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落差
不少读者在阅读某位作者的作品后产生了共鸣,然而就会以为跟这不知身处何方的人物在思想或者情感上联系在一起了。并且不限于作品形式,小说也好,诗词歌赋也罢,博客文章,甚至是教科书、科学论文或者在线教学也会如此。可以说是光环效应的一种了。
然而作者却未必会跟读者产生共鸣,即使抛开作品写作手法以及其真实性的缘故。所以当读者抱着一种能找到远在天边的知己或者熟识的朋友的心情,去跟作者直接取得联系的时候,十有八九会失望。发现原本期望的人格魅力等等并不存在,不巧的话还会碰钉子,甚至极度失望。毕竟作者根本不认识读者,完全是毫不了解的陌生人。外加上能写出深刻的东西的人不是很忙,也是很压抑地生活着的,没有闲情雅致来跟一个又一个突然冒出来、自来熟的陌生人友好往来的居多。
于是为了避免这种令读者失望、受挫的情况,出版社一类的地方会出面检阅和回复读者来信一类的东西,或者是要求其保持公众形象。否则真实形象的作者会造成出版上的损失。那是在网络自媒体还没有的时代的事情了。于是现在的网络红人们则是靠自己来维持这些的,以免掉粉。就是这样的一个世界啦。
这种一厢情愿的情感,也会在其他单方面关注一个人的情况下发生。如果不是双向往来的情况,接触的时候就要注意了。虽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但也不要期望太高。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