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所适从的夜里,我们决定登月

下午一直在听音乐,听到德国乐队there's a liaht(久违的静默)的后摇歌曲时候,被惊住了。他的一张专辑四首歌都是以著名的演讲为人声背景,其中我听到的这首歌,其中的背景人声,是肯尼迪总统的一篇演讲,主题是《我们决定登月》,也以此为歌名。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总统发表《关于国家紧急需求向国会的报告》提议“我相信现在到了这个国家兑现承诺的时刻,去完成这个目标:在这10年结束前,将人类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
而当时有58%的美国人反对这一计划。
到了1962年,肯尼迪发表该讲话,虽千万人吾往矣。他要说服人民。
百度上找到原文来看,很是感动,那个时代的人类,如此勇敢,也如此胸襟远大。我们决定干一件事情,因为好奇,因为不想无知,因为不愿止步不前。
当然,那时候是冷战的时代,但也未尝不是走向和解的时代。和解让铁幕瓦解。或许是是意想不到的结果,如今想来,却理所当然。
也或者说,冷战还不是科技的胜利,经济的胜利,而是人性的胜利。
其中最最有力量的部分,便是冲着遥远无知的夜空,坚韧不拔的前进,勇敢而执着,生气勃勃。
那种不会被任何人断言人类能前进多远的任性。
舍我其谁!
联想最近也有一个美国领导人的讲话,是的,很敏感,我最近写一篇,马上被屏蔽掉了。多余的话也不想说了,但以邻为壑的时代,其实已经到来了。这让我其实感到沮丧。
有一种强烈的重蹈覆辙的感觉。
实际上,比重蹈覆辙更感到痛苦的是,你明知道要重蹈覆辙了,但却集体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我们决定登月。向一切未知的空间前进。昂扬向上,意气风发。
但如今了,四顾茫然,无所适从。
都是敌人。
刘德华最近拍一部短片,声援香港的填海计划。结果呢,被香港民众骂的很惨。填海是一门科学,亦或者是一个很庞大的财政计划。至于香港民众为什么反对,我当然不得而知。但感觉这些香港政府最近做什么都被骂,也是一件很值得客观分析的事情。
只是这部非常感性的短片我也看了,拍的是相当的有人情味。刘德华说,只要值得做的事情,就要抓紧时间做,做了再说。他说过去香港人,就是这样,埋头苦干,努力打拼。不抱怨。
我知道,登月和填海不是可以类比的事情。但我是那种容易被煽情到的胖子。我喜欢这则短片。其中有往昔的感触:
便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如此,
或者可以治愈沮丧。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节选)
我们获取的知识越多,我们显露出的无知也就越多。
没人能够断言我们能走多远,能走多快。但如果你愿意,将5万年的人类历史浓缩为短短的半个世纪。
有时我们会在裹足不前,焦急等待。
但休斯敦市,德克萨斯州与美利坚合众国不是为那些止步不前,安于现状,甘愿落后的人建立的。
这个国家是由那些不断前进的人所征服的,太空也是如此。
如果说这段简短而充满进步的历史能给我们什么样的教训,那就是,人类在探求知识和进步的过程中是坚定不移,并无可阻挡的。
在太空还没有竞争,偏见和国家冲突。
我们所有人都要面对太空的危险。
太空值得全人类尽最大的力量征服,而且和平合作的机会可能永远不会重来。
——以下是歌曲中作为声音背景的部分
但有人问,为什么选择登月?
为什么选择登月作为我们的目标?
那他们也许会问为什么我们要登上最高的山峰?
为什么,要在35年前,飞越大西洋?
为什么赖斯大学要与德克萨斯大学竞赛?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我们决定登月。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我们决定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