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事春秋·岭南纪——七律·次岭南初感
笔者的岭南之行以广州为起点,抵达广州的第一晚,品尝到广东本土的粤式下午茶。除此之外,尤以粤方言最为明显。但是随着全国范围内人员流动和信息化的日趋频繁,笔者观察到广州的年轻一代,特别是在校各级学生的普通话普及率极高。上下学的路上,学生们成群结队,都是以普通话交流。语言与文字习惯逐渐趋同,广府即将迎来对外开放的崭新时期。


岭南侧卧海云中,北顾燕京几万重[1]。
初至都觉声调迥,久闻俱赖语文同[2]。
交州汉晋十朝会,广府明清一口通[3]。
旧埠[4]犹添新故事,煎茶煮水话峥嵘。
[注]
[1] ﹝岭南侧卧海云中,北顾燕京几万重﹞这里指广州及广东省位于中国本土的最南端,从行政版图上,自东北与福建省接壤至西南方向的雷州半岛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距离北京2000多公里。其间包含珠江、长江、淮河、黄河等中国境内的主要河流以及诸多山脉,地形之复杂,文化之差异巨大。燕京,因北京在春秋战国时代为燕国旧都,故有“燕京”之称。
[2] ﹝初至都觉声调迥,久闻俱赖语文同﹞由于广州位于粤方言语区中心,与全国通行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在发音和声调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是随着城市的改造和对外来人员的吸收,加之中国千百年来奉行的“书同文,车同轨”的“大一统”理念,使得笔者即便来自中国北方,在广州的旅行生活也不会因为方言的差异而造成许多不便。
[3] ﹝交州汉晋十朝会,广府明清一口通﹞秦汉时期,广州属于天下十三州中的交州,公元226年和246年吴国两次把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自唐朝始,设广州府,成为广府由。公元1841年之前,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政策,外国人被限制于广州城内活动,加上当时广州城尚无“市”的称谓,仅有当地人常将其称作“省城”。
[4] ﹝旧埠 ﹞旧时与外国通商的城市。这里指1841年《南京条约》强迫规定清政府施行“五口通商”,广州为其中一座通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