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说唐
标 题:唐僧说唐 发信人:pubkimchi(idle),信区:Kimchi
1.枝枝蔓蔓说西游
<<西游记>>是朕极爱的书,成年以后通读虽说是头一次,若从小时算起,则遍数不下于大多民间红学家之于红楼梦。前日写家信,涉及对一朋友些许腹诽,下笔竟成“心中早将他骂了百八十遭不题”,羞愧不已。但朕言语受周遭见闻左右实在太容易,这几晚狂看西游,如果憋在心里不发泄,连累到家书都变味。所以还是收起瞌睡虫,唐一唐。
王朔曾列“四大俗”,是他顶受不了的东西。朕避之不及的是另四样:音响参数,摄影器材;小说版本,服装品牌。但是为了假模假式地认真一点,这个还是要略提两句,顺便唬一唬人----譬如朕打小看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80版的<<西游记>>,大伙儿都不以为然。若讲明是据世德堂百回本标点的,就显得专业多了。朕现在看的这个版本,是巫那里顺来的中华书局93版“黄周星定本西游证道书”,黄永年黄寿成点校。朕看到的版本知识全是点校人前言里来的。当然,既然傍上了巫这个藏书的款姐儿,少不得把几个参考文献也翻了翻。
黄永年是喜欢这个本子的,它把少量诗词的不工改正,精简了很多诗文,删掉了一些罗嗦话。朕却偏爱世德堂本,一来是恋旧,更因为黄周星版本删掉的东西虽于情节无关紧要,却常是笑料所在。
只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所以关于版本这里少谈为妙,后面按捺不住的时候再说。
(另一个原因是,西游记版本的演进,比红楼梦要复杂多了,比不得一人从头创作,纵有误差也有限,能让张爱铃之类看到“眼生的字自己跳出来”。朕总在想,应该拿DNA做进化分析的模型来做一做小说版本演进。人工校堪实在是太费人力了。)
单说一趣事结尾。这个黄周星,原来养在周姓人家,是叫做周星的。朕看到这里,感慨周星星同学演大圣,多少也是有前缘注定啊。
2.假作真时真亦假
闯蟠桃宴时,悟空就使过瞌睡虫,那时是“把毫毛拔下几根,丢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念声咒语,叫‘变’即变做几个瞌睡虫”,使的是假瞌睡虫,照样管用。到25回偷吃人参果时,却使的是“他腰里有带的瞌睡虫儿,原来在东天门与增长天王猜枚耍子赢的”。黄周星在此评说:此事从前未见,至此补出。然后因为他喜欢补bug,后面往往把瞌睡虫都简单说成是”腰间摸出“的。其实他还是没参透这真真假假,世德堂本就还是时而摸出来,时而拿毫毛变的。
当然,黄周星把这当作世德堂本的bug倒也怨不得他,因为这本子糊涂得紧,到了77回,行者忽想起:“我当初做大圣时,曾在北天门与护国天王猜枚耍子,赢得他瞌睡虫儿,还有几个,送了他罢。”即往腰间顺带里摸摸,还有十二个。“送他十个,还留两个做种。”
过后还自夸“这法儿真是妙而且灵!”,好像全忘了瞌睡虫是自己惯使的招。又,输了瞌睡虫的变成了护国天王,难道瞌睡虫本来就是众神仙当筹码的?然而朕还是喜欢世德堂本,只这句“还留两个做种”就平添多少生气!
34回行者骗宝瓶,这一段朕也是偏爱世德堂本。引在这里: 那魔执了宝贝,跳在空中,把底儿朝天,口儿朝地,叫声“者行孙。”行者却不敢答应,心中暗想道:“若是应了,就装进去哩。”那魔道:“你怎么不应我?”行者道:“我有些耳闭,不曾听见。你高叫。”
(黄周星定本却没这句,其实这句要紧。好比作报告时,听众提问,你一时踌躇的,也不能哑在那里,只好说“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面寻思怎生打发。行者称耳闭,正是这个道理。)
那怪物又叫声“者行孙。”行者在底下掐着指头算了一算,道:“我真名字叫做孙行者,起的鬼名字叫做者行孙。真名字可以装得,鬼名字好道装不得。”却就忍不住,应了他一声,飕的被他吸进葫芦去,贴上帖儿。原来那宝贝,那管甚么名字真假,但绰个应的气儿,就装了去也。
为什么假名字也装得?钱钟书在管锥编里专门讨论,可惜大哥未曾把这段发过来。大家只须小心,马甲惹的麻烦,保不住还得自个儿来应.
