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上册)
一流的艺术品分两类:
艺术品高度完美,艺术家退隐不见。
艺术品高度完美,艺术家凌驾其上。
一流的艺术家,非常自爱(不是自恋),会自我观照,自我脱离,用神驰的眼光对待自己。
知名度来自误解。
中世纪凡有头脑、心肠、才能者,都来自教会。最好的香水、葡萄酒、白兰地,也是教会弄出来的。
中世纪的行吟诗人,边流浪边唱歌。初起于西班牙,传到意大利,后来传到法国和德国,欧洲文化就这样流来流去(小提琴最初产于阿拉伯,成了欧洲的一大乐器)。
《神曲》即“神的喜剧”。
每个人都经历过一段无望的爱情,爱在心里,死在心里。
《神曲》是欧洲空前的巨型文学著作,是一场噩梦,是架空的。
文学不宜写天堂地狱,宜写人间。
诗是不能长的。
珍珠如何成项链?靠当中那根线。这根线就是哲学。
现代智慧得以解脱的是什么?宗教的偏见,道德的教条,感情的牵绊,知识的局限。
薄伽丘,写《十日谈》,散文之父。
乔叟,英国诗的祖宗。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学最好的时期。
学术,要冷静,要有耐性。
历史就是命运。
人类的伟大高贵,完全在于精神生活,在于少数的精神贵族,亦即天才和天才的朋友(欣赏者)。
艺术家是通过朋友的手才把礼物赠给世界。
艺术、宗教、历史、哲学,能够长流广传,都不是它们本身,而是本身之外的东西。
少年时读书多少并不重要。少年读书如窗中窥月,壮年读书如阶前仰月,老年读书如山顶望月。各位正是读书的好时节,勤读,养成习惯。
悲剧精神,是西方文化的重心。悲观主义,是东方文化的重心。悲剧精神是阳刚的、男性的,悲观主义是阴柔的、回避现实的。西方酒神是狂欢,所谓酒神精神。东方人歌颂酒,是回避、厌世,离不开生活层面,从未上升到悲剧精神。
同样写饮酒,东方是借酒而忘忧、消愁,西方的酒神却是创造极乐、狂欢。
悲剧,是人与命运的抗争,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你看。
人类只有知与无知的斗争。一切智慧都是从悲从疑而来。
伟大的诗人,悲剧精神和悲观主义是混在一起的。阳刚和阴柔是一体的。
不通古典,无所谓现代。
艺术家,是世界公民、无政府主义者,对各国文学都要关心。
伊斯兰教艺术不表现人,画植物。
中世纪,指四到十四世纪。
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势力很强,因其等级森严。
不通俗的作品,不是为公众和评家写,只为少数和她同一水准的人写。
世界广大,时间无穷,何必着急没有读者。
东方人以和为贵,妥协是上策。
大食国、天方国,指阿拉伯。是世上最大的半岛。
政权只一时,宗教势力长久。
诗是全体民众的心声,情感、见解的表达,诗是代言。
创作过程太长,艺术要死的。
自由、宗教,不相合的。自由是怀疑的、独立的,宗教是盲从的、专制的。
艺术的宿命,是叛逆的,怀疑的,异教的,异端的,不现实的,无为的,个人的,不合群的。
宗教的宿命是专制的,顺从的,牺牲个人的,积极的,目的论的,群策群力的,信仰的——其实就是政治。
到欧洲去,不要做旅游者,要做世界文化的观察家和仲裁者。思想的力量,就是仲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