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反派死磕到底,即是廖凡的江湖

作者 | 致幻飞行
“江湖儿女日渐少,便来凑热闹”。被媒体高度评价为“科长电影宇宙之作”的《江湖儿女》自今年5月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后,就成为影迷的年度期待。今天,《江湖儿女》终于上映,豆瓣评分已经高达8分。

《江湖儿女》讲述了江湖大哥斌哥(廖凡饰)和大哥的女人巧巧(赵涛饰)从相爱、分离、背叛到再重逢的故事。电影模糊了时间,将一场十七年的爱恨痴缠融于广阔的地域之间,从老家山西大同辗转三峡之地,从重庆奉节到新疆大漠,最后又回到起点。
一路的飘荡,所见之处,皆是江湖。

一群山西小县城的“江湖人”,他们一身西装衬衫,朴素斯文,拜关公,讲义气,信忠勇,聚众看黑帮片,做人办事都要讲一声“肝胆相照”。
他们喝酒,喝的是“五湖四海”的兄弟酒,斌哥带领兄弟们将各种酒倒在脸盆里,然后豪爽的舀一杯一饮而尽。

作为“人狠话不多”的江湖人,大哥的豪气和仗义,廖凡一个眼神,几个动作就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作为大哥的女人,巧巧在耳濡目染下,也开始把自己置身于“江湖”。斌哥和巧巧在旷野,面对远处的火山,他教巧巧上膛开枪,语重心长的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从“枪”的交接开始,已埋下了祸端 。

在街头,大哥被仇家血拼处于劣势时,她霸气下车鸣枪解围,以“非法持有枪支罪”被捕后,还为了保护大哥替他顶罪坐牢五年。

出狱后,情深意重的巧巧去三峡寻找斌哥,却发现当年情意不在,早已物是人非。如同《三峡好人》的“寻夫之旅”,她漫无目的的上岸游走,期间发生各种趣事,诸如骗钱蹭饭之流,她开始像个男子一样成了“老江湖”,一切只为了生存本身。临近2018年,巧巧和瘫在轮椅上的斌哥在大同重逢,然而成为山河故人的两人都再也回不到从前。

人的一生能遇到无数人,有人的地方就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恩怨情仇,即是所谓江湖。岁月山河将他们流放,他们在期间游走、爱恨和淡然,内心的挣扎如同江河湖海上的波涛汹涌。
这是一个女人的成长史诗,也是一个男人的岁月醒悟。

如果说赵涛是贾樟柯电影中永远的魂,那么廖凡饰演的斌哥则是《江湖儿女》中的骨。骨魂贴合,相得益彰。

“斌哥、“巧巧”,让熟悉贾樟柯电影的人很容易联想到《任逍遥》,和《任逍遥》两人感情线的暧昧相比,《江湖儿女》则将这两个人物重新赋予了新生命,放进世纪初期的城乡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变革中,进行人情关系的重建。

自2014年,廖凡凭借《白日焰火》摘得柏林电影节首位华人影帝以来,大家提起他,总在名字前冠以“影帝”二字。然而“影帝廖凡”那一年,刚过完40岁生日。大器晚成的他,之前被大家戏谑的调侃为“黄金配角”,是那种只是在荧幕里混个脸熟,典型的“戏红人不红”的实力路人王。

获得影帝之后的四年里,他苦心磨练演技,将硬派进行到底,从《师父》、《邪不压正》一路走来到《江湖儿女》,他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导收割机“。

这一次,廖凡还是那个廖凡,身上有着孟京辉称赞的“消瘦的诗意”,皮肤黝黑,留着两撇八字胡,野蛮凶猛有狠劲儿,一张天然的反派脸。我们看斌哥时,仿佛刚刚从姜文的《邪不压正》的大反派朱潜龙穿越而来,这一次,他将身上的邪气置换为”江湖气”,他前半生在小县城叱诧风云,锒铛入狱后,才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可怜人。

