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美术研究 主讲-李静杰
第一讲 印度的社会与国家(上)
佛教美术发源于印度。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治世时,佛教美术最早出现在中印度(印度有五印度之说-东西南北中),尔后波及到东南印度。 在纪元前后,贵霜王朝统治时期,中印度的秣菟罗与西北印度的犍陀罗形成印度佛教美术的中心。

犍陀螺受到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秣菟罗地区的佛教美术主要是受到印度本土原始信仰的影响
公元5、6世纪,西印度佛教寺院繁盛,以孟买为中心的区域。
公元7世纪到12世纪,以东印度为中心流行密教美术,主要是欧利萨邦、孟加拉邦、比哈尔邦这些地区。

印度佛教美术在各个时期不断对周围地区产生影响,一支在纪元前后向东亚、中亚传播,另一支于五六世纪向东南亚传播,还有一支约七八世纪时进入西藏。传入各地区的分支的佛教美术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发展成各自相对独立的系统。

中国境内的佛教美术,根据不同地域的特征大体可分成西域、河西走廊、中原北方与南方四大区域。
佛教美术研究,有美术史学与考古学参与。
就佛教美术史学而言,主要采用样式论与图像学方法,研究佛教雕塑和绘画遗存。
佛教美术研究的根本目的:认识各个地域与不同时间佛教美术的内涵及其演化规律。
印度本土佛教美术
古代印度,在《史记》、《汉书》——身毒。
古代印度,在《后汉书》——天竺。
古代印度,在《大唐西域记》里最早被称为 ——印度(名称来源于印度河)。



在考据文献时,如果是同一件事情,首先要看看先前的书是如何写的,后面的书是参考了前面的书,根据成书的先后次序来考据利用。
公元前三千年左右,推测为达罗毗荼人这支民族在印度河下游摩亨佐达罗和印度河中游的哈拉帕两个著名的城市中心,约在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前后,它到达最发达的程度,在公元前两千年前后衰落。

印度古代的文明,首先是由东北向西南推进的,然后向恒河流域,再向南印度(包括斯里兰卡)。
雅利安人讲初期形式的梵语,他们在征服、定居的过程中形成了吠陀教,即婆罗门教。
约公元前13世纪前后,出现婆罗门教的僧侣学问、诗歌、礼遇和哲学。这样一部总集就是《吠陀》,又译为韦达经、韦陀经、围陀经等,是婆罗门教和现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
婆罗门信奉多神,以创造神梵天、保护神毗纽天、毁灭神湿婆天为主神。认为他们是三位一体,代表着宇宙的生产和毁灭。主张善恶有因果,人间有轮回。这种观念后来被佛教、耆那教等一些宗教接受,成为古代印度普遍的哲学理念。
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伴随着佛教、耆那教的广泛传播,婆罗门教逐渐衰落。
公元4世纪,婆罗门教吸收了佛教与耆那教的某些教义和民间信仰,形成印度教。
公元8、9世纪之际,印度教经商羯罗改革形成现代印度教雏形,印度教在印度各种宗教中居于主导地位。


雅利安人向印度入侵和自己国家的体制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了两部著名的史诗。分别是公元前5-4世纪时出现的《摩诃he婆罗多》,它是雅利安人从部落向城市转化时形成的一部史诗。 公元前4-3世纪出现的《罗摩衍yan那》,它是雅利安人从西北印度逐渐向南征服当地土著人的过程之中形成的一部史诗。
第二讲 印度的社会与国家(下)
种姓制度: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各国印度教居民中,存在的一种彼此严格区分的社会等级或集团制度。 婆罗门:主宰精神生活,掌握教权,主持祭祀。 刹帝利:统治世俗生活,掌管政治和军事。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雅利安人为主体) 吠舍:被统治的普通劳动者,从事农牧工商业。
首陀罗:受奴役压迫的贫民、雇工和奴隶,做仆役、杂工。 贱民:不可接触者,不抬眼的人,认为其他人要是看见他们或是听见他们的声音都是不吉利的。 各种种姓、职业、世袭,内部通婚外人不得参与其事物。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刹帝利阶层与吠舍阶层地位逐渐提高,至公元前6世纪,积聚成反婆罗门教的沙门思潮。 这时,最有名的是耆那教,佛教。 耆那:愿意为胜利者或修行完成的人。

大雄,约比佛陀年长50岁左右,崇尚自然。耆那教的一些教徒不穿衣服,及天衣派。到现在,在印度还能看到。



这些哲学流派,他们推出社会生活,实行苦行,探寻拍拖痛苦获得幸福乃至发现真理的道路,思考宇宙和人生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佛教孕育而生。 佛教徒将婆罗门教及佛教以外的沙门思想统称为外道,佛教也称自己的学说为内学。

公元前6世纪,佛教出现,这是又叫佛陀时代。北印度当时有无数的邦国和16个小国,重要的有摩揭陀国,经济的发展相对缓慢。




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4年,开始率领几万人的军队向东征战,在维索布达米亚战胜了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然后挥师北上到达中亚,大约在公元前325年前后进入印度,因部队遇到冰雪后,不适应印度北部湿热的气候染上瘟疫后不得不退君。


