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行走
今年的中秋假期,原本是打算去远足的,想去看看那沃野千里,万马奔腾,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感受一下大草原带给众人的心旷神怡。但是因为个人原因,还是错过了今年的草原行。我经常在想如果真的有上辈子的轮回,我想我应该是一匹驰骋在草原上的桀骜不驯的野马,渴望山清水秀,又向往豪放不羁,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假期留给一天去行走,本来是要有朋友同行的,但是又想像三毛《万水千山走遍》里那样,不走寻常路,想切身感受自己想要感受的人和事物,就决定一个人去游历了,或许这样的游历才会更加的刻骨铭心吧!今天还是往常一样起早,准备好行囊和干粮,按照昨天晚上预计的路线,八点准时出门,又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有一种喜出望外的心情,心花怒放的奔走在路上。
今天的首站目的地是最近大家都在朋友圈见过的“港西绿地”,之所以想去那里,只因想去看一看那片自己最喜欢的紫色的花海,不想把视野定格在手机的屏幕上。想去和自然有个现实的对接,更不想从众的走马观花式旅行,我认为旅行的真正意义应该是脑海中的虚拟物和现实中真实的景物相对接,在视觉的角度加深对所知和未知的了解,从而在心无旁骛的状态下感受真实世界带来的叹为观止,这将是一个求知和探索的过程,更是旅者行走千山万水的欢乐所在。
出师不利,公交车门铃好像有问题了,我和一起上车的一对小情侣都做过了一站地,幸好公交站有几个单车,我下了车确定过站后就直接扫单车往回骑了一站地,确实看到了港西绿地的门,只是冷冷清清,门口马路上有环卫的老大爷在打扫卫生,我骑车到他的身旁问了句“大爷您好,请问这是港西绿地吗?”大爷先是笑了笑,然后说了句“我是第一天来这里扫大街”,我无奈的“哦”了一声,回头说了声“谢谢”。骑着单着,没有犹豫,还是骑车进去了,门口确实在尖尖的石头上写了“港西绿地”,我继续沿着空无一人的水泥路往前骑行,越往深处,越是荒芜,杨树成荫,杂草满地,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骑着骑着,路边的两侧的杨树变成了绿油油的吐了籽的簇拥成排的野草,一簇簇在秋风中波浪般浮动着,寂静中我并没有恐惧,而是感觉自己把这份秋色占为己有,想去呼喊其他人来和我一起分享这份独有的景致。不远处,发现有一个小木屋,走近后,房门紧锁,透过窗户看了看里面的陈设,好像是个聚餐的好地方,从房子的两侧绕过,可以踏着木质栈道走进房子的后院,后院是一片湖,倚靠几棵直径40厘米的杨树腾空由条形木制方板搭建起来的后院,上面还摆放着木制长桌及长椅,像是一个浪漫约会的极佳好地方,只是许久没有人管理,尘土积垢,落叶也不规律的散落着,两棵杨树之间搭了一个一人的秋千,少女心的我用纸巾擦了擦,便迫不及待的坐上去了,面对满是荷叶的湖面,只见不远处在绿油油的荷叶中支出来几个发黑干枯的莲藕,瞬间有点遗憾没能欣赏到满湖荷花盛开的风采。知道自己找错了地方,却有点不舍得这份难得的安静和优美,荡着秋千,东张西望,无人问津,呆了二十几分钟还是决定赶路了。
骑着单车,原路返回,看路口走来一位短白发穿着白衬衣,身材有些佝偻,但步伐轻盈的老奶奶,感觉是附近居民,就赶忙迎上去,问“奶奶,您好!您知道港西绿地在哪里吗?”奶奶回头,一边用手指着前面立交桥的十字路口,一边告诉认真的叮嘱我两遍一直向北就可以了,对于奶奶的热心,我微笑着说声“谢谢”,便匆匆告别离开了。刚到路口,就好像找到了同伴,先是一波波车流同向驶过,再有和我一样骑单车背着双肩包的青年学生们,还有几对步行的亲昵着的情侣,我跟随人流,感受着十点多那绮丽的阳光,带着对美景的期许在路上飞奔着。