3.须菩提师傅还教了什么
第一回,石猿探完水帘洞,对众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要他们守信拜他为王。这些猴子也甘愿拜他,不然,可以象赵敏一样耍赖(韦一笑说赵敏:是男子汉大丈夫,何必如此阴险毒辣?赵敏格格一笑,说道:我本来不是男子汉大丈夫,小女子阴险毒辣了,你便怎样?):我们本来是猴子啊。
这时候美猴王还多么文雅,张口就是子曰。 初拜师时,须菩提将“流”“静”“动”几门与求长生的关系比作“壁里安柱”,“窑头土坯”“水中捞月”,悟空说,”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别的尤可恕,猴子不知道水中捞月的典故,可不是改打?)
才辞了须菩提回花果山,那贫嘴的本事却陡长。管自己叫天生圣人,管别个叫混世“鸟”魔。什么“古人云‘愁海龙王没宝哩’”,这都哪门子的古人云?比贾宝玉的“古今人物通考”还要荒谬些。倒是后来56回里对答强人的杜撰,“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有点古人云的架势。黄周星进士老爷说,“引证甚妙,但不知出何古书”。他都不知道,朕也不费心了,多半就是行者胡诌的。他连‘愁海龙王没宝哩’都算古人云,你倒信他?
至於“走三家不如坐一家”,“赊三不跌见二”这样的“市语”,更是层出不穷了。后来黄周星嫌他话多,删掉不少,岂知行者的贫嘴对朕而言正是卖点。满篇都是,无从抄录,朕看得也跟行者一样,笑得打跌。
贫嘴通篇是,也不稀罕。待到他看见黄袍怪的宝贝,暗叫“好东西耶”,又别是一派童真。朕平日只笑话别人“耶”来“耶”去的台湾国语太幼稚,其实也有他古雅的一面呢。
4.至情至性美猴王
悟空自道“一生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这时候他还是个没心没肺的石猿,万没料到自己其实是至情至性的胚子。 喜则笑得打跌,怒则抓耳挠腮,悲时泪如泉涌,放声大哭。再看那师父,从头到尾战战兢兢,连哭也是”嘤嘤“的,怎不叫人气闷。 说他怒,可以暴跳如雷。然而只有妖怪骂他他气,八戒挑唆师父念咒,他便逗他耍子;沙僧懦弱不出声,他只一笑:你这个沙尼!师父念《紧箍儿咒》,可肯替我方便一声?都弄嘴施展! 打了白骨精,瞎眼的“圣僧恨逐美猴王”,行者临别拜他,他嚼情不受。行者分身四面,围住他拜。此情此景,黄周星也叹息“令人凄然堕泪”。这也罢了,算是了却师徒情分。武侠书里,实心徒弟恨心师也比比皆是。 但到了八戒从花果山请回行者时,他竟然念到“自从回来,这几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气了。师父是个爱干净的,恐怕嫌我”,特地要在东海里净净身子。这样的情义,唐僧知否?朕观古今,也只宝玉被蜡油烫了,不肯给黛玉瞧,“知道他癖性喜洁,见不得这些东西”略可一比。然而林妹妹是何样人?人家是风流婉转的世外仙姝。唐僧是什么?不过是不听师训被撵出来的和尚。宝玉又是什么人?做小伏低惯了的富贵闲人。悟空呢?上闹天宫,下闯地府的齐天大圣,恼怒上来,一洞妖魔都打做肉饼。他这番情义,朕实在替唐僧惭愧。
若是只顾念唐僧一人,或有揣小人之心的,道行者为自己求正果巴结师父。只另举一例:出高老庄时,庄主奉金银以谢。唐僧只知自己推辞,行者却抓了一把,谢引路的高才。这虽是借钱打赏,总是猴子比和尚通人情处。
5. 八戒喊行者,“哥呵”,“哥哥啊”地甜。虽说这一面是因为行者正经是师兄,一面也是那时口语使然。只是这样亲热的一叫,常常让朕只觉得他的可爱,很容易就原谅了他撺掇唐僧念紧箍咒的恶毒。朕曾经试图看金瓶梅,没看下去。只记得头一回里应伯爵去蹭饭,西门庆问他吃了不曾,他说:“哥,你试猜。”西门庆猜吃了。应伯爵委屈地说,“哥怎么这等不会猜呢!”顿时让朕觉得他也 赖得十分可爱。
