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 | 培养孩子阅读的乐趣 先从书刊选择做起
儿童读物在有宝宝的家中是是最常见的 有的来自热销榜单 有的来自学校老师的推荐 可是选择合适的读物应该依据什么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如何选择儿童绘本

绘本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国际上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因为它不仅可以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情感发展等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相信每位家长都深知绘本作为帮助孩子发展早期阅读能力的强大力量。但现如今绘本市场繁花盛放,质量参差不齐。如何在这浩瀚书海中为孩子选择一本「上乘之作」,是众多家长所困惑的问题。那么今天,心聲就为大家提供一个选择绘本的根据。

按年龄选择绘本
0-2岁
为2岁之前宝宝选择绘本时,家长们要更注重绘本「形式」是否丰富,比如一些情节十分简单,但打破常规、用布料来来代替纸质的布书,可抽拉、可互动的书、立体翻翻书、洞洞书等,都可以让2岁之前孩子们眼前一亮。
此阶段的宝宝非常喜欢用小手抠东西、戳洞洞,无论是螺丝孔、插板口,都成了他们尝试的对象。这是因为他们到了手指发育的敏感期,是细微小动作发展关键期的表现,他们是在探索那个洞洞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儿童心智发展与生活能力来源于手的探索与时间,因此训练手部精细动作非常重要。在抠、挖、戳的过程中,不仅能促进孩子的小肌肉群、精细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还能引发孩子关注细节的能力及探究事物的欲望。
心聲er为新手爸妈推荐的这套洞洞书,将认知知识融入洞洞的形式中,在游戏中不但让宝宝的手指锻炼的灵活有力,还能让他们认识简单的数字、动物、蔬菜水果、交通工具、颜色、字母等。

此书引自意大利畅销不衰的经典创意读物,不同形状重叠的洞洞激发宝宝的好奇心理不断地往下抠,促进手部力量的同时孩子迈出探索世界一步。创意奇妙的各种洞洞,有猫头鹰的眼睛、吉普车的轮子、ABC的形状……这些可爱的洞洞可以让宝宝的小手尽情的戳一戳、抓一抓,将自己的小手指锻炼的更加灵活有力。洞洞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妈妈们可以在和宝宝一起亲子阅读时教宝宝“这个洞洞是圆形、这个洞洞是菱形……”当孩子把手伸入洞洞抠挖物品时,他们能感受到物品在洞洞的形状、颜色和不同方位,发展方位知觉。拼音结合文字故事,宝宝们不但可以在妈妈的带动下学习拼音,认识文字,理解故事。而且书中每个事物名称还细心设置了中英对照,教会宝宝认知简单的英语单词。还有众多活泼可爱的动画式配图让宝宝更容易记住事物。本套洞洞书书定能激发宝宝浓浓的学习兴趣。
3-6岁
随着孩子阅读能力的成长,针对3-6岁的孩子们绘本的内容变得更为重要。此阶段的宝宝发育特点:口语表达能力提升,词汇量增多;对语言、画面、情节的理解能力增强; 喜欢对事物进行有趣联想,充满好奇心。所以3-4岁的孩子更适合阅读情节简单有趣、更贴近生活的绘本,而4-6岁的孩子则可以阅读情节更曲折,需要更多想象力的绘本。
推荐家长们在此阶段可选择这三类的绘本:
①行为规范养成
②学习简单的知识比如生活小百科
③ 认识探索世界
行为规范养成
3岁左右的孩子,小手东摸摸、西拽拽,一刻不停地在探索和认识这个世界。但是,他们也会因此而闯些‘小祸’:拉扯桌布打翻了碗碟、玩沙子把自己弄得脏兮兮……该怎么让孩子明白生活中的行为规矩、又不压抑孩子爱玩的天性?
心聲er为家长们推荐《0-3岁行为习惯教养绘本(全6册)》,这本书里随处可见让孩子有熟悉感的日常生活场景、富有韵律且不断重复的语言,一正一反的对比情景,告诉孩子“这么做会更好”,给孩子提供正确的示范。通过亲子共读,家长也能轻松教养孩子,同时培养孩子早期的阅读习惯。





