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酿笔记:世涛中秋
其实和世涛(stout)还是比较有缘的,因为第一次喝的精酿就是世涛——这事清晰得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 大半年前,很偶然的在一家超级物种喝了这辈子第一瓶精酿,是一瓶国产酒,品牌叫废墟,种类就是世涛。 其实这事挺玄。世涛是口味比较重的啤酒,一杯劝退的效果很明显,拿这个做精酿的起步有点夸张。不过竟发现这玩意很对我的胃口,后面就慢慢的喝了起来。 世涛起源于英国,它的前身是叫波特(porter),在18世纪开始流行。这东西之前是码头搬运工喝的,当时英国海运发达,码头工人也多,干了重活需要喝点酒来缓缓。 英国的水比较硬,深色的麦汁有助于发酵,另外重口味也可以避免硬质水质带来的异味,所以这一种酒变的很流行,干脆就被称做了porter。 我们现在直接音译成波特听着很高大上,这玩意原意就是搬运工,名字起的太草率了。其实英雄莫问出处,重庆火锅也是起源于当地的船工。所以我觉着以后咱国内出了新的精酿,可以起名叫“棒棒”。 现在的世涛则源于当年的波特,可以看成是波特的加强版本,口味更重。stout的原意也就是烈性的,所以这啤酒的名字啊……也真没动过什么脑子,太直白了。 这次中秋特别提世涛,是因为前几周的一个事。在超市逛逛,就又逛到了卖啤酒的地方,猛然发现居然有青岛的世涛!而且当时优惠,一大听才4块9。 4块9啊,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不过看着成分表,心里打鼓,大米是什么鬼……然后用酒花APP查了一下这款酒的介绍,说是德国传统酿造工艺……你一个世涛用的哪门子德国的工艺…… 各种不靠谱的信息,提醒我要小心。所以特别找了个假日来尝一下。 这次就不能单喝它了,要有个对比。对比的对象是健力士世涛。 健力士又翻译成吉尼斯,没错,就是出乱七八糟世界纪录的那个。 一个啤酒厂搞世界纪录,就跟一轮胎厂非要给世界美食打分一样,都很不靠谱。 废话不说,开听先喝。 青岛的这瓶,开了之后还真不错,巧克力的香味感觉还挺好。但一口下去,立即不对劲了。 太淡了……淡的像大绿棒子…… 虽然正儿八经的开始有系统的品尝啤酒是不远的事,但之前乱七八糟多少也喝了些,也有世涛。虽然以前喝的很不仔细,但我也知道肯定不是这个味。 也有巧克力焦香的回味,虽然不算悠长,但世涛啤酒的苦味和那种厚重的感受都没有。相反倒是很清爽麻利,像拉格。尤其像前阵子在台湾喝的黑拉格,只是更淡一点。 那就大大方方叫拉格啊。或者把罐上的stout去掉呗,反正黑啤又不止世涛一种,德国那边的黑啤一水的拉格,又不是不好喝。 另外这里必须要说一句,比较重口味的酒,不要太冰。青岛这瓶我要检讨一下,从冰箱里拿出来就喝,确实会觉着更淡。稍微放一会儿,温度高一些再喝,确实就好了一点。 但这个并不能改变这玩意淡的像水一样的事实。 经过了这个打击之后,再喝健力士那罐就小心多了。健力士这酒鸡贼得很,它在罐里加了个充氮气的小球,开听之后氮气排到酒里,形成了很漂亮的气泡,倒在杯子里就看见茫茫多的小气泡乌央乌央的往顶上泡沫里钻,视觉效果一流。酒体棕黑,要比青岛那杯来的重一些,完全不透明。 其实香气来说,反倒是青岛那杯要浓一些。健力士这杯闻着没啥味。 喝上一口,眼泪差点下来,没错,是这个味。 真特么苦…… 世涛的这个苦味和IPA不一样。 IPA要是细品品,苦味过后会有一点回甜,但世涛就是一苦到底。而健力士这杯还真是浓重,苦味在口腔里停的时间很长,逼着你慢慢回味。 但它吸引人也在这个地方。厚重的酒体在嘴里慢慢翻转,体验一重一重的苦而不涩的感觉,有的时候能让你想起很多事来,思绪万千。 其实这个大脑的一个保护机制,太苦了,就自动让你分分心……再苦,就直接出人生跑马灯。 总之,还是很喜欢世涛。 两种酒喝完,健力士不用细说,好喝。青岛这个,问题要这么看。它其实也可以,很淡,口味不重,也有巧克力焦香,喝起来毫无压力,撸个串或者对瓶吹都可以。一般的大绿棒子喝腻了,换成这个挺好的,4块9还能说什么呢? 但你不应该把它叫世涛好吗? 另外八合里这酒敢卖到25一听……我很想打人…… 家里还有一瓶帝国世涛。一个常识,啤酒里现到诸如:双料,三料,四料,帝国之类的形容字眼都要特别小心…… 所以下次单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