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过去的生活

过 去 的 生 活
王安忆
一日,走在上海虹桥开发区前的天山路上,在陈旧的工房住宅楼下的街边,两个老太在互打招呼。其中一个手里端了一口小铝锅,铝锅看上去已经有年头了,换了底,盖上有一些瘪塘。
这老太对那老太说,烧泡饭时不当心烧焦了锅底,她正要去那边工地上,问人要一些黄沙来擦一擦。两个老人说着话,她们身后是开发区林立的高楼。
新型的光洁的建筑材料,以及抽象和理性的楼体线条,就像一面巨大的现代戏剧的天幕。这两个老人则是生动的,她们过着具体而仔细的生活,那是过去的生活。
那时候,生活其实是相当细致的,什么都是从长计议。在夏末秋初,豇豆老了,即将落市,价格也跟着下来了。

于是,勤劳的主妇便购来一篮篮的豇豆,捡好,洗净。然后,用针穿一条长线,将豇豆一条一条穿起来,晾起来,晒干。冬天就好烧肉吃了。用过的线呢,清水里淘一淘,理顺,收好,来年晒豇豆时好再用。
缝被子的线,也是横的竖的量准再剪断,缝到头正好。拆洗被子时,一针一针抽出来,理顺,洗净,晒干,再缝上。农人插秧拉秧行的线,就更要收好了,是一年之计,可传几代人的。
电影院大多没有空调,可是供有纸扇,放在检票口的木箱里。进去时,拾一把,出来时,再扔回去,下一场的人好再用。
这种生活养育着人生的希望,今年过了有明年,明年过了还有后年,一点不是得过且过。不像今天,四处是一次性的用具,用过了事,今天过了,明天就不过了。这样的短期行为,挥霍资源不说,还挥霍生活的兴致,多少带着些“混”。

梅雨季节时,满目的花尼龙伞,却大多是残败的。或是伞骨折了,或是伞面脱落下来,翻了一半边上去,雨水从不吃水的化纤布面上倾泻而下,伞又多半很小,柄也短,人缩在里面躲雨。
过去,伞没有现在那么鲜艳好看,也没那么多的花样:两折、三折,又有自动的机关,“哗啦”一声张开来。那时的伞,多是黑的布伞,或者蜡黄的油布伞,大而且坚固,雨打下来,那声音也是结实的,啪、啪、啪。有一种油纸伞,比较有色彩,却也比较脆弱,不小心就会戳一个洞。但是油纸伞的木伞骨子排得很细密,并且那时候的人,用东西都很爱惜。不像现在的人,东西不当东西。
那时候,人们用过了伞,都要撑开了阴干,再收起来。木伞骨子和伞柄渐渐地,就像上了油,越用久越结实。铁伞骨子,也绝不会生锈。伞面倘若破了,就会找修伞的工匠来补。他们都有一双巧手,补得服服帖帖,平平整整。撑出去,又是一把遮风避雨的好伞。

那时候,工匠也多,还有补碗的呢!有碎了的碗,只要不是碎成渣,他就有本事对上茬口,再打上一排钉,一点不漏的。今天的人听起来就要以为是神话了。小孩子玩的皮球破了,也能找皮匠补的。藤椅,藤榻,甚至淘箩坏了,是找篾匠补。有多少好手艺人啊!
现在全都没了。结果是,废品堆积成山。现在的生活其实是要粗糙得多,大量的物质被匆忙地吞吐着。而那时候的生活,是细嚼慢咽。
那时候,吃是有限制的。家境好的人家,大排骨也是每顿一人一块。一条鱼,要吃一家子。那时,吃一只鸡是大事情,简直带有隆重的气氛。
现在鸡是多了,从传送带上啄食人工饲料,没练过腿脚,肉是松散的,味同嚼蜡。那时候,一块豆腐,都是用卤水点的。
绿豆芽吃起来很费工,一根一根摘去根须。现在的绿豆芽却没有根须,而且肥胖,吃起来口感也不错,就是不像绿豆芽。
现在的东西多是多了,好像都会繁殖,东西生东西,无限地多下去。可是,其实,好东西还是那么些,要想多,只能稀释了。

这晚,去一家常去的饭店吃晚饭,因有事,只要了两碗冷面。其时,生意正旺。
老板和伙计上上下下地跑,送上活蛇活鱼给客人检验,复又回去,过一时,就端上了滚热的鱼虾蛇鳖。就是不给你上冷面,死活催也不上,生生打发走人。
现在的生意也是如此,做的是一锤子买卖。不像更远的过去,客人来一回,就面熟了,下一回,已经与你拉起了家常。店家靠的是回头客,这才是天长日久的生意之道。不像现在,今天做过了,明天就关门,后天,连个影子都不见了。生活,变得没什么指望。

王安忆 《长恨歌》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长恨歌(精装本)》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支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爱的追求,她们的成败,在我们眼前依次展开。王安忆看似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
-
泡沫綠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05 11:07:58
-
you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6 13:59:55
-
阳台观陌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26 11:41:32
-
Cathy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16 17:57:5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6 13:12:47
-
高威动物HF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10 12:36:11
-
showl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8 18:17:45
-
有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8 08:53:49
-
半夏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6 13:25:29
-
🚶谷健榕Gise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5 19:30:20
-
童豹豹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5 19:23:14
-
豆友49520520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1 11:07:24
-
Jud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1 10:01:19
-
小猴子子子子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1 09:17:14
-
M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1 09:10:22
-
阿止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1 00:38:41
-
立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1 00:08:0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31 23:35:45
-
可可西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31 23:33:18
-
Gibb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31 23:29:46
-
a y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31 22:53:28
-
LE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31 22:28:53
-
近战智力英雄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31 22:00:59
-
metalcooki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31 22:00:37
-
vanishedlak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31 19:14:35
-
MistyBlu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30 13:35:54
-
归去来兮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30 11:57:06
-
圣迪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30 11:55:40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五封林徽因书信首次公开——纪念林徽因逝世70周年 (10人喜欢)
- 我们为何怀念聂华苓? (16人喜欢)
- 苏童:文学与青春,创伤与成长 (7人喜欢)
- 茅奖作品改编潮再现,碎片化娱乐时代,严肃文学再次“挺身而出” (10人喜欢)
-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5年新书预告|好时光落笔处 (2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