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十七讲》wrap-up
《唐宋词十七讲》后半本还是有所启发的,毕竟周邦彦、姜夔和吴文英这类词人几乎算是我的盲点了。叶嘉莹先生说王国维不懂得欣赏周邦彦,其实王国维不是也夸过周邦彦是词中老杜吗?所以,王国维对周邦彦的理解也应该是有个渐进过程的,先生不能把《人间词话》里的说法当作完整的王国维理论呀。
不过我对周邦彦的确有隔,跟随着叶先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同二首词,比过去肯定有所感触(那句“清江东注,画舸西流”很有张力呀),但始终没有太触及灵魂深处的感动。我大概就是先生口口声声的“王国维那类人”吧,欣赏得了直抒胸臆的,欣赏得了清丽婉转的,欣赏得了沉郁顿挫的,欣赏得了空疏哲思的,如写到心里去了,多用点典故咱也可以克服。但周邦彦这种极尽思力铺陈而且行文又跳跃的,咱对格律音韵又没啥深入学习,如果铺半天没有点睛之笔,初读不能被击中便不得不为欣赏而欣赏了。
吴文英也不是我的菜,叶老师直夸的“酸风射眼”这样的我欣赏不了,相比之下,姜夔还更贴心一点儿。至于那个王沂孙,先生絮叨了二十页我才搞明白那首《龙涎香》讲了些啥,就算你拿着大喇叭对着我耳朵一个劲儿地喊:“写得太好了!”“写得多妙呀!”,我还是觉得自己资质精力都有限,还是泰然接受先生给扣的帽子,‘心粗气浮‘吧。一首小词如果你花几分钟就能提点我其妙处(王国维就有这个魔力,有时一句话足矣),我当然欣然接受,可如果你要花几个小时去分析论证旁征博引,那这样的作品就留给专业人士去研读吧。
业余爱好者读词看“眼缘”,不靠理论,而且自我要求也不高,没必要刻意难为自己,至于以后会不会豁然开朗就看缘分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