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个人视为产品……
今天看到辉哥发了这么一条朋友圈:
其实如果把个人视为一个产品,那么个人产品的愿景就是“你所擅长的”、“有人愿意付费的”、“你充满热情的”三者的交集之处。

这三者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深究的话并不容易。
1、你所擅长的
所谓的擅长,其实就是专业。别人做不来的你可以做,别人做得来的你可以做的比他们更好。无论是在一个领域还是多个领域,想要实现擅长,前提是要熟悉,熟悉了还得去钻研,去学习,才可能变得擅长和专业。
如同“一万个小时”的原则所讲,想要在某项技能上达到大师级水平,至少需要一万个小时,才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也就是说,想要变得擅长,必须得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轻轻松松就想变专业,可能只有天才才可以做到。

当代技术发达,我们投入时间去理解和吸收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以前想要变得擅长和专业,可能只能靠看书,现在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各种中英文甚至其他国家语言的著作,我们还可以上世界各所大学的网课,有名师为你指点迷津。如果你足够有勇气,我觉得甚至可以写封邮件给某个著名教授向他询问问题,很可能还会得到解答。
想要变得擅长,个人思考必不可少。虽说人要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但还得做到真正的内化,而不是手一挤水就流走。就像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知道还不够,得“习”得思考研究,才可能学到。即便我们投入时间再多,但光学不想,我们得到的无非是他人的观点和思想。你以为可以拾人牙慧,提升下自己的格调,但那终究还是虚假的、不长久的、经不起考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听完付费音频后仍旧毫无长进。
当我们变得擅长和专业了,便是随时可以接受挑战的,就如一款随时可以生产的优质产品,不仅处理起来速度快,而且产出品质高。这样的“产品”怎么不会被优先考虑呢?
2、有人愿意付费的
就像辉哥的语音,我从去年12月订阅到现在,每期都没落下,而且我还计划着到期后要继续续费。看到这一点后,我就在想,为什么我愿意不断付费?
第一个理由很简单,就是有料。无论是文章也好,语音也好,每一次我都能在短短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受到启发和学到些内容,包括生活、工作、认知概念等等,而且很多时候这些概念会不断被反复提起,有助于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
第二个理由,辉哥这个人本身热爱学习,自身就如一个产品,是不断更新迭代的。就像辉哥的公众号,之前只是纯粹地写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到后来就逐渐有了微信文章打赏,现在又多了“知识星球”这样一个社区。他长期地去维护和粉丝之间的关系,并且不断满足用户需求。

这其实就如所谓的“产品”,想要消费者愿意不断掏出钱来买,一是要满足需求,或是情感需求,或是物质需求;二是要跟得上时代,不会被淘汰。若是没有这两点,为什么我要买一个过时的、和我无关的、没什么用的东西呢?
这其实就像我们在职场上,多数老板都喜欢会干活、干得好的员工,而不是只知道埋头苦干的人。老板之所以愿意“付费”给员工,就是因为他们有价值,能为公司创造利益。如果你没能发挥你的价值,没法跟上时代变化,没法满足老板的、企业的需求,那么你老板来说就是无用的,这样的员工就很容易被淘汰,不被继续“付费”。
3、你充满热情的
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对于自己喜欢什么、热爱什么并不是很清晰。一直以来,我都很羡慕周围那些明确喜欢某些事物、兴趣广泛的人。
像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打高中起就很喜欢接触PS和AI,并用它们设计出各种有趣而神奇的东西,而她也很明确自己将来就想从事能够自己创作的、需要开脑洞的职业,于是她选择了广告专业,利用自己的技术设计海报、制作动画视频、策划广告活动,成了我们学院的大神。
能够在年轻的时候,越早地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就越能集中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其中。这样的人简直是幸运儿。但多数人可能都和我一样,都是不被眷顾的那个,仍旧在缓缓摸索当中。这导致我们在很多岔路口时可能选择了稳妥的,但可能并非自己所热爱的那条路。比方说高考选大学专业和学校,许多人受分数限制,最后就随便选一个。又比如毕业找工作,迷迷糊糊最后成了工作在选你,能被选已然很好了,哪还能挑三拣四呢?

然而,有无热情,真的很大程度决定了我们能否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产品”。热情拥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量,能够推动我们去不断在热爱的领域上深耕。有些人可能也想成为专家,擅长于某项技能,而后变现,但往往很多人因为并非发自内心真正地喜欢,于是做着做着就会感到乏味了,觉得提不起劲。

因此,当我们拥有了热情,我们便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如同游戏上瘾,即便是熬夜也不觉得困和累;因为热情,我们主动去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变得擅长,增强自信感;因为热情,我们更愿意去交流和分享,去和别人互换资源,收集更多这个领域的讯息,以实现进一步的深化。
所以,如果你能找到令你自己充满热情的事物,就赶紧把它抓牢了,如果没有,那就得和我一样,抓紧速度多尝试,并逐步聚焦。
你所擅长的、有人愿意付费的、你充满热情的,这三者对我们想在一或多个领域上变成专才和优秀来说至关重要,但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选择忽略或者不愿去思考这三点。
若是你愿意相信这些道理并去用它们,那这些话才能真正地为你所用,你也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合格且优质的“产品”,否则你无非就是花了五分钟看完了一篇文章,决定权始终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