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灾82】十万人出征,十个人回来
↑点上面的猫头关注作者,第一时间获取更新~
从纂赵以来,冉闵就一直在灭亡的边缘徘徊,他的政权以汉人为基础,但他的周围则全部都是胡人的势力。邺城和襄国是后赵的两个政治中心,从石勒时代起,后赵就不断的迁移北方的胡人到这两个地方居住,这里的胡人密度是远远高于汉人的,所以襄国的石祗才能连续派出十万级别的军队前来征讨冉闵。
而他的杀胡令,虽然让胡人元气大伤,但主要是他自己的地盘里实行,其它的胡人势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仍然保持着对冉魏政权的战略主动权,而且因为这道命令视冉闵为不共戴天之仇,时时刻刻就想给他来一下子。
所以石祗可以一败再败,但冉闵不行,他只要败一次,周围的胡人就会蜂拥而上,将他撕扯成一条条碎肉。
打败石琨的十万大军之后,冉闵觉得应该能震慑住四方的胡人一段时间了,但其实并没有,相反,几乎是在马上,这些军阀们就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非常有积极性的过来讨伐他了。
一个人如果太强悍,身边的其它人就会害怕,如果他们够毒辣的话,免不了就会想,要不要趁他还没有壮大起来,先把他拍趴下呢?毕竟如果给他时间成长的话,等他变牛了,不管有仇没仇,他估计都是会朝周围发起无差别攻击的,到时候我拿什么挡他?
能够在乱世中拉起一方人马的,都是足够狠辣果决的人,在看到冉闵惊人的战斗力之后, 马上就在瑟瑟发抖之余,弄了一个伐闵联盟出来。现在他就已经这么勇不可挡了,要是再过几天,我们就是联合起来应该也打不过他了,那时候难道坐在家里等死?
于是,张贺度、段勤、刘国、靳豚等等名义上的后赵将领,实际上的一方土霸王,合兵一处,一起向冉闵发起了进攻。
人多力量大,这几个土豪为了保命,也是掏干了自己的全部家底, 凑出来的人马居然比石祗这个皇帝还多,兵员达到二十万,遮天蔽日而来,阵容异常强盛。就是一人踩一脚,也能把冉闵踩死了吧。
甚至,他们不用一次把冉闵踩死,哪怕是个不胜不败之局也行,因为他们还有后路可以退,整个北方的胡人都跟他们同仇敌忾,而冉闵没有,他已经成了钉在北方胡人心脏里的一根刺,只要稍微露出一些虚弱之相,周围虎视眈眈的胡人就敢一个接一个的扑上来,生生的咬死他。
对于反闵联盟来说,只要不败就是大胜,而对于冉闵而言,不胜就是灭亡。
不过,加盟店都是比直营店效率要慢一些的, 从联合到出兵,反闵联盟又花掉了两个月的时间。这实际上已经很快了,毕竟石琨带着一家的兵,过来讨伐冉闵也花了两个月。在这个超级凶神的压力下,反闵联军的效率,其实并不算低。
不过可惜,他们的对手是冉闵。
虽然在政治嗅觉上,冉闵就跟个鼻炎患者一样,简直嗅觉失灵,每每做出一些昏头昏脑的决策,但在治军方面,他则是一个超级天才。他做到的一些事情,只能被称为奇迹。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他的军队再一次扩充,居然也达到了二十万之众。
这下就是势均力敌的战斗了。
当然,双方的二十万都是有水分的,其中一多半都是担任搬运工的民夫、辅兵之类,冉闵的部队水分更足一些,因为他的大部分人都是在这两个月内新征召的,没见过血,与农夫唯一的不同,也许就是手上多拿了一把刀或者矛。
不过,冉闵也有他的优势,那就是命令由一人而出,上下一心,而对面的反闵联盟,则是多家合伙开店,又没有一个强力的领袖掌控全局,在指挥上必然没有他圆转如意。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优势,更大的优势,则是冉闵这个人。
他可是冉闵,一个人能抵千军万马的冉闵。
冉闵带着自己的二十万大军倾巢而出,迎战反闵联军。
这一次,他把自己当作了底牌。
他把十二万新招募的步骑放在黄城,用来牵制敌军,而自己则亲自率领着八万见过血的老兵直扑敌军主力——所谓老兵,其实只有三万乞活军是真正悍不死畏的沙场劲卒,其它都是在两个月前打石琨的时候见过血而已。
但是没关系,冉闵自己就是最大的战斗力保障。
战斗一开始就结束了。
冉闵在战场上是无敌的,这个天下确实还有人能打败他,但绝不是对面这几个只敢抱成一团的弱鸡。本来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却被冉闵变成了一场一边倒的歼灭战,反闵联军不出意外的大败亏输,刹那间四分五裂。
联军的模式在进攻中有不足,容易各自为政,军令难以统一,给敌人留下各个击破的机会。但在逃跑的时候,这就变成了优势了:大家各跑各的,胜利者自然会很迷茫,我到底该追哪个啊?
