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逆流成河电影
记得是在上大学的时候看过的这本小说,当时眼泪也是流了一大筐,只觉得易遥的人生太苦了,感觉很不现实,虽然有丝丝光亮,却很难去抓住。小说具体的情节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对易遥死的那个场景印象非常深刻,在给过温暖的齐铭和顾森西都对她有怀疑后,直接跳楼死在齐铭的眼前,也许这对易遥来说是最好的结局,她终于摆脱永远的黑暗,对于活着的人却是沉痛的悔恨。
电影版改编的情节比较多,把全文的感情引发的一系列悲剧改成了校园欺凌和原生家庭的影响。郭敬明确实很懂市场,很懂人们的心理,以校园欺凌这个大家能够引发共鸣并深思的话题作为电影主题,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的。整个电影太偏意识流,节奏也非常得慢,有点小说电影的感觉,要不是看过小说,感觉会有点懵懂,这个郭导是真的不擅长。但是也还是赚了我很多的眼泪,那种看不到希望的感觉,我没有经历过,也没资格在这里去评价电影是否太过残酷。在这里想说下我的两点看法。
首先,大家基本上都着眼于校园欺凌,也可能是宣传的锅,对校园欺凌的言传身教,对原生家庭的不健康,对教育真正的意义等基本上探讨得非常少。从我的观感来看,我看到最多的是原生家庭不健全带来的自卑人格和代价心理。在易遥心中,做每件事情都要权衡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她太犹豫不决,也太善良,因为她很少能轻易得到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简单的新校服,治病等,而对比齐铭,这已经不是天壤之别可以描述的了。这样的长期生活,本来已经积蓄了一定的负能量了,在顾森西走进她生活,在感受到妈妈给她的爱后,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却被一条短信放弃了生命,负能量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所有人的不信任,旁观者,欺凌者,不辨是非者,造谣者造成了易遥的悲剧,回头想想,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心安理得地扮演过这类角色呢?
而易遥的妈妈,这个其实是我最关注的一个角色,她是爱易遥的,但是她也是无能为力的,用身体去换取那微薄的生活费,虽然会经常打骂易遥,但她也是个伟大的母亲。这种女性角色生活中又何尝少呢?
-
朋友圈失踪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15 09: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