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书的世界
中文系的学生们最近在做的一本杂志,说起来已是创刊三十年,新刊初定稿给我看了,排版里透着一股上世纪的落伍感,至于内容,就是不愿往下多翻哪怕一页的程度。本不想多说什么,只需像往年一样,完成政治任务似的批准他们赴印,搬回来一摊废纸,任其浸满灰尘,来年倒进垃圾桶,再印一摊废纸,又归尘……想着想着,自己心里却难受。
我也是一个中文系的学生,像热爱生活一般热爱我的专业。如果说我世界观的形成来自手中的火车票和三十年累计的航程,价值观的稳定基源于我的家庭教养,人生观则全全受教于我的专业。十八岁起领悟“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重新获得阅读的乐趣,学会抒写与表达。那些一笔一划的汉字,至今也是我早已失重了的生活的慰藉。
终究忍不住问一句:“你们现在还看不看书?读不读杂志?”学生回复一个充满抱歉的表情,又懊恼着说:“三十年前的学长,一定是很用心要做好这本杂志的。”我也无法责怪学生,因为她把本应在图书馆缓缓消磨的一个很可能邂逅浪漫的悠长下午,变成为资格证考试而争分夺秒的大学生活中极为寡淡的一段,而这已然是这个三流高校学生的常态。
刚入职那年,我迫不及待在这个校园里寻找一家书店——它应该和我大学宿舍楼下的那小爿店差不多,靠里面两个大书架摆满应考用书,靠门的那两排是新上架的人文社科类,最里头还有涩晦拗牙的典籍,门外的杂志架有各种文学、设计、生活类新刊,逼仄的小店,在下雨天最觉得暖。然而,我没能找到这么一家书店。这里,除了考试和有的放矢的学习,好像根本容不下无所事事的情绪和漫无目的的人。而我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没用、也不想发挥其用的那个另类。
真是同情我的学生。我们曾听见深夜里梦想碰杯又破碎的声音,他们大概连梦都触碰不到。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