取经这件事,看得最明白的就是八戒。他知道唐僧本来在教中央就是种子,如来的二徒弟嘛。打发到南赡部洲去受苦,就是干部下乡锻炼的意思,为的是提拔。所以一路上妖魔再多也不怕,如来还能真让他被吃了?该遭的难总要遭,不然轻描淡写就到了雷音寺,别个菩萨也有闲话。所以一路上,八戒是最享及时福的。得吃即吃,得偷懒便偷懒,得乐且乐:自己还吊在梁上呢,看见行者冒充老妖精受小妖精的礼,扑哧就笑了。
所以八戒就是个配合的演员,情知是陪你们演完这出就得正果,一路不焦不燥。唐僧落入通天河,他悠悠一句“师父姓陈,名到底了。”金翅大鹏锁了唐僧,放出话说是生吃了,他也老实传话“师父没了,昨夜被妖精夹生儿吃了”。引得行者泪如泉涌,他才不慌不忙道,“我也是听小妖乱讲,未曾眼见。”那边沙僧垂泪,行者失声,独不见说八戒有甚悲戚。
八戒素日偷懒成性,主动些的,朕只记得救乌鸡国王那出。从井里背出尸首以后,八戒挑拨唐僧,逼行者去索还魂丹。行者说去也去得,只是死人缺个举哀人不好看呢。八戒也自觉,“不消讲,一定是要我哭了。哥哥你自去,我自哭便了。”果然絮絮叨叨哭起来,“伤情之处,唐长老也泪滴心酸”。这可不是个天生的戏子。
6. 沙和尚实在,偶尔也蔫儿坏。 四圣试禅心时,八戒自是半推半就。还有半推,不是推辞的推,是推他下水的推,就在沙僧。黎山老母问,那个长老留下来配我小女啊。悟净道:“我们已商议了,着那个姓猪的招赘门下。”别处再不见他口快至此。
悟空被逐,悟能逞能,要救那宝象国公主。呆子去了,沙僧将酒亦一饮而干,才秉明师父去助阵。他酒也不见耽搁,怎么大家只知道八戒贪吃?
布金寺里,沙僧还算顾全师兄面子,看见众僧笑话八戒吃相,暗把八戒捏了一把,说道:“斯文!”八戒着忙,急的叫将起来,说道:“斯文斯文!肚里空空!”沙僧笑道:“二哥,你不晓的,天下多少斯文,若论起肚子里来,正替你我一般哩。” 这话说得实在。莫看呆子肚大,那里面也不都是糟糠。火焰山前,他还讲得个“天尽头斯哈哩国”的典故,朱紫国中,也颇背得几篇本草。腹内空空的假斯文多有不如。
沙和尚本来台词戏份就不多,在黄本里更被删得可怜。朕总怀疑某个阶段的故事里本没有他这号人,后来硬加进去的。有趣的是这点细节:刚收了沙和尚时,在23回开头八戒就抱怨行李沉。黄本里只是八戒行者对答,似乎完全忘了还有一个沙僧。世德堂本里详细得多,八戒说“自过了流沙河”云云,分明是要拖沙僧下水的意图。行者也准了,“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与沙僧,专管行李马匹”。这种官场的对话,朕经刘震云点拨,再难错过。到了25回,“沙僧歇了担子打盹,八戒枕着石睡觉”,此刻挑行李的分明是沙僧了。黄本这里只作”八戒沙僧俱各打盹睡觉”,这个交割是抹过了。 然而沙僧挑担是有实无职。末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保护圣僧算大家出力,虽以行者为主,这两个也挂个名。但八戒是以挑担之功,封净坛使者,虽不好听,却是个肥缺。沙和尚只说是登山牵马,作了个金身罗汉。 可恨如来十分不地道。那八戒,自取了真经,分明“不知怎么,脾胃一时就弱了。”事后再送他个净坛使者,可不等於先将他做了太监,才派他主持后宫?白叫八戒担个虚名。
7. 师徒四人当中,最着相的便是唐僧。看见深山茂林,先自怯了。若是奇花异卉,就觉“可人情意”。倘有楼台高耸,更是欣然欲往:“见有楼台亭宇,如何不好?”。我们往往记得八戒常好散伙分行李,其实唐三藏更是每动思乡之念。 "何日相同返故园?” “徒弟啊,西天怎么这等难行?…怎么还不得到?” “何时满足三三行,得取如来妙法文?” 时时要行者点拨, “师父,出家人莫讲在家话” “师父休得邪思乱想" “还你个功到自然成”。
取经本该是出自慈悲心,普度天下苍生。无奈唐三藏满肚子名利。降得奎星后,十停路才走了一停,急着许了悟空“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也不想想大圣稀罕不稀罕。要求八戒拱七绝山稀柿胡同,又许八戒“领我过山,注你这场头功”。过通天河时更坦言::“世间事惟名利最重。似他为利的,舍死忘生,我弟子奉旨全忠,也只是为名,与他能差几何!”