他用沉默和面部表情的冷漠来隐藏真心,最后回归故里后已是白发残腿,物是人非。原来在各种娱乐场所如鱼得水的斌哥,出狱后,朝夕间权力更迭,如同《教父》般,他还依旧是“大哥”,不同的是那也只是个客气的称呼而已。颓唐的他成了年轻一代“教父”嘲笑的对象。他仍有大哥的尊严和倔强,那场挣扎着从床上起身的戏令人唏嘘。

从“大哥”到“打工仔”再到“轮椅上的废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十七年间历经了大起大落、得意失意的他,有的更多的是一种”坏人变老“后的悲凉。
这世界已不是他的世界,这江湖也不是他的江湖。已经不能呼风唤雨的他,一句“我已经不是江湖人”说尽了人生际遇跌宕沉浮的无奈。

国企改制、三峡移民、开发新疆,从乡村大巴到长江轮渡,从火车到高铁,从手机到互联网,在人群的不断涌动中,每个人随大众随波逐流,被迫的跟着社会日新月异的新变化做着新的选择。

小江湖上的义理,放到社会这个大江湖中早已不堪一击。
在电影中,廖凡习得一口纯正的山西话,说的毫不违和,还得到了科长的称赞,“作为湖南人的廖凡,用三个月时间学习,最终达到了山西话六级水平。”而且贾樟柯也直言:“我是廖凡的影迷。”

在业界被称为“戏痴”的他沉迷于角色里,成为角色的替身,早在做“黄金绿叶”时,他就把每个角色都当“男一号”演,背后付出的努力,从媒体报道的在拍《建国大业》时坠马受伤,“肩膀上钉入12颗长钉”里可见一斑。
他那张棱角分明、粗犷硬气的脸,始终蠢动着枭雄般的男性荷尔蒙。阳刚之下,还能演绎出特有的廖凡式的细腻和深情。如同《白日焰火》的导演刁亦男所说:“他的脸上有你所想要的任何东西。”

早年在话剧舞台上淬炼演技,而后在影视剧中跑遍龙套的他,入行16年至今,历经岁月的洗练和打磨,终于成就了影帝之名。
如同《江湖儿女》的英文名一样,Ash is Purest White,译为“火山灰是最干净的”,正是巧巧和斌哥在火山脚下的对话。经过世事和岁月的炙烤后,沉淀下来的东西,就是生活的本质了。

16年沉淀之后,这一次,廖凡成了斌哥,在国退民进的时代之中,化身为草莽英雄,野蛮生长。他和巧巧,这对江湖儿女,就这样被汹涌的时代浪潮裹挟其中。
廖凡说,“江湖,即是秩序之外,生活之中,游离于社会边缘,却离你我不远,有戏剧张力,也充满了烟火气。”

廖凡这一次横跨半生,从江湖大哥沦为“天涯沦落”的普通人,其中所呈现的岁月沧桑中的情感隐忍,让人感受到这个人物复杂之下的真实。戏剧的张力表现,让这个人物更饱满,观众也更认同。
《江湖儿女》中,廖凡有一场戏很喜欢:出狱后,巧巧和斌哥在奉节的宾馆中相见,从巧巧逼问到斌哥沉默,寡淡的言语里感情已变疏离。最后,他们一起跨火盆去晦气,放下恩怨,各自重新开始。这是两人情绪最足也最满的一场戏,在拍完了三条过后,早已让贾樟柯看的感动不已。

科长电影最终的落点,一定是回归,回归乡愁,或者回归自己。其实说我们都是宇宙的囚徒,不妨说我们是自己内心的囚徒。
从人生最低谷接拍《白日焰火》获奖成名,到现在真正意义上成为“黄金主角”,廖凡在这个浮躁的演艺圈里始终坚守自我,回归表演初心。

廖凡是真的爱演戏。借用他曾经主演的《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中的台词来说,那就是“出来混,我和你不一样的地方是,你是为生活所迫,而我是喜欢干这一行。”
他愿做角色的替身,愿成为角色的囚徒,任凭光阴无风自动,岁月老在其中。和自己死磕到底,即是廖凡的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