骑了十几分钟,就在不远处看到那紫色的海洋里漂浮着色彩艳丽的热气球,四周是列队不一的人群,由远及近的走入,车满为患,停车管理员耐心的指挥着分流,分配停车位,因为是假期,中国任何一个景点人都不会少,这是必然的。走在人群中,门口处是七种颜色风车搭成的长廊,微风拂过,五颜六色的风车随风而转,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彩虹桥,阳光也透过风车的缝隙,将路面照得忽明忽暗,很多游客在此童话般的世界里欢声笑语,合影留念。穿过拥挤的长廊人群,尽头出口处有几组带着孩子的家庭在围观孔雀,我走上前去,只听一个妈妈念叨着教孩子夸孔雀,说是孔雀高兴就开屏了,妈妈一句孩子一句,鹦鹉学舌一般,只是孔雀在众目期待中走来走去并没有一展风采的意思,我等了十几分钟,想着今年去北京世界公园已经见过孔雀开屏了,也就没什么遗憾的走了。紧接着就要进入我一直渴望的紫色花海了,这是一种叫做“马鞭草”的草本植物,寓意着正义和期待,并且基督教中被视为神圣的花,在中世纪传说解除魔咒的作用(回到家做了些许了解才知),经常被用来装饰在宗教意识的祭坛上,主要在沃土中生长,在夏秋季开放。远观花色淡雅,蓝紫相间;近观一串串一簇簇繁茂成团成片,也总会有人在花海中踏出几条小径,去感受人在花中笑的美好。我找了靠近花海,能够歇脚的、人少的亭子,坐下来补充一下体力,一边吃自带的干粮,一边望着近在咫尺的花海,开阔而明朗。花海中不仅有热气球、风车做点缀,四周还有假恐龙逗孩子们开心,不时的张嘴吐舌的嘶吼,近看皮肤感觉也很逼真的,只是这些东西都太普遍了,孩子们不再恐惧,而是纷纷与其合影并挑逗。来往的人群中,真的是车水马龙,还有做生意的,欧式风格的马车,围绕着花海叮咚的奔跑着,不时的吆喝引导游客乘坐,带着孩子的家庭都会让孩子感受一下马车的新鲜感,我看着这一幕幕的场景,居然默默想到了世界祥和,人民幸福,安居乐业,生在这样一个国家和年代真的是一种幸运。(此感可能来源于最近看的书籍)单位手机的铃声突然响起,打断我的思绪,耐心安抚客户的急切心理,竟迫切的想回单位上班,因为客户的问题我现在解决不了,只能周二上班后才能帮处理。
从工作频道调回到生活,我开始起身把没有走过的地方又仔细看了看,生怕遗漏些什么。来之前,对这里有过了解,据说应该有“福禄考,千屈菜,北京夏菊,紫薇,粉黛芝草,红地肤”等多种花和植物,只是正是马鞭草的旺季,再加上占地面积很大,紫色花海就更为的抢眼了。千屈菜和北京夏菊稀疏的几朵,已经过季。福禄考的种植面积也不小,也只在绿叶蔓地的盛开着仅有的几株粉红色,当了绿地中的陪衬,我站在一旁,憧憬大片福禄考盛开的画面,竟心生遗憾。


港西绿地,带来的感觉便是休闲,舒适的田园风光,也有很多看点和其他景点如出一辙,吸引了很多当地的市民前来观赏,而让我也感受到这座小城市的外延变化之大,风景更加秀美。

中午 十二点多开始步行离开,到公交站,下午打算去怪楼奇园,想去探究楼之怪,园之奇。中午的公交车上,人员稀少,有个异性朋友一路在陪我聊微信,可能是怕我孤单,我也时不时和他分享一路遇到的人和事。我在转乘公交车的公交站,在马路上差一点踩到一个绿色的昆虫,脚下留情的我,起初是想不起来它叫什么名字的,问了朋友,才想起它的名字叫“刀了”,它受伤了,趴在马路上,一只腿动弹不得了,想着来往车辆可不像我这样看的仔细,一定会被误伤或者命丧于此,蹲下身就想帮它离开危险区,我轻轻拿起它,它却用那只健康的小腿挣扎起来,自我防卫了试的蹬了我两下,我轻柔的把它放到绿叶地带,心想待腿伤养好了就可以生龙活虎的去捕食,继续生存下去了。其实这类昆虫,儿时是见多了的,一时间各种昆虫的奇怪名涌上心头,却因为记忆模糊很难对号入座了,可能太久没有好好的,真真切切的接触自然了。