得胜的混乱中,冉闵并没有四面出击扩大战果,而是抱着“一定要砍死一个给你们看看后果”的宗旨,选定了一个敌人狂追不舍,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靳豚很不幸,成为了这个天选之人。
冉闵表现出了自己偏执的一面,他居然吊在靳豚屁股狂追了四十里,从苍亭一直追到了阴安,终于如愿以偿的赶上了靳豚,赢得了这场长跑大赛的奖品:靳豚的脑袋。
这一战对于冉闵而言,意义是巨大的。
首先这是一场大捷,对于北方汉人有极大的鼓舞作用。冉军一战斩首了两万八千多人,此外还抓获了大量的俘虏,一战过后,冉闵的军队数量达到了三十多万人,扎营都要扎一百多里,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远远超过了石勒和石虎巅峰时期的军队数量。
其次,这一战毁掉了后赵对中原胡人的凝聚力。
后赵朝廷和各地的胡人军阀先后败于汉人军队之手,胡人虽然凶猛,但也是怕死的,在看到冉魏军队的不可战胜之后,他们自然会在心底浮起一些恐惧:我们欺侮、压榨了汉人这么多年,现在他们变强大了,会不会反过来找我们报仇?
这份恐惧压垮了中原的胡人,被石氏迁来的氐、羌等族的数百万胡人,开始带着恐惧,争先恐后的踏上了回乡之路。
但是,来的时候好来,走的时候就不那么好走了。
北方已经大乱,盗贼蜂起,人人相食,这些北归的胡人,绝大部分都因为饥饿、疾病和互相攻伐死在了路上,能最终回家的,只有两三成。
这是一场悲剧,有些债,总是要还的。
而对于冉闵来说,他顾不上这些已经不成气候的逃胡,这两场胜利给了他一个更大的好处,他得好好利用起来,那就是:他对石祗的后赵拥有了作战主动权。
残余的后赵朝廷,是冉闵最大的敌人,在北方陡然分裂出来的诸多势力中,石祗拥有最强的实力,消灭冉闵的欲望也最强烈。在此之前,冉闵一直是在随时可能挂掉的边缘徘徊,石祗虽然没本事,但是胜在富裕,家中有兵有粮,可以源源不断的从襄国派兵过来打他,而他只能被动应战,疲于奔命,打赢了可以再多活两天,打输了就此一命呜呼。
但现在不一样了,他和石祗的位置掉过来了。
他的人越打越多,此时已经拥有了三十万大军,石祗虽然还在努力的凑人,但已经很难再凑出另外一支十万大军来了。而周边散落的小型势力,以前都是心向拥有正统名份的石祗,愿意出兵和后赵一起伐魏,现在他们依然心向石祗,但也只剩心向,不会出力了。
冉闵有仇,很少过夜,他一定是要当场就报的。
既然如此,那就讨伐后赵吧。
于是,在休养了两个月之后,冉闵率领十万大军从邺城开拔,去攻打襄国。
离开邺城的那天,旌旗当空,大军气势昂扬,兵锋所指,直有当者披靡的雄浑气魄。在满城汉人百姓的热切欢送中,意气风发的冉闵认为自己将再度统一北方,建立不世功业。
他当然不会想到,三个月之后,自己将只剩十个人回来。
下一章:
【五胡灾83】改行种地的天王冉闵
这本书原本不打算收费,坚持了1年多的免费阅读。
但理想抵不过现实,作者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所以捱到现在,本书还是上架销售了。
为了对得起大家的买书钱,我新写了姚襄篇,作为付费读者的专属内容。
各位很抱歉,要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