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走了,当生命快化为空气时,我们如何笃定面对?
“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生命就是天天领着小家伙们朗诵古今美文,给他们讲一个又一个似懂非懂的故事。我不可能改变整个世界,但我能尽量改变我教的学生。《民工子弟孩子,我拿什么奉献给你》,爱我的孩子们,我和学生们共同走过生命的一天又一天。
生命就是天天能听到亲人的唠叨: 妈妈――我们的新鸡下蛋了,满足; 女儿――我去参加大学生长跑啦,挑战; 孩子她爸――家里地脏了我来解决,分担; 婆婆――我身体还好,放心。 生命就是珍惜家人珍惜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生命就是晚饭后,一手提着篮球,晃晃荡荡悠哉悠哉走向球场,空气中飘散着甜甜的香香的桂花味,路边灯光柔柔,风儿轻轻。树叶儿又绿又黄,一天又一天。我无所事事地晃悠着。投篮时就算十个只中一个也没事。拍球、跑步、跳跃、抬手投,玩得全身出汗玩得不亦乐乎。 生命就是球场上,球员们称大妈的我为女生,积极快乐地努力生活。
生命就是静静的夜里捧着一本心爱的书,读着读着,感同身受的泪水又出来了。前段日子的晚上,天天翻看这本书,天天清晨起床时,眼睛浮肿,原来又是昨晚泪水模糊。陷进一本书里出不来,这么久,就只有它――《当呼吸化为空气》 “你在死亡中探究生命的意义, 你见证生前的呼吸化作死后的空气。 新人尚不可知,故旧早已逝去: 躯体有尽时,灵魂无绝期。 读者啊,趁生之欢愉,快与时间同行, 共赴永恒生命!” 生命有多少美好?请翻翻这本书吧。 如果你觉得活得轻飘飘的,没有什么意义,那么这本书会像一个镇纸,令我们想起生命的重量。
如果你恐惧病魔袭击,(在面对绝症时,谁不惧怕呢?)看看这本书的作者美国著名神经外科医生保罗,是如何拓宽生命的宽度,使他短暂的36年人生,为社会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看看保罗面对生命的一点点消逝时,如何笃定地和亲人们说“我准备好了”的。 今日大家为李咏的英年早逝而感叹唏嘘,我又想起此书。暑假里在医院里呆过几十天,亲眼看过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离去,使我更深刻感悟住院总医生保罗的 遗言。

“我只需要问自己,此刻做的事情,有没有积极的意义?有没有把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过好?每每这样自问,心绪似乎也渐渐澄澈明净,对于死亡的那些虚妄的担忧,也变成了勇敢和笃定。” 我愿在能呼吸之时有条不紊地奋斗前行,舒展从容的恬静生活,在呼吸化成空气时也能勇敢笃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