏,烈日焦灼,一路辗转着实折腾人,一弯平淡的潭水,虽没有达到期望值,隔壁的查济,却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意外。出行这么多趟,此次终于明白古人所云: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古话不古。是为序。
剧透——8月,我在查济见过此情此景。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一路辗转,到达桃花潭已是正午过,天上无云,阳光暴照,一下车,我就赶忙寻找可以吃饭顺便纳凉的店铺。进景区门口能吃饭的地方并不多,见一户有不少顾客,我就跟着进门了。由于独自出行,不方便点餐,我便请店老板给我做一碗菜单上没有的蛋炒饭。老板答应了,几番抡炒,端出一晚卖相可口的炒饭。埋单一看,竟然只要6块钱。

吃完午饭,继续上路。不知道是我去的时间是淡季还是怎样,总之游客不多,倒是寻常人家不少,偶尔才能见到一两个举着长枪短炮的游客,倒是让人有点欣喜,是怕了那些熙熙攘攘的古镇了。


桃花潭稍显破旧,可能是尚未开发完善,可供游赏的景点不多,唯有一个破落小阁楼,还有点价值。在这里,可以一览汪伦与李白相送彼时彼景。不过天气实在炎热,让人闷得透不过气,更无从静心感受那一份千古情。



从楼阁下来,走到岸边,凭借景区门票可免费搭乘船渡过江,过江之后,可览景点也乏善可陈。由于天气太热,体力消耗,我便在一家农户门口坐下来喝凉茶解暑休整。和店家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顺便咨询如何前往 查济 。店家告诉我此处不方便搭乘公交,可以帮我找来私家车,走山路前往,于是乎谈好价钱,我便起身离开了小店。
店家的女儿带我下山找私家车,一路上我们聊着天,我们聊到年龄、职业,还有关于未来的畅想。她和我同龄,是个乡村体育教师,恰逢放暑假,来帮家里打点生意,她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期待同时又有点畏怯。她善良而纯真,虽有过一面之缘,却让我清晰记得至今。两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的她找到自己的爱情了没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查济离桃花潭不足二十公里。据传,大诗人李白在桃花潭一别汪伦之后,受查济人查师模(官至中书郎、校书郎)之邀,来到查济的石门碧山游历栖息,一连数日因流连而忘返。直到校书郎携茶带酒来款待他,他才如梦方醒,随即挥毫写下“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千古佳句。传闻真假我们无法验证,但一睹查济之美后,我相信,李白绝对无理由拒绝与这绝世美景邂逅的机会。
而实际上,从桃花潭到查济穿山越岭的途中,已让我醉心不已。本还在午觉美梦中的农家大叔被我们叫醒,送我去查济。一路上他倒是毫无起床气,反而十分热心地为我讲山侃水。一问到我是从南京过来的,便说起他那去了 南京 读书的女儿,为了她女儿将来有本事立身,他送女儿去读专校。他关心我是在南京的那个方位,是否离她女儿学校近,深山中的他,似乎很期待从外面来的人能给他捎来一些女儿的消息。可谓,儿行千里,父也担忧。
转眼就到了查济。在网上早早定好了过客人青年旅舍,但查济山水环绕,一番周折之后我才找到了旅舍。

这是一家私人青旅,主调原木色,店里的工作人员多为青年,随和而友善。这是我第一次住进了青旅,和陌生的同性住着多人间。住客不多,床位任我选,店家才慢悠悠换好被套。终于进到了有冷气的地方,稍作午休,待到夕阳西斜再出门寻欢。
醒来已是日落西山,出门,溯溪而上。
查济村落依山面水,许溪、岑溪和石溪自西向东穿村流过,山水田园景观特色明显,有道是“武陵深处是谁家,傍水依山共一查。不怕渔郎漏消息,明年还约看桃花”。



在查济,会被安静所感动。白天,人多却安静。孩子在溪水中捞鱼戏水,在小径边描画;农户在田间劳作,老人在阳光下纳着鞋底。查济人日出劳作,日落休息。夜里,温度降下来了,往山边走,虽没路灯,月光,萤火虫,都为你点亮。一切都是安详而舒缓的节奏。

晚餐是在青旅和店里的人一起吃的,二十块搭伙,认识一群有理想有追求有故事的同龄人,畅聊一晚,弹唱、看电影。

第二天,我起得很早,一是怕太阳出来太热游客太多,二是怕错过 查济 的每时每刻。继续溯溪而上,把前一晚因太黑没敢继续走下去的山路走下去。







然则发现这个偏远的古乡村早已开始了一天的运作。农妇在溪边洗衣服,农夫洗脸,还有那勇气可嘉的画室学生,竟然也起了个大早,坐在石板桥边默默作画,当然,也有偷懒的,直接躺在路上呼啦大睡。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诵读诗歌千百遍,眼见其意才自现。古人字里行间描画的那些悠悠意境,岂不就是查济!我竟有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动。细算,这大概是我那一年最后旅行的地方,也是第一个我真正意义上自己背包去的地方,同时,这还是我第一次住青旅的地方。在陌生的床铺上和陌生人共享卧室,在陌生的沙发上和陌生人一起看海上钢琴师,在陌生的餐桌前和陌生人一起吃晚餐,在查济,原有的顾虑和高筑防线在这里柔化。
深山幽谷,教人回归淳朴。
太阳出来了,持续高温,我开始下山,直到青旅附近,看见一户家里人来人往,炊烟袅袅,我也往里走。原来是个豆类作坊。坐下,喝了一碗新鲜的热乎乎的豆浆,吃了馒头,好不惬意。回到青旅,还未有人醒来,非常安静,得以私享这份时光。
有文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查济,是个大多数输入法都无法自动识别拼出的地方。回想起一路,果然如攻略所说,曲折不便,又是高铁又是大巴紧接着还有公交私家车,才辗辗转转到达。待过才知道,原来,折腾有所值,路途偏僻过滤喧闹的人群,才让这个世外桃源得以安静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