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三观不正”标准究竟是什么
最近越来越多人喜欢用“三观不正”形容一部电影,以此说电影太烂。
首先我们要明白,究竟什么是“三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首先,人生观。有人喜欢闲适的生活,工作一下休息一下,去尝试新事物。有人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努力赚钱。有人喜欢宅有人却喜欢外出。你不能说你喜欢的,别人一定要喜欢。不能说喜欢闲适的人不追求上进,不能说忙碌的人不懂得享受生活。对于生活的态度,每个人都有不同看法。每个人活着的方式不该被他人评头论足,只要他没有伤害他人。甚至有人自杀,你也不该谴责他们过于自私,毕竟能下定决心离开人世的人,该是受过多少你不了解的苦痛。每个人的人生决定权在他自己,别人无权干涉,只要,这个人并没有伤害影响他人。
没错,影响他人,这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了。我们可以结婚离婚甚至出轨,只要没有影响他人。可是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怎么可能不影响他人。这就要看你的价值观了。如果你老公抽烟喝酒还经常打你,你会出轨吗?或者说,你该出轨吗?这其实是不同的概念,也许有人觉得该用出轨去报复老公,有人觉得该用出轨去保护自己脆弱的心得到疼爱。不论是哪种,其实第一方法都该是好好维权协议离婚。可太多的原因导致正确的方法受阻,比如《泰坦尼克》里面的Rose,被父母安排不喜欢的未婚夫。它并不是宣扬出轨未婚夫,它是宣扬不论富贵贫穷的真爱可以克服困难,它是宣扬女性追求自由不做男性的附属品。如果一个观众却只看到rose明明有未婚夫还和jack一起,而没有看到rose平时生活的压抑和被安排命运的反抗,那么只能是观众的视角有问题。这就是视角过于片面而引起的。而对于其实妻子没做错什么,但我就是和她平淡了,遇到一个新人爱她爱的无法自拔,我该不该出轨。这种事,一个人的选择则是价值观的束缚,比如有人觉得“偷偷瞒着没什么,也许新人过几天就黄了?”,直到最后小三上位。有人也会因为对于妻子和孩子的责任感,就会保持与那个新人的距离,直到自己忘却。其实,有人总说爱是轰轰烈烈无法克制,又有人说爱最终归于平淡。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却真的不能说有些人就是错的。你可以轰轰烈烈的爱上一个新的人,但前提是不能让你的现女友不知情。你可以把爱当做生命,觉得没他不能活,但你不能因为爱就蓄意给本来和睦的两人制造误会。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有不同,比如你觉得事业重要,她觉得爱情更重要。可无论怎么样,不伤害他人最重要。而以德报怨和以牙还牙,在你选择的时候,这都是自己的选择,别人无权干涉。因为没人知道你曾经的痛,也就不会了解原谅是多么的难。对于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们有理由伤害他,我始终相信只有对方真正体会到痛,他才不会轻易去伤害他人。当然,选择原谅也是个人的事,有人会吐槽一个人太过于圣母,其实,选择原谅放过对方,又何曾不是放过自己。不被仇恨蒙蔽双眼,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所以我们也不能说原谅就是太过圣母。不能以结果“论英雄”。比如你原谅了一个杀人犯,却最终被杀人犯杀了,很多人会说,活该。可是这不就只是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吗?我愿意信他能改邪归正从此做个好人,只可惜我赌输了。可也许另一个杀人犯他真的愿意改呢?我给不给机会相信他,在于我。而不是你们这些看客,而我的结局,自由我承担。
其实一个人有很多面,导演只不过把一些阴暗面放到荧幕前摆出来,很多事确实是真实发生的,只是有些人害怕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像并不是不喜欢悲剧,只是害怕自己串演悲角。
世界观,其实就是对于在社会中对自己和他人扮演角色的认知。所谓“分内的事”。我们常说不喜欢打着大女主标题,女主上位却还是得靠男人的戏。灰姑娘因为跟王子结婚了才万众瞩目受人尊敬。但一个真正强悍的人是靠自己的实力,而不是靠勾引男人的魅力。更何况爱这种事没有理由。有人就喜欢一无是处的人也说不定,而一个女人的价值体现也不能用“她被多少好男人爱着”来体现。而是她真正努力了多少,辛苦了多少(这里的辛苦并不包含被女二折磨),最后贡献多少社会价值。(我同样要强调家庭主妇的社会价值总是被人忽略!!)这种剧看多了,真的会有人以为只要靠男人就能成为人生赢家(虽然现实中也确实有此可能),但这样只会让一些人越来越不努力提升实力只靠外表。。。我承认很多电视剧其实只是想帮爱做梦的女孩圆梦:什么都不做白马王子就从天而降爱她爱的死去活来。正因为有人有需求,才会有人拍。但分清做梦和现实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幻想,却也需要接受现实,应对现实。而不是觉得一些事看多了,它就会真的发生。真的高富帅旁边的姑娘腰比你细,腿比你长,关键,学历还比你高!你以为就凭你“勇于反抗”的质朴精神人家就会看上你?现实可能人家觉得你烦,直接把你家弄破产家破人亡,你还想说我打零工补贴家用是个好女孩?别以为有钱人认真碾压你起来是那么容易躲的。乖孩子别做梦了,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不好吗?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其实核心价值观无非就是,独立,认真刻苦,自由平等。不以投机取巧为人生准则,不以牺牲他人成全自己的幸福。
我们见过很多主角是坏人的电影,他们精妙的展现了不同身份人的生活。也许炫酷,也许血腥,也许黑暗。其实电影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阅历,而不是指导。因为人生,没有导师。同样的经历为什么能造就不同的性格,这除了靠老师父母的引导,还有自己对人生的体验。路边乞讨的乞丐,也许你看到了他们即使无家可归也努力生活。又或许你看到了他们伪装的表面其实是个骗子,又或许你发现乞讨是个容易不劳而获的职业。事实就在那里,而你感受到了什么,才是你真正原本的三观。
我始终相信,人们喜欢用概率学去概括一件事的因果。比如北方人不爱洗澡脾气暴躁,南方人比较矮家里蟑螂很多。。所以当电视剧里的坏人得到幸福,大家都会不开心,因为仿佛这件事发生多了,坏人也真的会得到幸福,那为什么要做好人呢?。。这也是小时候电视里总是好人有好报,坏人死的快的真正原因,教导我们做一个好人。虽然现实有时候你真的是要做坏人才能得到更多利益真可当我们长大了,能分清现实和虚拟,电影更加需要的是揭露现实。有那种伤害别人毫无顾忌的人,所以你要时刻保护好自己;有那种唯利是图的小人笑到了最后,所以你要防范被小人陷害。也许有人会觉得当个小人似乎不错,这并不是电影教你的,而且你自己克制不住现实的诱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