“你可记得心经云:…” “你把那多心经又忘了也”---冷不丁拎出这样的句子,你道是唐僧又在唠叨?非也,这取经途中,师父念经,全靠徒弟解说。从“心无挂碍,方无恐怖”,到“无眼耳鼻舌身意”,一路上不知费了行者几多口舌,直到了天竺地界,方能不作言语,解得真解。。 36回末,不单悟空教导他,使长老“一时解悟”,沙和尚都做诗释道,令他“亦开茅塞”。还是八戒明白,“莫听闲讲,误了睡觉。”谁辩经厉害无关紧要,取经这事,到底唐僧是项目负责人。
唐僧不是不唠叨,他唠叨的偏不是佛法,是律法。想是他爹的官被强盗夺了,念念不忘。“徒弟,不可伤他性命;不然,又一个得财伤人的罪了。”“你这个猴头,番番撞祸!你偷吃了他的果子,就受他些气儿,让他骂几句便也罢了,。怎么又推倒他的树!若论这般情由,告起状来,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通。”
着相也好唠叨也罢,总是时常有个法相庄严的样儿,换个通关文牒什么的,也出得厅堂。76回却一反常态,以为悟空被妖精吃了,就“睡在地下打滚痛哭”。一见不曾被吃,又“一骨鲁爬起来”。朕看到这里不禁笑泪横飞,大拍床板叫好:如此方为猴儿师!
8. 西行路上,魔头能被打死的都是没有靠山或靠山不亲的土生妖怪。凡从“上面”下来的坐骑,星宿们,向来是回原职了事。这是西游的常识,大家都已懒得再提的。不过此番才体会到另一个比喻。五十一五十二两回,是老子的青牛偷了金刚琢作怪。开始却是行者取金箍棒就地画圈,吩咐唐僧千万不可走出圈外。--瓜看了前一节,说,唐僧真的会“躺在地上打滚痛哭”吗?吴承恩写悟空写糊涂了罢。这回里,行者说,“师父,我知你没甚坐性”。朕也好笑,没坐性的是猴子你罢。别人打坐的打坐,睡觉的睡觉的时候,只有他“跳树扳枝顽耍”。
唐僧当然听了八戒的话,走出圈子,撞上了这个有金刚圈的妖怪。这个圈子厉害!在乎一个“套”字。什么套不去呢?托塔天王说,“套不去者,惟水火最利。常言道,水火无情。”啊,原来这圈是个人情圈子。结果其实水火都不管用,连如来的金刚砂都套了去,可见佛爷也不能免俗。下大本钱套,关系都是套出来的!
谁人不怕这圈子呢?就是老子,太上老君本人。没有什么道理,圈子是他的。好比老子的关系网,儿子可以用,但是说到底这个圈子是老子的,还是老子说了算。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没有本事就老老实实在自己圈子里混。
9. 行者撒起谎来,艺高人胆大。红孩儿着小妖去请牛魔王,行者变了在路上等着。小妖到跟前,他还推说要回家换衣服。小妖叩头道:“求爷爷方便,不消回府罢。路程遥远,恐我大王见责,小的们就此请行。”行者方才顺水推舟。到了火云洞中,行者说,你要小心孙悟空啊,他可“又会变我模样,你却那里认得?”撒谎消遣人的也多,但要象他这么从容,还加大卖破绽,才玩得尽性。也难怪行者占完了便宜,腰都不疼了。
71回他玩得更花。"心腹小校有来有去"去朱紫国送战书,行者一棒打死,偷了腰牌,"乒乓敲着锣"就回洞去了。妖怪问他,"回来了?"行者做态不答。妖怪问了几回,他也不理。(瞧瞧,宠的他!)问急了,他撒起娇来, 把锣往地下一掼道:“什么何也,何也!我说我不去,你却 教我去….”妖王道:”这等说,是你吃亏了,怪不道问你 更不言语。”行者道:”却不是怎的!” 这恃宠而骄的瘾,可算过足了。
红孩儿还算妖精里顶精明的,到底揭穿了行者的把戏。其他的妖精,实承的多。还是奎星一难,行者从公主变回原样,喝道“你且认认看我是谁?”妖怪不说有假,倒问“呀!浑家,你怎么拿出这一副嘴脸来耶?”
