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致与讲究————茶席中的约定俗成
壹 ——杯与客数
自潮州工夫茶的三杯,香港工夫茶的四杯,日本煎茶道崇尚三杯或五杯,中国台湾茶界约定俗成的六杯作为茶席基础形式。以及多年前我初次体验了一群普洱茶文化业者推行的七杯茶法,深深感受到南北民情的不同带来茶汤浓淡用量的差异。

炉是茶器中最具生发力的角色,故应放置在茶席相对稳固的位置,白泥凉炉可立在茶席上,搭配炉屏可让视觉更安定。

《茶经·五之煮》:“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碗数少至三,多至五。若人多至十,加两炉),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据吴觉农先生诠译,当时的茶因可溶物有限,故不适合多人共饮。人多时用两炉茶,宜三宜五不宜多。《茶经·六之饮》更进一步说明:“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毎每读此,总想起利休请德川家康共饮一碗浓茶的情境,那个人人难以互信的年代,同盏共饮需要很大的赌性、气魄及勇气。但不知陆鸿渐为何不主张依茶客数量给足杯数,非得五人传三碗用,七人传用五碗。我屡次在茶席上观察茶友们趁热传饮一碗茶,确实突破了都市人难以互信的心防。

中国传统器具多以十为件,文人则崇尚奇数,尤好三、五、七,并间接影响了日本茶器审美。近年国内茶人喜欢使用从日本回流的煎茶道具,其中杯与托多为五件,在茶席设计上不妨运用两组做不同视觉组合。譬如六人席时可用三三、四二、五一组合;七人席可用三四、五二组合;八人席则可尝试四四、五三不等;其他数以此类推。
收藏是时间的艺术,是内心深处的语言。顾工博物古美术店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