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3 没有意思的故事:来自一个老人的札记
这是一个六十二岁老人的回忆录。到了这个年纪,对于周围的一切,他渐渐失去了掌控力。
他曾经钟爱的教育事业,此时变成了一种折磨。他原本可以轻松把学生带入他的节奏,可以自如地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可如今光是站在课堂上,就已经耗尽了他的体力。他心知,走下讲台,把位置让给更年轻的人才是正确的选择,可对于一个一辈子以教育为事业的人来说,这太过残忍了。
曾经温馨的家,已经变得陌生。女儿和妻子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另外一种人。自他成为系主任后,妻子不再做他曾经喜欢吃的家常菜,而是换成为了追赶时髦的而做的“欧洲菜”。他和妻子仅剩的交流,是该给远在华沙的儿子寄去多少生活费,每天如此。而他的女儿爱上了一个只懂吹嘘的滑头。在他去滑头的家乡调查他身世的当天,他的女儿和滑头秘密结婚了。
他受一位过世的朋友委托,照顾他的女儿,卡嘉。卡嘉年轻的时候,爱上了戏剧,立志要成为演员。后来在外面经受了打击,就彻底变了一个人,变得懒散而愤世嫉俗。当她寻求的他的指导时,他社么也说不出来。
老人在回想他的一生,回想周围发生的一切时,忽然醒悟到,自己缺少了“中心思想”,就是能够帮人抵御外界的一切变化,保持真我的一种事物。
由于缺少这个个能够一以贯之的东西,他感觉自己的一生混乱而琐碎。他所谓的“世界观”在遭遇外界变化、遭遇死亡、遭遇衰老冲击的时候,显得异常的脆弱。
不知晚年的托尔斯泰选择离家出走,是否是和故事里的尼古拉一样的心境? 书摘: “只有心胸狭窄、满腔恶毒的人才会因为普通人不是英雄而对他们抱有恶意。” (这里的英雄,是无私吗) 1 他们都没觉出这种挑剔人的消遣,表面看来虽然没有什么坏处,实际上却在渐渐把他们拖进一个多么深的深渊里去。 (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 2 每天傍晚,不管天上阴云密布也好,月亮和星星正在照耀也好,我在回家的路上举眼望天,心里总是想着:“死亡不久就要把我带走了。” 3 这世界上一切好的东西都不可能不含有恶,而且恶永远比善多。 4 那些书里有处心积虑,有步步小心,有四平八稳,可是既没有自由,也没有要写什么就写什么的勇气,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意。 5 记住,你开始恼恨一般的人和事了,可是你从来没做过什么事来对人和事加以改进。你并没有向坏现象做斗争,你只是厌倦了。 6 在这样的贫乏下,只要害一场大病,只要有了对死亡的恐惧,只要受到环境的畏惧,只要受到环境和人们的影响,就足以把我从前认为是世界观的东西,我从中发现我的生活意义和生活乐趣,一齐推翻,打得粉碎。 7 如果一个人缺乏一种比外界的一切影响更高超更坚强的东西,那么当然,只要害一回重伤风就足以使他失去常态。
来源:《契诃夫小说全集》第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