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文学
我曾经在QQ上写过这样一个个性签名:“少看电影多读书。”奈何我没有做到,但是我打算从现在实行。因为,刚才走在路上,我突然感觉自己弄通了二者的关系。
我想,电影与文学之关系,恰如快餐与正餐。人要是总吃快餐,就要生病;而只吃正餐,却无大碍。
我与电影的渊源,可追溯到小学时期。那时晚上在家里看电视,突然看到一个很好看的节目,我问我的叔叔明天这个节目还有吗?他告诉我说,这是电影,明天没有了。我纳闷,什么是电影?这就是电影给我第一映像:精彩但是短暂。
后来上了初中,我们农村没有电影院,所以我了解电影,还是通过电视。但是电视里的电影十分有限。即便如此,当我看到一些精彩的电影,还是看得热血澎湃的,比如《神奇四侠》、《致命紫罗兰》之类的......后来高中,网络时代到来了,便开始用手机看电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基本是两三天一部,一个星期最少会看个一两部。但是那个时候,各种应接不暇的题材、故事,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并没有让我有走马观花之感,相反,在那种高考的压力下,电影给我带来了某种解脱。那个时候已经不再钟情于好莱坞的各种大片了,而是对文艺片感兴趣。
大学依然看了一些电影,但是这时对于电影我开始变得挑剔了。我经常觉得,看完一部电影,竟然产生了无聊之感。这时,我意识到,电影于我,已经没有多大作用了。
但是文学,此时挺身而出。电影无疑是一种艺术,一种结合了音乐、文学的艺术。但是电影的感官成分太强了,沉浸其中太久,有吸毒之感——每次总想着达到一种更高的感官刺激(好莱坞的电影尤其如此)。而文学则不同。你看一本书,你得静静地看,慢慢地看,这过程是缓慢的,润物无声的,不知不觉的。当你看完一本好书,你的心中会升腾出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消散,这时间,可能是一个月,一或者年,甚至是一辈子;电影则不同,电影的后劲,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最多一个星期就没了。譬如,当初我看完《这个杀手不太冷》,很伤心,但是这个伤心持续没有一个星期就没了,我又回到平静的生活中;再如《少年π的奇幻漂流》,震撼吗?震撼。但是还是没过多久这种感觉就没了。当然有些实在经典的作品,我经常重看的,它们的生命力就更长些。我想我应该列举一下,我的影史 TOP10 :《肖申克的救赎》、《海上钢琴师》、《生活多美好》、《星际穿越》、《堕落天使》、《重庆森林》、《大路》、《潘神的迷宫》、《美丽人生》、《飞跃疯人院》。我认为这些电影已经进入了我的生命,因为我时常想起它们。
其实电影与文学的作用,与所有的其实艺术一样,都是在造梦。电影的梦境,看似真实,却真实地不久,因为,它毕竟是让我们看了;而文学,则是全靠自己想象,于是乎在想象中,这个梦境开始变得真实。可以这样说,电影有为,文学无为。无为的东西往往要胜于有为,所以,文学胜于电影(可从这里推测出,世界的文明确实是一直处于倒退中。)。
梦境只能靠想象。有时候你拥有的越多,你所能想象的反而更少。这是天才的一个必备条件:单纯。我之前有在《海上钢琴师》的影评中说过。影评丨海洋之魂,1900
因此,同样是做梦,我想我们应该做得真实一点。所以,还是少看点电影、多看点书吧。毕竟,正餐比较有营养,比较健康。
刘晚农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君子坦荡荡:心有挂碍,是因为你在为自己利益操心 (4人喜欢)
- 「诗歌」浪子之歌 (2人喜欢)
- 法天不息 (2人喜欢)
- 「诗歌」我爱你,并且再见 (1人喜欢)
- 太极:放逸为苦,苦节亦为苦也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