88回,妖精吃酒还真掏银子去买羊。行者变成小妖,说银子不够,还领着人来补。
45回行者带这师弟们绷着脸扮三清,吃了供礼不说,撒了一花瓶猴尿当圣水赏几个妖盗。妖怪也老实,自己知道就好了么。可怜这几个喝了猴尿口齿也没伶俐些,连"我等各喝了一口,尝出滋味",都在朝堂上作为对唐僧师徒的控诉,自己招了。不知道这种亏,人间叫做哑巴亏吗?
10.黄周星妙语。 朕读西游,为的是个乐子,管他什么心猿意马以喻大道。所以黄周星刻刻不忘的五行之论,朕只觉得聒噪。但他也有可爱处,令人宛尔。
书中常道,天上一日,地下一年。黄周星评说:“如此说来,天上日子亦甚难过。”其实此话只看你往哪头解。若说天人度日如凡人一年,是难过的意思;若说凡人觉得是一年的时光,神仙一日便过了,岂非太快活?
朕小时看书,总替悟空着急。怎不使这变化?变虫儿不得出,你不是也会变清风?怎不早去问观音?后来明白,降妖如同打游戏,高手偏不用趁手武器才好玩。求观音菩萨,好比看游戏攻略,过了关也没甚意思,所以不到十分没辙了不去。这黄老爷正和朕儿时一般心思,好给悟空出主意。蟠桃会上偷仙酒,书上说,“他将大的从左右胁下挟了两个,两手提了两个”,黄周星便问“何不拔把毫毛,变做千 百小猴,搬个磬净乎?”,比猴王还贪。
行者被芭蕉扇扇到了须弥山上,灵吉说,凡人若被一扇,八万多里才止呢。本来肉眼凡胎重似泰山,故不能驮唐僧驾云西去,这里忽有个能搬动俗人的法子,黄周星不禁问道:“安得借此扇将唐僧向西一扇乎?”骗了铁扇公主,行者肩扛芭蕉扇,得意洋洋得走。黄周星又急了:”何不驾筋斗云乎?”行者也是,精明一世,一得意就忘形。牛魔王以猴道还治猴身,变成八戒,主动来帮忙,行者顺手就把扇子交出去。八戒几时这等勤快了?那至尊宝就知道二当家的素来推三阻四,一旦痛快,必然有诈。这猴儿,还当只有自个儿会骗人呢。
擒了犀牛怪后,师徒领受各家斋筵。八戒得了洞中宝贝,携在袖里当小费使。此地离灵山已近,黄周星又献计:“何不留作取经人事,后来免得阿难勒索”。说来唐僧果然教徒严厉,八戒攒了几年,才得五钱银子,还被银匠苛扣,只剩四钱六分。不是悟空变勾魂人诈他,我们还不知八戒廉洁!那阿难尊者只道他们外放的和尚都有肥水,不想竟然也偶有几个清僧。
98回到了灵山脚下,黄本作:真个是: 冲天百尺能凌汉,拔地千寻可摘星。黄鹤信来秋树老,彩鸾书到晚风清。
这本无奇,黄进士批道:绝妙好词。朕当即疑心,查出世德堂本作:冲天百尺,耸汉凌空。低头观落日,引手摘飞星。豁达窗轩吞宇宙,嵯峨栋宇接云屏。黄鹤信来秋树老,彩鸾书到晚风清。此乃是灵宫宝阙,琳馆珠庭。真堂谈道,宇宙传经。花向春来美,松临雨过青。紫芝仙果年年秀,丹凤仪翔万感灵。想来黄进士改诗改到得意处了,怕我等俗人,一遇“真个是”的就跳过去,所以特特留个绊子,好歹留我们读一读诗。他这么干的还有十四回将世德堂本八句炼成两句“半岭太阳收返照,一钩新月破黄昏”,顺手也夸了一句“好隽句”。
想来那时候,黄老爷也是十分寂寞的。 仲夏的晚上,朕合上<<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