中午在两点钟左右到了怪楼奇园,刚好赶上2018年首届灯光节,一方面因为现金购票,自己没带太多现金,没能体验五个风光体验项目,分别是“回家之路,舞下生花,云幕流光,如梦之梦,追求矿洞”,另一方面是因为之前接触过这种灯光效应,因为第一次体验的大失所望,这次就没有强烈体验的欲望了,再有因为白天光效也会没有晚上神奇。和港西绿地比较起来,这里的人真的是少之甚少,正对园门是泉流潺潺的假山喷泉,人工塑造的景致也是和其他景点大概相同,继续往后走,便是千姿百态的松树遮阳避暑的好地方,各种颜色的花挺拔而艳丽的长在每棵树所在的花坛里,起初我以为是真花,迎上去吸其香气,才知道都是假花有条有序的布置在树林里。正对假山的两棵树下,用白、粉花相间围成“奇园”二字,仔细看每棵树下都有寓意,我就不一一叙说了。我先是围绕怪楼转了一圈,在怪楼后下方绿树成荫的观鸟林的长椅上小憩了会儿,听着黄鹂声声,拿出艾青诗选,将他的《光的赞歌》看了两遍,越发觉得艾青的文采斐然,将光写的入木三分。内心伴随那高亢的赞歌,起身去迎接着太阳光带来的温暖。
不知不觉来到了杨波湖,伴随石缝间的流水蜿蜒流过,我也自上而下跟随石阶蔓延的方向漫步观赏,湖之静,人之少,沿着湖岸看见了八卦阵,伫立着揣测了一下文字,穿过山石连成的幽静亭,对面湖中央两个海豚模型争相斗艳,似要展现活灵活现的舞姿。人流嬉笑中陆续涌入这片洼地,打破片刻的宁静,不得不驱赶我离开似的,向上走,有一个石制的电子琴,用力弹了两下,却无半点声响,好像需要双人奏响,无奈离开了。

不知不觉绕回起点,直奔小山上的怪楼,见两个姑娘在门外徘徊,就上前问了句“里面很恐怖吗?”一个长发飘逸的姑娘,探身又出来,后退两步,低声细语的说“里面总是有奇怪的声音”。我没有那么害怕了,心想大白天还能有什么怪物不成,满怀期待能在怪楼里发生点惊悚的,让自己心悬一线的事,来驱散自己此刻的困意,大步而入,两个姑娘也紧跟其后,只见一层来来去去的人,有的在拍照,有的在行走,一阵阵如恐龙般嘶吼的声音传出,又像是鬼片的恐怖配音,只是缺少恐怖场景的烘托,让怪楼显得没那么怪。我寻觅发出怪异声响的地方,那里好像有摄像探头,我就更为安心的往上走了。楼道的扶手是别致的木制树干缠绕而成,墙壁上刻画很多西游记里的神话人物,有的是一幅图一个神话典故,有的是独个的人物标注,二楼的不同位置总体有长短不一的镜块,如果是晚上有微弱灯光做陪衬,这个还是蛮恐怖的。串游在镜块中,怪异的声音不绝入耳,瞬间有一点迷失了方向,寻寻觅觅中找到一个出口,径直往上走,楼顶的风景美不胜收。近处绿树成荫,枝繁叶茂,与整洁的红白楼房间隔相置,远处峰峦叠嶂,奇峰突兀,丽日蓝天,云卷云舒,这是这座旅游城市常见的景象,而此刻站在那里,又尤为的风景秀丽。我也让路人帮我拍了一张壁画般的图片,将此留在记忆深处。好多人和我一样,伫立赞叹今天的好天气,我也帮好几个家庭拍下了很多美好的笑容灿烂的瞬间。离开楼顶,走回一楼,发现竟还有负一层,下面倒像是迷宫,一扇扇门,在进第一扇门的时候,透过镜子看到了一个骷髅头像,暗道相通间,继续打开另一扇门,好奇心正浓时,不知打开几扇门后,就又走到了安全出口,就这样意犹未尽的离开了神奇莫测的怪楼。 怪楼奇园应该是一个灯光盛宴,适合晚上来感受一遭。


按计划要去博物馆挖掘一下本土知识的,看三点有余,有些疲惫的想早些归巢。一个人的行走,像是把自己放进一本书里,所见所闻都要与其对接靠拢,又像是在谱写人生这本长篇巨著,将那一刻的此情此景印刻在生活的曲谱上,永不遗忘。
年初计划的西藏之行又不能兑现了,希望未来可以带着一本书,一支笔,一个人来一次真实的携手之旅。也希望自己每去一个地方,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记录,对自然有所感悟,对生活有新的发现。
此文写于 2018年9月23日晚,修于9月28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