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整洁比起来,还是找得到东西比较重要
现在想想,收拾屋子这点破事儿,竟然贯穿了我和老公的整条感情线。
虽然老公一直不肯承认,但按照正常人的标准,我坚信我这位亲密战友一定是有轻微洁癖的。
刚结婚的时候,一个慵懒的周末清晨,我和老公悠闲地享用完brunch之后,我刚准备拉他到沙发上看看电视说说话,他竟然倏地起身奔向厨房,拎出扫帚开始扫地。

说好的温馨惬意的周末二人世界呢??
“过来坐会儿,别扫了。”我拍拍沙发旁边的座位,既扫兴又诧异。对于这种竟然会在干家务和休息之间选择前者的人,我始终理解无能。
“扫扫吧,很快的,一个礼拜没扫了。”
好吧,那就扫扫吧。既然自己不干活,就别那么多事儿了。
一般这种状态下,干活儿的那个人是比较容易各种心烦+不平衡的。但其实,对于坐在沙发上的人来说,这个过程同样是很难熬的。
一方面,你不想和对方一起干活儿,而且做出了这个决定,这本身就是“不同甘共苦”的表现。
所以,尽管你坐在沙发上,但要尽量避免表现出很舒适的样子,既要忍住诱惑不能陷在松软的靠枕里,也不能做打网游、刷剧那种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情。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免不了会被要求抬个脚啊挪个拖鞋啊递个东西啊之类的。如果你全情投入到自我当中,一旦不能及时回应对方,便会触发对方的不满情绪。
——不干活也就算了,不配合就是你的不对了。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以前在家的情景。我妈每次早上起来扫地,我爸都会瘫在沙发上怒吼:“大早上起来扫什么地!”
然后我妈就会更加义愤填膺地吼回去:“那什么时候扫!你又不扫,管我什么时候扫呢!”
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经典哲学问题。
比“我是谁”什么的重要多了。
另一方面,既然你已经不尴不尬地坐在了沙发上,也就别想轻易从困局中抽身。得空上个厕所是必须的,然后迅速把水杯、书和手机抓到手边,找个最喜欢的地方乖乖坐着。
非要等到地擦了一半,再想起什么不得不做的事,那就是你的不是了。
所以,在所谓的家务时间里,虽然你不用被迫干你不想干的事情,但也毫无可能干你想干的事情。这段周末的美妙时光,就这么白白地浪费掉了。
希望也不是没有,毕竟住不起豪宅,几十平米的地终归是能擦完的。但令人心塞的是,房间整洁度的提高直接降低了老公的心理承受阈值,在blingbling的地板映衬下,他坚定地认为,家里的马桶也该刷了。
心中一万匹草泥马飞奔而过……