学习简单的知识如生活小百科
儿童对很多道理的理解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好的习惯却要从小做起,这成为了很多家长的难题。由于孩子对道理的不理解,导致没有办法很好地执行好习惯,所以家长通常会采用严厉说教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好习惯。而《牙婆婆》这本书解决了这一沟通难题。不说教、不示范,而是采用「共情」的方法,利用孩子天生的想象力,使之假想自己的嘴里面住着一个“牙婆婆”,专门负责清扫自己的牙齿。刷了牙牙婆婆会怎样、不刷牙牙婆婆又会怎样,故事里讲得清清楚楚。剩下的就靠小朋友自己去思考,到底要不要刷牙了。经过自己思考后做出的决定,会更心甘情愿地执行。这样的方式,生动、形象,而且讲过一次,便难以忘记。家长可以继续根据需要,创造出更多关于“牙婆婆”的故事。

认识家庭,情绪管理,探索世界
4-6岁的孩子主动性更强,有自我意识,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开始有认知和思考。当孩子慢慢长大,除了来自父母的浓浓爱意,他们也会渐渐品尝生活中各种情感的滋味,比如受挫感。当孩子进入幼儿园,随着生活圈子的扩大、社会交往的深入,他们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从而产生更多的受挫、自卑、无力或迷茫等负面情绪。父母可以和他们一起体会和分享各种情感,也可以和一起去面对成长中的小忧伤。
心聲er推荐这套来自美国心理学会的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的“逆商培养”专辑,共有四个不同的主人公:一只生下来就不能展翅飞翔的小鸟;一棵被风暴折断了树枝的小树;生下来身上没长毛而被同伴嘲笑的猴子;不喜欢戴眼镜却不得不戴的小姑娘。这四个主人公在成长路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和苦恼,但是他们最终都找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获得了一种自我认同感。因为有一颗坚强勇敢的心,他们最终战胜了挫折和自卑。
《不怕被嘲笑》 教孩子走出被嘲笑的阴影,建立自信
从前,在一片遥远的热带丛林里,有一只名叫穆奇的小猴子,他全身上下没有一根毛,穆奇的家人都觉得他可爱极了,他也很喜欢自己光滑的皮肤。不过,上学*天穆奇就遭到了嘲笑。同学们从来没有见过不长毛的猴子。他们有的盯着他看,有的指着他“咯咯”直笑,还有的叫他“小秃子”。穆奇该怎么办呢? 这个故事不仅为孩子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而且为家长和老师怎样处理孩子被嘲笑和欺负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请家长们注意哦!
2岁之后的孩子独立意识萌芽,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喜恶。日本福音馆前执行总编辑唐亚明先生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大人一般给孩子买的书就是希望教育ta、培养ta,让ta成才的书。但是小孩读书的时候,特别是小小孩,可不是为了成才而读书的。好玩,有意思,这是他们想要读书的动机”。
请让孩子们对书籍作出自己的选择~
与孩子一起读书
只有对于宝宝合适以及他们喜欢的绘本才是好的读物,这个选择和筛选的过程需要家长们长时间的磨合。通过观察亲子间互动的程度、孩子读后的反应、以及父母亲个人的看法综合评选~

心聲er提示:
适龄宝宝的阅读兴趣培养要尽早开始,最好能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规划一个阅读角,让绘本无处不在。当然,除了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绘本家长们更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与家长阅读绘本时的互动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们需要调整绘本或书本的阅读形式,尤其是对于2岁以前的宝宝来说,听觉体验和视觉体验同样重要,家长在带领孩子阅读时应尝试发出丰富的声音,比如在阅读动物绘本时尝试不同动物的叫声。对于2岁以后的孩子,在阅读绘本过程中,家长们应注重引导孩子复述故事情节,以帮助孩子发展更丰富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带领孩子想象与思考,有助于孩子发展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延迟福利
心聲er会在后期对于绘本和相关儿童读物
进行测评
并把精彩有益的书单
推荐给美丽的妈妈们
💙
撰文 * 没小姐、尹尹、肉肉、珈鸽
排版 * 珈鸽
插图 * 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