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村人物志(28):1944年,我在白山黑水打鬼子
三年前,笔者寻找到在参加过抗日战争且尚在鲅鱼圈的五位老兵,分别为他们做了影像纪录。如今,五位老人只剩下三位在世,且有两位已经口不能言。在刚刚过去的“九一八”事变87周年纪念日,笔者再次走近满面风霜的亲历者、目击者, 一起重温烽火岁月,一起翻看泛黄照片,一起吟唱抗日战歌,一起扼腕感慨,才真正发现,每一个民族的苦难,都是个人的苦难;每一个个体的抗争,都凝聚着深厚的家国情怀。硝烟散尽,记忆永恒。
是以为记。
(1)
在彩霞温鑫康复院见到九十三岁的张德山老人时,他气色仍然很好。炸碉堡时,他的一只腿被子弹洞穿过,因此他拄着拐杖,把笔者带到了安静的阅读室。老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笔者仅摘取抗日战争这一部分。以下是老人自己的口述,笔者除了稍作语法更正,未做任何文字上的渲染和演绎。
(2)
我出生在鲅鱼圈区崔屯村,3岁时,父亲去世。为了生活,我妈妈只得带着我改嫁到西大董屯村。我给地主家放牛。每天早上,我就把地主家的牛牵出来,到山上放牛,一共有四五头,晚上再牵回去。地主家给我一顿剩饭。我15岁时,母亲也因病去世,我成了孤儿。继父家里因生活困难,我也无法在这里生活下去了,只好背着行李卷出去讨饭。
我就凭着一双脚,从鲅鱼圈一路向北走。为了活命,我只能边走边要饭,一路来到了吉林图们、延吉。
为了能讨到饭吃,一路上,我靠给人打劳工讨饭活命,但当时中国百姓家中都非常穷,也讨不到什么吃的,我只得从图们沿着鸭绿江来到当时的南洋,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做劳工。虽然那时朝鲜百姓的生活条件相对好点,但对于我这个无依无靠的孩子来说, 也常常吃不饱。我就坐在图们江大桥上哭。
当时, 有一个人叫做朴永哲,他给日本人开汽车,他刚好经过这里,看到了正在哭泣的我。 他把我带抱进驾驶室,带回家,我那个阴历年就是在他家过的,白天他去开车,我就帮着朴永哲家放牛。
有一天,他将我喊来,将写好的一张纸条交给我,让我放到某处指定的电线杆缝隙中,那时的电线杆都是木质的 。我也不认识字啊,他让我做啥就做啥呗。有时候放在第五根电线杆,有时候放在第六根。有时候我也打开看,但是我不认待写的是啥,有时候是朝鲜文,有时候是汉字。
结果,送完纸条的第二天晚上, 就听说游击队就将日本鬼子给打跑了,缴获了日本鬼子大量武器弹药,使那里的日本鬼子受到了重创。
之后,像这样的纸条每次送完,我都会发现,第二天都会有游击队袭击鬼子成功的消息传来。
我还记得,1944年日本鬼子快投降时,要往关里征兵运送武器弹药打共产党。正当日本鬼子准备在火车站集结部队进关时,我按照朴永哲的吩咐再次将信送到接头的电线杆中。结果,日本鬼子要坐火车进关时,周保中和金日成带领游击队从山上下来,与日子鬼子展开激烈的战斗,最终把日本鬼子打得伤亡惨重,剩下的惨败而逃。抗日联军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等武器,打败了日军一个团、约1500多兵力,成功阻止了日军往关内运送物资弹药打击共产党。
日本投降后我才知道,朴永哲正是当时周保中、金日成领导的游击队中一员,他以日本株式会社司机身份为掩护,负责为游击队收集情报信息。我在他家居住的这段日子,就是这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抗联游击队传递着情报。
东北光复时,朴永哲也准备回朝鲜部队,临行前,他对我说:“你是中国人,你去找中国的八路军部队吧。”
于是,我带着朴永哲为他写下的证明身份的信离开了,去投奔中国的八路军部队。
在火车站,我通过翻译上了苏联军队的火车,列车员看我破破烂烂的,给我找了一顶苏联帽子,一个女列车员把她的裙子给我改了一条裤子,坐了一天一夜到普兰店,去找当时的渤海军区老四团,也就是后来的三三七团。
(3)
采访快结束时,张德山老人告诉笔者说:“在那段战争岁月里,每当我们遇到敌人种种阻击的时候,我们就想:渴了想想三所里(张老作为113师连队指战员参加三所里战斗),饿了想想一把雪就着吃草面,没有碗就用帽子装苞米粒用手抓着吃的情景,我们就什么都不怕了,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战争结束后,张德山先后在部队、企业从事工作,最后回到故里,在鲅鱼圈离休。如今,虽然没儿没女,但在政府和老伴的照顾下,张德山老人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