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文摘002
链接是网易云的电台节目
现在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吃完午饭去小区里遛弯晒太阳,听广播,用时髦的话,就是播客。
提前进入老龄社会。
有一位好莱坞的编辑指导说过这么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会抓住你的内脏,掐住你的脖子,让你心跳加快,气喘吁吁,眼睛充满泪水,脸上浮现笑容。如果我从某个故事没有提到什么生理反应, 就会知道它只在理性层面对我有影响。因此它很肯能没法打动观众。”
诺兰夫妇除外,以后会transcript机核对《西部世界 第二季》的播客。是这一系列思想爆炸播客的开端
I think the essence of art is to provide a kind of working through situation for people,so that you can getting in touch of feelings you didn't know you had really.大意是通过「艺术」这个「发生装置」,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拥有一些以前没意识到的情感。所以艺术是同时作为「代言人」和「引路人」存在的,它会帮助你认识自己。
艺术的诉求,是落在情感二字。她同时也和其他很多概念相连。比如说:本能,直觉,潜意识,欲望,意志等等。都是落在理性管辖之外的事物。叔本华有个非常精妙的比喻,他说:理性是个瘸子,能看不能走。意志是个瞎子,能走不能看。 所有理智骑在意志的背上,帮意志看路。但究竟要不要往那个方向走,还是意志说了算。讲的更直白的一点就是,我们从来不是发现做某个事情的理由,于是想去做。而是因为想做才去找理由。所以啊,这世上的一举一动,归根到底啊,都是有非理性的东西来驱使(drive)的。而艺术所关照的,就是所有这些。
有个很有意思的规律是,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我们想做某件事情,往往是出于回击的欲望。是因为我们有些真爱的东西被夺走了。我们才想要借由行动,把他们抢回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击方式。但他的原动力大多是相似的失去和伤痛。举一个极端点的例子,连环杀人犯。他们往往都有童年遭受虐待的经历。但当时他们完全没有能力反抗,甚至还需要由施虐者来提供金钱,住所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于是当他们终于长大成人有了报复的能力之后,他们就迫切的要做些什么,来夺回自由,尊严和权利感。决定他人的生死,可能是一个人拥有的最大权利了。所以他们才会想瘾君子一样,通过一次次杀人来“重温”那种控制别人的快感。
可见情感上的欠缺是有可能演变成一发不可收视的行为的。而艺术的介入。就如同一种开发和训练。帮我们去理解,消化自身的痛苦感受。从而提高我们的情感柔韧性,让我们可以经得住各种各样的起伏和摔打。比如很多人会因为失恋的事情而难过的不得了。这也是很多优秀的作品会涉及到的题材。那么当我们去进行艺术鉴赏的时候,首先会获得的就是一种共鸣和陪伴。你会发现一个和你通病相连的他者,多少会减轻一点孤独感。其次可能开始会从艺术中获得的体验,来比照现实中的自身。比如你看到一个是允许被自己的伤痛击败的软弱角色,于是你可能默默感叹 ,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关于失恋这件事,你注意力就悄悄被转移了。获得了新的生活目标和动力。再进一步说,深刻的艺术作品,其实会帮你从哲学的视角,来看待人类的伤痛体验,到那个阶段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个体的情感波动,其实不过只是更宏大事件的余波。世界在你眼中更宽广,更深邃,一次小小的失恋,也就不算什么了。
例子是一段是表演段子,背景是两岸。之前节目有提到白先勇的《台北人》
要是粗略归纳起来,这也算得上是一个失恋的故事。但是真正让人感到疼的,显然不是小情小爱,而是政治和战争在心灵上留下的伤口。是受困于命运的无奈,是他唤醒的一种历史的真实。能不这种深层复杂的情感通过几个角色表达出来,在我看来就是伟大的艺术。
感性的极致是悲悯,是对他者的苦难感同身受的能力;而理性的极致是智慧,是对人性对宇宙的一种抽象而通透的认识。一个人同时具有这两种品质的话,它导向的一定是一种好的德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创作可以是一种自我净化的过程。
例子
其中有一个囚犯在片子尾声说了这样一句话“直到发现了艺术,我才重新认识了这间牢房。”这其实就是一直艺术创作带来的一种自省和开悟。与这句台词遥相呼应的是我想到奥古斯都里写,没有法律足以塑造一种精神,充实一种对德行的渴望,那是诗人或哲学家的职能。这句话其实回答了,为什么一个社会需要艺术。法律的约束力是有局限的,他扮演的是驱赶的角色,所以只能保证一种道德水平的下限,但艺术扮演的是牵引的角色。他创造的是一种精神追求,能帮助培养出更健全的个体。所以也包括了对道德修养的提升。放在历史长河里看,艺术其实是文明的一种见证。一种象征。可惜的是,艺术也常常受到其他力量的排挤和打压。比如这期节目最开始提到的影视圈乱像。其实就是一种商业逻辑大行其道所带来的后果。他会持续拉低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平,进而扼杀更多优秀作品诞生的可能性。长久来看,会使整个社会失去一块自我修复的弹性区间,而那无疑是危险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