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书摘之一-------前三步:观察、感受、需要
非暴力沟通书摘111111
好久没做书摘了呀~~~~因为觉得这本书真的不错(但是例子太多了,看起来有点啰嗦),简单整理了一下里面喜欢的话,整理出来二十多页,分批次发在日记里,供自己回看以及感兴趣的人快速阅读。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这一篇大概讲了前两个方面,也可能是前1.5个方面~哈哈,先放这些~
【1】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
【2】你取之于我, 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当你知道我因施与你而快乐。 你明白,我的给予不是让你欠我的人情, 而是因为我想活出对你的爱。
欣然的接受, 或许是最佳的赏赐。 我无法将二者分开。 当你施与我我给你我的接纳当你取之于我,我感激你的赐予。”
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由于施者的给予既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受者获得馈赠,却不会有心理负担。
【3】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什么是我的观察 •我的感受如何 •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4】他来这里不是为了讨我欢心,我来也不是为了他的幸福。我们学着成长、接纳和爱,只有这样才能各得所愿
【5】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
【6】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
【7】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同样的,要是达不到自己的期待,我也会觉得自己有毛病。我一心分析和确定错误的性质,而忽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
【8】即使他们接受批评,作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如果他们出于恐惧或内疚来迎合我们,或迟或早,我们将会发现对方不再那么友好
【9】学习爱的语言,我们将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
【10】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11】进行比较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
【12】当我们根据以下理由行动时,我们也就试图回避责任,受说不清的力量驱使:
我们的个人情况、成长历程、自我形象等。
其他人的行为。
上级的命令。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13】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认为某人应当受到惩罚 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异化的沟通方式还与一个想法有关:有些行为值得奖励,而另一些行为必须受罚。
【14】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
【15】如果你想把任何事情搅浑,我可以告诉你怎么做: 把我做的事情和你的反应混为一谈。
【16】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17】我们的语言年代久远,但先天不足,是一种有缺陷的工具。它反映了万物有灵论的思想,让我们谈论稳定性和持久性,谈论相似之处、常态和种类,谈论神奇的转变、迅速的痊愈、筒单的问题以及终极的解决办法。然而,我们的世界包含着无穷无尽的过程、变化、差别、层面、功 能、关系、问题以及复杂性。静态的语言与动态的世界并不匹配,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18】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19】注意:“每次”、“曾”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观察结果。
“总是”、“从不”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评论。
“经常”和“很少”这样的词语也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
【20】一旦我想为自己辩护或开脱,我就默认了自己有问题。另一种反应是把对方的话视为攻击而给予反击。
【21】一旦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他很可能就会觉得委屈并退缩
【22】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区分感受和自我评价
区分感受和想法
区分感受和判断
【23】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清楚地表达感受需要丰富的词汇。
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 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兴高采烈 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 高兴 快乐 愉快 幸福 陶醉 满足 欣慰 心旷神怡 喜出望外 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 放心 无忧无虑
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羞包 紧张 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 忧伤 沮丧 灰心 气馁 泄气 绝望 伤感 凄凉 悲伤 恼怒 愤怒 烦恼 苦恼 生气 厌烦 不满 不快 不耐烦 不高兴 震惊 失望 困惑 茫然 寂寞 孤独 郁闷 难过 悲观沉重 麻木 精疲力尽: 委靡不振疲惫不堪 昏昏欲睡 无精打采 尴尬 惭愧 内疚 妒忌 遗憾 不舒服
【24】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 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25】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26】我们把愿望说得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27】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
【28】使用以下表达方式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3)指责他人。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29】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根据我长期以来的经验,—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30】每个人都有的基本需要:
1.自由选择(选择梦想/目标/方向/ 自由制定计划来实现这些梦想、目标和方向)
2.庆祝(庆祝生命的创造力以及梦实现)纪念人生的失落:亲人的去世或梦想的破灭等(表达悲伤)
3.言行一致(真诚/ 创造 / 意义 / 自我肯定 )
4.滋养身体(空气/ 食物 / 运动 /免于病毒、细菌、昆虫及肉食性动物的伤害/休息 / 住所/ 触摸 / 水)
5.玩耍(乐趣/ 欢笑 )
6.情意相通(美 / 和谐 / 激励 / 秩序/ 平静)
7.相互依存(( 接纳 / 欣赏 /亲密关系/社区 /体贴/成长 /安全感 /倾听 /诚实(诚实使我们能够认识和超越自己的局限性)
8.爱 信心/尊重 /支持/ 信任/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