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都买错了,给宝宝买保险的四大误区

前阵子和一位宝妈聊起给宝宝买保险的问题,她说,宝宝今年刚满一周岁,已经给他买过好几份保险了,但是具体保些什么内容,还不是太清楚,于是她把保单拿出来让我看。

共3份保单,2份收益极低的教育金险,就连通胀都对抗不了,更别说存教育金了。万能险附加重疾险,收益低,疾病保额只有5万,顶不了大用。3份保单年交4万,交费高,实用性低。
以上实例反映了普遍家庭买保险的现状——花了钱未必买到了有用的东西。
~~~~~~~~~~~~~~~~~~~~~~~~
生娃以后,宝宝就是自己的心头肉,宝爸宝妈们总是会未雨绸缪,而且总想把最好的都给宝宝。
于是,越来越多家长很有意识地在宝宝出生后就给他们上各种保险。但由于保险产品花多眼乱,家长们购买前没有时间学习保险知识,选产品时一不小心就会掉到坑里,买到一些性价比极低的产品,或者是根本不适合宝宝的产品。
宝宝的保险要买,但怎样才能不花冤枉钱,怎样才能买到合适的产品,怎么避免掉坑,这都是技术活。
今天我们总结了为宝宝买保险时容易陷入的四大误区,希望帮助尚未投保的家长免于掉坑,让已经掉坑的家长及时止损。(本文不推荐保险产品,纯干货。)

误区一:选择多人买的,选择保得全的
刚开始接触保险时,因为还不太清楚保险市场的状况,很多家长都是从亲戚朋友同事那里了解产品,往往是听某几个朋友说我们家买了XXX保险,于是自己也就直接出手了。
理所当然的认为那么多人都买了,产品一定没问题。殊不知,朋友们也是听别人推荐的,同样没研究产品条款,连锁反应,造成大家买的都不是适合自己的产品。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买的,很可能是性价比超低的“全能”险。
什么是“全能”险?
就是一张保单里面重疾、医疗、意外、理财……什么功能都有,这种产品迎合了大部分人的消费心理:一张保单,什么都保了,还省事。
保得全面不是不好,问题是这类产品性价比都很低,多花30-50%的钱是常事。而且这些“全能”险的各项保障一般都比较中庸,毫无优势。
什么都保的“全能”险反而不全能,认真挑选不同公司的优势产品组合起来,这样子保障更好,花钱更少。
【小结】:
买“全能”险的结果是,花了大价钱,却买了差产品,中国目前有100多家保险公司,保险产品琳琅满目,各有优势。
并不是多人买的都是好产品,适合别人不一定适合自己,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选择,才会买到合适的保险。

误区二:有病治病,没病当作存钱
上面这句话通常是业务员在推销返还型保险或万能险时的话术。一二三四五六七,每个业务员都这么说,话听多了,很多家长就觉得挺有道理了。
有人可能会说:“难道不是吗?”
“返还型的重疾险,交10年保30年,合同到期就把交过的所有钱都退给我,等于不用花钱,白白享受了30年的保障,白赚了呀。还有啊还有,万能险附加重疾险,如果有病就赔一笔钱,没病就存在账户里计息,这钱一辈子都在,确实是有病治病,没病存钱啊。”
事情还真不是那样的。
譬如,当你对比过返还型和消费型的重疾险后,就会发现坑在哪里:

保费相差4000元/年!保费相差4000元/年!保费相差4000元/年!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都是交10年保30年,两个产品的保障内容也大同小异,价格竟然相差了5倍。
但还是有些家长觉得返还型划算,因为30年后可以返还150%的保费,即76500元,而消费型的10年一共交了11000元,30年到期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那么真相是怎样呢?
我们从利息的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同样是5100元,假如我们每年花1100元买消费型,剩下的4000元用来做投资呢?每年将4000元投入某银行的理财产品,按4%的年化收益率计算,累计投入10年,10年后不再增加资金投入,再存20年会是什么情况?(就是和买返还型一样,掏了10年钱,一共过了30年。)

同样的钱,消费型+理财的方式,扣除消费险的花费11000元后,30年最终收益要比返还型的产品多了将近2万元。
所以,返还型的保险并不是看上去那么划算,其实这种产品前期让我们多交了很多钱,以致于亏了的利息比最后返的保费还要多得多。
而且消费型保险+理财的方式资金运用更灵活,大部分是可支配的流动资金,不像返还型保险,投进去要N年才能取出来。
同样,万能险也是一个很大的坑。
一般情况下,万能险都是附加重疾险的形式,代理人说:“这个产品既可保障疾病,又可以理财。有病治病,没病当作存钱。”
真相是,这类产品分为保障和投资两个账户,一般代理人都会强调保单的高收益,所以,保障账户一般会做很低的保额,5-10万,真正患大病的时候根本不够用。
而宣称的高收益,其实和存银行定期的利息差不多,甚至更低。而且这类产品还要收账户管理费,真的没有二三十年都回不了本,代理人口中的保障投资两不误的万能险,绝对是保障投资两耽误。
【小结】
返还型的保险大多数是个坑,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钱要用在刀刃上,多考虑消费型保险更适合。
有病能治病,没病能有高收益,这等好事世间鲜有,稍有不慎就掉坑里了,最好远离这类产品。

误区三:爱宝宝,给TA买教育金险、养老险
希望宝宝长大学业有成,幸福美满,是我们为人父母者共同的心愿,但是把钱投到所谓的教育金险,养老险上面,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并非叫做教育金险的就能帮你存很多教育金,并非叫做养老险的就真能让你晚年丰衣足食。
无论是教育金险、养老险,还是年金险、分红险,都是只是理财险的一种,只是保险公司换个名字来套路客户而已。
为什么不买?下面我们来细数理财险的3宗罪:
第一罪:产品复杂,宣传浮夸

理财险的条款设计故意设计得相当复杂,让一般人难以计算真实收益,加上业务员把产品吹得天花乱坠,一个不小心就掉坑里了,并且这些合同需要花数十年去兑现,到时又有多少客户能记得当初的收益承诺?