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到,等他刷完马桶,肯定又该嫌我的书桌乱了。
现如今,干活的人不是奴隶,不干活的人才是奴隶。
时间一长,我终于发现了老公的大bug,经他收拾过的东西,虽然干净,但十有八九找不着。
因为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记性差。
我虽然各种乱,但是什么东西放在哪儿,绝对能在三秒钟之内检索出来。
而且可以远程遥控。
比如白天家里突然停水了,我就会告诉公公婆婆,水卡在哪个柜子的第几层的哪个袋子里,水箱钥匙又在哪个柜子的哪个抽屉的哪个盒子里。
但任何东西只要经了老公的手,十有八九是找不着的。
我是一个特别不喜欢找东西的人。正是因为不喜欢,我才会花时间把东西分门别类地收到相应的位置,确保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随时都能找到。
我把家里弄的再乱,也是有逻辑有思路的乱。
而老公的整齐,是假整齐,是无线索无规律的整齐。
后来我总结出来了,老公收拾屋子叫“只收不纳”,只要台面上没有东西他就开心,柜子里乱成粥也没关系。
而我收拾屋子是“先纳后收”,可能台面上暂时不会很干净,但是衣柜里橱柜里所有看不见的地方都是高度条理性的。
所以,按我的逻辑,如果能想起来的几个地方都没有,那就铁定找不着了。只能阿弥陀佛,期待它什么时候突然出现吧。
但老公收拾东西是没有套路的,他只顾一时清净,没有什么“动线最短”、“拿取不超过7步”之类的概念。所以对他来说,找东西是一件“处处有惊喜”的事情,你既有可能在橱柜里发现一个剃须刀,也有可能在阳台找到一瓶下水道清洁剂。
这种量级的信息量对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我拒绝接受。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特别想对着他咆哮:“告诉你别乱收东西吧。喜欢整洁是没问题,但是也不能为了整齐牺牲便利性吧。收纳不就是为了更方便更轻松地找到想要的东西吗?如果收完之后什么都找不着,再干净有什么用啊啊啊?”
气归气,还是得低下头弯下腰帮他漫无目的地找。
哎,想想我就焦虑。
前两天,老公又因为家里乱皱了眉头。
因为不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了,我的压力和负罪感就格外大——为了今后的和谐小家,坚决不能让老公把这两件事建立起因果关系。
于是,我顾不得肉卷在一旁急赤白脸地要我陪,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这回满意了吗?”周日晚上7点半,我拖完地,把拖把往地上一杵,小心翼翼地问。
老公点点头,终于算是挤出一丝笑容。
“其实也没必要每周都这么折腾,每天只要保持就好了。”老公轻描淡写地说。
天真如我,还真往心里去了。
“每天保持”,这话说的简单,真要实操起来,嗯,每天平均也就收拾到11点吧。
晚上回家得吃饭吧,吃饭就得刷碗、收拾厨房吧。这些活儿还好,简单凑合吃一口的话,基本能在肉卷写作业的时候同时完成。
然后就要去照顾肉卷。
练琴要陪,洗漱要帮,睡前要讲故事,再刨掉中间磨蹭的时间,最早九点半能脱身
——就不错。
然而,正经的家务活还一点儿没干呢。
衣服得换吧,换下来的外衣要一件件叠好,不能随手搭在沙发背椅子背上。我和肉卷的,double。
换下来的内衣裤袜子要洗吧。我和肉卷的,double。
接下来,每个房间都要保持整洁。好。写字桌上摊的书本彩笔要收吧(肉卷绝对有我的风范,那乱的,简直了!),桌子上蹭的颜料要擦吧,茶几上地上散着的拼图要收吧,餐桌上吃剩的水果餐碗要清理吧,餐桌旁边地上的小渣渣要扫净吧……
收拾起来才知道,活儿从来都是越干越多,一拎一大串,根本不是你想停就能停得下来的。
更别说还有个不省心的娃。看完书要画画,画完画要玩娃娃家,玩完娃娃家又要玩橡皮泥……每样事儿都得摆一摊儿。这还算好的,要是来个手指画沙画什么的,这一晚上就甭干别的了。
除非跟在她屁股后面拾掇,否则想要达到所谓的整洁,只能是I'm sorry and no way。

等你觉得收拾的差不多了,一抬眼,已经一个小时过去了。
这个时候,基本就是一个“大”字跳上床的节奏了。
然而,突然想起来,今天是洗澡的deadline。
于是,强撑着走进浴室洗澡、吹头发、收拾脏衣服、清理地面……
就当我捡起最后一根头发,回身把它扔到垃圾桶的那一刻,突然想起老公前两天特别交待过的,洗完澡要把淋浴房擦干净!!!
心里的恨,已经不是区区几行字可以表达的了。
再上床的时候,竟然已经十一点半了!这个时间,是我这种十点钟准时上床的养生老女人完全无法接受的好吗?
然而,深夜才回家的老公,根本不知道我在家里都经历了些什么。
他把衣服裤子袜子扔在我刚收拾好的沙发、餐椅和卫生间的地上,胡乱梳洗一下,进屋休闲去了。

So,excuse me,说好的“保持”呢??
第二天,我和老公就此问题郑重地进行了一次约谈。(此处省略五万字)
直到深谈上升到哲学高度,我们才发现问题的关键出在对“整洁”这两个字的理解上。
关于“整洁”的定义,老公是这么解释的:
“衣服放在外面也不是不可以,叠起来摞在一起就好。也不用叠得多边整,只是不要东一件西一件就好。餐桌也是,晚上没时间不用非要刷碗,等我回来刷完全没问题,只要吃完饭把桌子上的东西都放到水池里就行。”
简单地说,老公认为的整洁,其实就是“不乱”的意思。按百分制算的话,大概80分。按我的标准,也就60分吧。
而我认为的整洁,是文学意义上的纯粹的整洁。不仅要整齐,还要洁净。
所以,老公收拾完的屋子是这样婶儿的↓

而我的奋斗目标是这样婶儿的↓

呵呵,好吧。然而,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聊到情深处,老公才向我吐露实情,那天吐槽屋子乱,不过是当时情绪宣泄的一个出口。人非圣贤,懒才是常态啊。
哎,人生如是,何必当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