在公元前4世纪初时,又出现了另一个旃zhan陀罗笈多一世。




羯陵迦,在印度的东北部,富庶之地,这个地方在后来的密教美术非常发达,有规模宏大的寺院。
阿育王在位时,他组织了第三次伟典结集。



南印度的情况:




芨多王朝定都华氏城,萨摩陀罗芨多(海护往)在位时占有着印度大部版图。公元5世纪中叶芨多王朝遭嚈ye哒人(白匈奴)入侵,国土分裂,公元6世纪中叶灭亡。 芨多王朝是印度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的文化艺术空前繁荣。
- 在中国的南北朝时代,有过两种画风或审美思潮: 陆探微、顾恺之为代表,推崇以清秀、瘦削为美的“秀骨清像”艺术风格。 张僧繇(南朝中期),推崇圆润、丰腴为美,他的画风影响了后来的隋唐。有可能是受到芨多王朝佛教艺术的影响,形成的画风。

此时正是玄奘西行印度之时。这时的印度,小乘佛教还有相当多势力,中国的佛教从汉代传入以来一直是以大乘佛教为主。
小乘佛教的经典,一直到十六国才传入中国,主要起到了普及佛教知识的作用。

8世纪中叶,出现了三个比较大的国家

后来印度的佛教艺术主要是在东印度的帕拉王朝展开的,这时也逐渐形成了密教的发展阶段。
密教——佛教吸入了印度教和一些巫术。
帕拉王朝时期印度著名的寺院——那烂陀寺、超行寺,是印度晚期大乘佛教和密教的教学研究中心。规模浩大,每所寺院都有上万名的教徒。在1203年,印度教的寺院被印度的伊斯兰统治者毁灭,佛教在印度消亡。 印度教和佛教的区别:
- 印度教的教义使得印度教的信仰者有比较强烈的反抗意识。
- 佛教的教义讲究忍让。
因此使得印度教能够存留下来,而佛教在1203年以后就销声匿迹了,直到19世纪末才再次从斯里兰卡把佛教引入印度。 1526年,帖木儿的后裔从巴卑尔由中亚南下占领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 莫卧儿帝国是伊斯兰的文明,但它不排斥其他宗教,各种宗教并存。因此,在莫卧儿帝国时代,印度的文化获得空前的发展。 在10世纪以后,从波斯进入印度的伊斯兰人,他们不断的向印度侵入。在侵入的过程中和印度固有的艺术(佛教、耆那教)发生碰撞和冲突。使印度古老的文明大为改观,开始衰落,伊斯兰文明蒸蒸日上。印度1857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获得独立。
第3集 印度总述(一)
通过《大唐西域记》了解中古时期的印度。




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隱軫。東則川野沃潤疇壠膏腴。南方草木榮茂。西方土地磽确(貧瘠)。
第59集 南北朝隋代佛教美術(一)
莫高窟壁画从图像的思想上来说,一方面是受起源于西北印度、中亚的禅官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中原北方的大乘(法华经)思想的影响,一直延续到隋代,隋代是莫高窟比较兴盛的时期,开窟月100多个。
- 隋代时期的莫高窟的特点:石窟形成的主题塑像发生变化,出现了不成熟的经变,各经变之间没有主从之分,入唐之后才形成了主从分明的经变。
- 唐代时期的莫高窟的特点:大乘经变发达。唐代时期的莫高窟壁画一方面反映了唐代时对净土信仰的热潮;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佛学的宗派竞相发展的情况。
- 五代时期的莫高窟的特点:五代时期的莫高窟壁画出现了许多史记画,供养人形象得到突出。
- 西夏元代时期莫高窟的特点:壁画受藏传佛教美术的影响,出现了一种新的风貌,这时基本是处于一种衰落的状态。
佛教是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关于佛教传入汉文化的核心地区有多种说法,比较可信的在《三国志·魏志·东国大传》,次书成书时间比后汉时要早。书中注引“三国鱼豢huan魏略·西戎传“中记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庐(文人的官职)受大月氏zhi王使伊存(人名)口授浮图(佛陀)经”。
佛教传入中国后一百年左右,有外国僧人到中国传授佛教教义。最先来中国的是安息国的安士高和大月氏来的支娄迦菜。 安士高,重要是传播小乘佛教的禅法,如《安般守意经》。 支娄迦菜,主要传入大乘佛教的经典。 在最开始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一并传入中国。 三国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佛教传播三地的情况各不一样, 魏地区:延续了汉以来的传统。当时有外国的沙门,昙柯迦罗、康僧铠来汉地传播佛法;有记录的最早的魏地汉族僧人朱士行,曾经到于田取经,公元230年客死于田。 吴地:在汉末中原战乱时大月氏僧人支娄迦菜、支谦躲避中原战乱,南下江南到吴地传播佛法。同时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僧人康僧会
-
张留鑫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29 19:30:47
-
Tree hol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28 19:50:38
-
YINYU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01 19:06:31
-
Mature childish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26 07:51:31
-
璟外风景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2 23:00:09
-
王二大闹天宫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1 01:48:16
-
你是我的未央歌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3 19:06:55
-
samphel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9 18:11:01
-
^_^(^-^)(^_^)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0 18:52:18
-
不弃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9 17:06:28
-
英雄啤酒肚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4 23: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