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学校的孩子吃着发霉食物,日本小学生的午餐却用心至此
祖国的花骨朵儿
躲不过一顿普通的发霉午餐
孩子们最基本的饮食问题该如何保证
且看日本是怎么做的
这两天的一则新闻,令大家心情非常沉重。
10月19日,位于张江的上海中芯国际学校的家长发现,学校厨房内的番茄和洋葱腐烂变质,而食物的加工日期写成了穿越的10月20日。
该事件原本只是学校的收费跟午餐质量“货不对板”。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去学校看孩子曾无意中发现:孩子们吃的午餐十分简陋,不太符合校方向家长们收取的“每人每天24元”的餐费标准。

当校方被要求给出方案,包括换供应商,设立合理监督机制,家委会要全程主动参与时,校长是这么说的,“你没做过领导吧?我都说过了会监督,你还要怎么样!”
家长们提出查看后厨,没想到背后更触目惊心。他们在食堂后厨发现了已经变质的食物,包括已经长出绿毛的番茄、变质腐烂的洋葱。不少人见状甚至当场落泪。


穿越时空的食材(拍照当天19日,而检验日期是20日)和贴了遮羞布的过期五香粉(被遮盖有效期为2017年11月2日)


还有提前三天泡发的黑木耳、速冻的蔬菜,临期的半成品肉。


粘着洗洁精、葱花和食物残渣的汤碗:

你可以想象吗,这是一家让沪上孩子家长趋之若鹜的私立国际学校的后厨,这是每个孩子一顿饭要24元标准的后厨!,这是一个提供所谓“营养午餐”的后厨。
至此,“货不对板”的中芯午餐事件,正式升级为“中芯学校霉番茄”事件。

很可怕是不是?
国际大都市里的国际学校的后厨,
尚且如此,
其他二三线城市的学生饮食安全,
着实让人捏了把冷汗。
都说日本的教育做到了极致,
从设施到学习再到生活,
我们又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不妨跟着行乐君来一探究竟。
首先一起看一下,行乐君的读者孩子在日本幼儿园就餐读书的情况。
有一天,孩子在京都一家公办小学上学的中国妈妈突然收到了学校一封道歉信。很长的前缀,很多的敬语,诚惶诚恐总算弄懂学校出了什么大事。
因为夏天的特大台风影响,学校的蔬菜渠道受到了影响,所以某一天给孩子的配餐中,葱花会各少5克和20克。
这封就是学校的告知信
详细到连盐加了0.4克都有😂
这位读者妈妈特地发朋友圈写了个段子,充满了日式喜感😝

原来日本所有公立学校,每个月都会给家长发菜单,并公布配餐的所有材料。
这样做,首先是为了家长放心孩子吃得营养均衡;其次,即便每学期学校都会让家长填写孩子是否有过敏食品,但一般写的都是大类——蛋黄、豆类、荞麦等。为了防止每天午饭有漏网之鱼,因此下个月每日菜单都会事先全部公开。
各自治体会在官网上公布每个月公立学校的午餐材料产地。从表格可以看出,蔬菜中除了青豆,玉米和黄椒来自新西兰外,其他都是来自日本各地。



点击可查看大图
在日本,
营养餐已经成为一项普惠制度,
中小学生给食制度
数十年前就写入法律,
穷困家庭学生免单。
and
要坑先坑校长……
日本的学校给食制度从明治22年,即1889年就诞生了。起初只是小范围针对贫困学生实施的学食制度,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之下得以逐渐推广到全国。
1919年,东京市政府下属的小学全部实现了以面包为主食的配给制度。
在二战刚结束后的1947年,全日本城市中大约300万的学生都能够吃到每天由学校食堂提供的营养餐。
1954年,日本正式颁布《学校给食法》,并先后配套推出多项规定,营养午餐制度得以确立。截止到2012年,日本全国实施给食的中小学达到32400所,整体实施率高达94.3%。



日本学校的午餐菜品丰富多彩、营养高,价格却是非常便宜,家长只需承担每月4000日元左右,约合240元人民币的费用,贫困家庭学生费用完全由政府负担。
而且,学校午餐做好之后,并不是马上要让孩子用餐,而是先准备一人份送给校长。
日本所有公立学校规定,每天的午餐必须校长先吃。
主要目的是防止孩子食物中毒。
(所以先坑校长吗……)
anyway,一般各地方教委会规定校长在孩子开饭前30分钟开吃。校长不在就是副校长,副校长不在就是教导主任,反正必须有一个校领导第一个吃午餐。
孩子们吃完了,这份午餐一般会保存3-5天(根据各地情况,季节不同等),万一发生什么问题,可以提供给调查单位。
日本《学校给食法》第五条规定:“给食营养需要有专门教职员负责,必须具有营养教师资格证,具有必要知识和经验。”
营养师由日本各地聘用,属于公务员,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等,制定营养菜单。

在今天的日本,学校食堂从食物原来到烹饪过程都受到严格管控。地方政府,学校管理者,营养师和家长联席会都参与到对食堂的日常管理之中。
其实除了吃,
午餐还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在一部介绍日本给食的短片里,开头就引用了一位日本校长的话:45分钟的午餐时间也是接受教育的时间,就像学习数学或者阅读一样。

日本学校给食被文科省定为是“教育的一环”,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加强“食育”(饮食教育)。为此,各地政府一般会在午餐菜单中添加地方特产,比如北海道会添加鲑鱼,福岛县会添加腌鳕鱼籽,让孩子从小就感受故土的地域文化。
食育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参与劳作。日本政府鼓励学校建立农场,让学生参与种植和养殖,在其中感受劳作之苦,培养孩子们对食物的珍惜。
并且,日本学校绝大多数都是在教室里吃午餐,没有专门吃饭的食堂,打饭和清扫的工作也由学生担当。


班主任也要和孩子们一起吃午餐,不仅可以照顾孩子们,也会给孩子们讲解种植、烹饪、风俗等方面的知识。


日本的学校在午餐上不但讲究营养,
也从小培养孩子的用餐礼仪。
比方说东京港区某个小学规定吃饭时,
手肘不能放在桌子上。
另外,吃完的筷子不能放在碗上,
必须平放在餐盘里。
以上任何行为,发现一次,
当天作业就多加一页哦。
近代日本,饮食文化也越来越西方化,于是很多小学注重在午餐中和西搭配,和食的日子,摆盘按照日本传统,米饭在左汤在右,主食在左手前方,水果在右手前方。
此外,日本人觉得吃鱼是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教养的,因此小学会时不时给孩子吃一条带头带尾的整鱼。
告诉孩子,放在餐盘里是头在左、尾在右,然后挑骨头从周边剔除,再用筷子挑起中间的主要一条大骨头。干干净净放在餐盘边上,再开始吃鱼肉。
时至今日,日本给食制度日益完善,
不仅成为国家福利的重要内容,
也是国家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论家庭富贵贫贱,
孩子们吃着同样的食物,
无形中,
也传递着平等意识和精神。
吃得好,才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希望我们祖国的花朵们,
不要输在了“吃”这条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