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我们共同的秘密
查看话题 >我是如何治愈和自愈的(还在路上,亦会反复)
今天是2018年9月28日,我开始写这一份自我觉察和回看的记录。启动它需要拖着巨大的力气,按下播放键的步伐每一步都好沉重。在敲击每个字的时候,我都在哀悼曾经文字上轻灵如燕的时光,那是灵气吗?并不一定,有时也会冲动、激烈,但是文字的倾吐和导泻总是畅快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尊严是什么呢?是坚持勉力行走并且告诉自己能够走下去已经很好了。
2018年5月19日,回龙观医院确诊中度抑郁。去诊断是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同时我也发现开始没有足够能量去burden工作的压力和时间节点,这对于一个工作四年逐渐找到职业角色的人来说其实挺可怕的。《使女的故事》里,主人公简说:“所有这些改变都不是一夕之间的,我们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等到水足够烫的时候已经跳不出来了。”
很多时候,抑郁状态出现也不是一夕之间的,心情也不是忽然就变得不好了。真实的经历也是“温水煮青蛙”,可能生活中忽然出现一个变故和创伤,总以为只要熬过了这段时间就可以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但其实这些事件以及后续的效应、在反复咀嚼这些事(企图以此熬过漫漫长夜XD)的时候不知不觉形成的思维习惯,都可能让人落入到泥潭当中。
在所有的事情当中,我们的认知是相当重要的,但是认知也是相当难以扭转的。因为这些认知不仅仅是亲历者的一种自我生产的“知识”,也和形成、度过艰难时刻时候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所以需要去阐述和了解在那之中自己的情绪、背后的需要在当时是如何被解释的、这个需要在之后需要如何去满足。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不觉得“创伤疗愈”和“精神疾病”之间是有鸿沟的,或者说前者只是用于尚未出现“精神疾病”时候的情况适用。当时,医生拿着返回的报告对我说:“嗯,是有些抑郁。你是做心理咨询呢,还是我给你开点小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如果我的认知图式出现了差错,为什么药物可以缓解和治疗呢?
说几个这之中我觉得比较有效的工具:
NVC卡。分为感受卡和需要卡,需要是比较难以找到的,可以和一个信任的朋友一起做。我的使用感受是这个卡牌能帮助我们看到需要,但是还不是一个合适的工具让人找到如何去满足需要。当然,有时候如果十分认定某个事情可以去解决那个需要但是又得不到,反而会继续重复原来的图式)
正念。之前听很多同行都说过对禅修的吐槽,正念是禅修的一种重要方式。不过正念其实可以简化为一种专注于当下的训练,在走出宗教背景之后可能对于个人福祉well-being来说会是一种承托方式。我目前是这么理解自我疗愈和正念之间的关系的:正念让我可以专注在当下要做的事,当我有正念可以去行动的时候,我才能感受到我是一个有能动性的个体。
针对身体病痛——一些针对性的身体练习。在“水逐渐升温”的过程中,其实还伴随着间歇出现的身体疼痛。我自己的话,从2016年春天开始出现心脏收紧的反应,之后开始伴有髋部和背部的疼痛。按摩基本不起作用,缓释的话刮痧、拔罐作用比较明显——实在影响正经事的时候,止疼片该吃也要吃,道理和痛经一样。不过运动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目前比较影响我的背痛,我通过对于竖脊肌的训练5个动作的练习,能够得到很大地改善。疼起来不容易开始动作,但是动作一开始就会感到像是从水里出来到水面之上的第一口呼吸,感觉新鲜和放松,力量回到自己的身体里。
其实我一直也都十分想探讨关于“痛经”的神话。临床已经证明,原发性(也就是身体器质性病变损伤)痛经的发生率低于5%,绝大部分的痛经时后发性的。对此西医的解释是子宫位后移,中医则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体寒等解释。然而如果结合我这两年来自己和自己相处、自我照顾的经历来看,其实我十分怀疑这些身体的疼痛是所受创伤的外化(至少一部分),如果考察关于月经有多少的神话和禁忌以及污名,又有多少女性因为月经提示了作为gender famale的宿命性,那么也许身为女性本身也是在这个时代就是一种抑郁的因子。
觉察笔记。也就是我开始写这份东西的原因,如果抑郁转化为一个自我学习的机会,它可能会是了解到自己最不被理性所了解和控制的一面,最容易如何被触发情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