第二罪:演示收益虚高,收益不保证
理财险的演示收益分高中低三档,通常代理人想卖给你一份理财险,都会指着收益表让你看最高档的收益:“你看,我们公司经营状况很好,每年分红都不错,最新公布的年化收益率是7%点多,今天交几万,几十年后账上就有几百万啊。”听到这里,你可能乐坏了,马上出手。
且慢!!!

那只是演示收益,理财险的收益是不保证的,而且绝对达不到演示表的高档收益,至于能不能达到中档收益呢?没有谁敢保证。至于分红,是要根据保险公司的盈利情况来分配的,意思是随时可以不分。
目前主流的理财险,都是“年金险+万能险”的捆绑组合。所谓6-7%的利息,只是偷换概念而已。会算内部收益率(IRR)的人很容易算出来,哪怕保险公司真的每年能按中档收益履行合同,那么目前大多数产品能达到的IRR最多也就3%出头,和某些银行的定期利率相差不大,既然和存银行差不多,为什么要买理财险呢。
第三罪:资金流动性极差
代理人只会告诉你这份保险几十年以后可以存到很多钱,但是不会告诉你,如果中途不想交了,要提前退保,是会亏损很大一笔钱的。
如果你已经买了理财险,不妨拿出合同,看“现金价值”表,上面的数就是你当年退保能拿回来的钱,你会发现,中途退保一下子损失好几万。
钱本身是我自己的,存进去以后,想中途拿出来却要亏不少钱,从资金运用效率的角度,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坑。
【小结】
认清教育金险、养老险的本质,任凭保险公司宣传得天花乱坠,这些产品终究是收益低,流动性差。
要理财,找真正收益可观,流动性好的产品,哪怕是余额宝,也可以完胜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理财险。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保险,只建议买保障类型的。

误区四:给小孩上很多保险,自己却“裸奔”
基于对宝宝的爱,很多家长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问题,所以,经常会听到一些宝妈说:“我想给宝宝买保险,请推荐产品”。但是,当问到是否已为家里大人,尤其是家庭经济支柱买保险,大部分人都说没有。
担心宝宝年少体弱,要先买保险,认为大人年轻力壮,不用买保险。其实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不要因为爱孩子就先给小孩买保险,试想一下,如果家庭经济支柱不幸倒下,连小孩的保费都没法交,那当初给小孩买的保险就毫无意义了。孩子成年之前,父母才是他们最大的保障,家庭的经济状况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的生活。
因此,一定要先保障家庭支柱,一旦其出现问题,家里的财务损失可以由保险进行补偿,避免家庭财务危机。
爱孩子应该先给自己上保险!
家庭保障规划的重要原则是:先做好家庭经济支柱的保障,再考虑小孩的。
总结:
1、保险配置应该以家庭为单位,合理规划,切忌仅为少数家庭成员提供保障。优先考虑家庭经济支柱的保障,其次才是宝宝。
2、宝宝的保险,切忌道听途说,盲目选择。最合理的少儿保险的配置:包含“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就足够了。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合理组合各家公司的优势产品,保障更好,花费更少。
3、别把保险和理财混为一谈。不要买既有保障,又有理财的产品,这样两边都不讨好。也不要跳进教育金险,养老险的坑,有闲钱请找其他更好的理财方式,保险只买保障类型的。
保险有坑,但不能抹杀其作用。认真领悟本文所指的四大误区,在为宝宝买保险时可以避过不少坑。当然,保险的坑远不止这些,保险的门道很深,是一门专业的学问。需要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强大,才不会被轻易忽悠。当然,专业的事情也可以咨询专业的人。
~~~~~~~~~~~~~~~~~~~~~~~~~~~
如果文章觉得文章有用,请分享开去,帮助更多人了解保险,科学投保。
如果有其他问题,也欢迎留言或加入学习群讨论噢~~
更多其他保险问题,欢迎勾搭作者:
“保先森”(VX: cheng224714)
-
保习班保险规划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9 22: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