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游记(关西)
穿过云层,沿着机翼向下望去,海岸线蜿蜒曲折,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家就在脚下,望着愈来愈清晰的大地和地上的建筑物,我意识到五年来的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一种无以言表的心情充斥着内心,俺が来た!日本!(我来了,日本!)
离机前听到邻座的两位台湾女孩用流利的英语与派发入境单的空姐交流,不免联想到我那差强人意的英语水平,在整个世界这一个大环境下,外语实力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在入境检查关卡入口处,我与指挥人流的工作人员搭了话:ここいいですか(是从这里过去吗?)工作人员是一位年轻女性:あ、いいですよ~(可以哦)。原来日常生活中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礼貌与影视剧中见到的并无二致,再加上日语特有的女性口音让我第一次与外国人简单交流的感觉非常好。在名古屋中部机场外,经过了简单的导游交接,我们坐上了从名古屋开往大阪的巴士。
车上无论是地板座椅还是车窗扶手都十分干净整洁,如果不是每天认真清洁的话是很难达到这种程度。不仅是巴士,窗外高速公路上的其他车辆也十分干净,根本看不到一点泥渍。

放眼望去,路边的田野也十分有日本味儿,一片一片规整的农田与三三两两的小屋显得格外宁静闲适。

放眼望去,路边的田野也十分有日本味儿,一片一片规整的农田与三三两两的小屋显得格外宁静闲适。,不由得感叹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和影响力与国内游客赴日旅游的人数之多。值得一说的是,日本人对于饮料的选择与我们不同,无糖的茶类饮料比起碳酸饮料和果汁更受到日本人的青睐。

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大阪城公园,天色已晚,夕阳的余晖映衬着的大阪城像是在叙说着丰臣秀吉一生的壮志与无可奈何,前段时间热播的大河剧《真田丸》用真田幸村的角度讲述了那段战国末期的历史,其中小日向文世先生的精彩演出也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位战国末期的枭雄。现在他的灵位正静静地摆放在公园角落里的丰国神社,无论多少的功与过,都留给后人评说。在公园广场遇到了同时来游览的一家四口,浓重的口音和黝黑的皮肤很容易让我和九州的普通乡下家庭联系在一起,小女孩望着大阪城看得出神,感叹着:大阪城は綺麗ね~(大阪城真漂亮呢)。虽说日本的“城”与我们所熟悉的城的大小和规模根本不能相比,但对于那个小女孩来说,这就是她心中的“城” 。




第二天一早,我早早来到Star Gate Hotel Kansai Airport的顶层餐厅,俯瞰整个大阪城区,密集的房屋大厦“接踵而立”,大阪湾也尽收眼底,风平浪静,慢慢寻找这里与国内的区别,前天21号台风过境日本,现在的关西机场已成一座孤岛,与湾内连接的大桥已被冲毁,希望我国游客和日本人民平安无事。早餐过后便开始了大阪的自由旅行。

由于酒店附近的临空城站的位置实在难以寻找,我们决定步行至附近的泉佐野站乘车。早上7点半左右的街上非常安静,行人稀少,很难相信这是人口密集的市区。去往车站的路上路过一片居民区,这里的房屋都是二层的小房子,虽然新旧房屋挨在一起,但也没有感到有明显的违和。每座房子的小院子花草物品装饰各不相同,依稀可以看到这家主人的兴趣与爱好,但都充满了生活情趣。到达这里已是早上8点多,居民区的街道只有几个初高中生背着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道具匆忙赶路(这天是周六)。快到车站的路上,上班族慢慢也多了起来,日本人在工作时都会统一着正式服装,我们国内的“半袖衫加大裤衩子”是很难见到的。
日本人的生活成本非常高,根据一些数据可以了解到日本东京最低生活保障费用是8万日元,折合人名币约5000元,衣食住行之中最直观的恐怕就是“行”了,在本州地区,电车的起步价一般是170日元,折合人名币约10.4元,就拿我们从泉佐野到难波方向的这一行程来说,单程票价就要720日元;再从“食”上看,一瓶矿泉水120日元,一瓶啤酒360日元,一碗拉面乌冬面荞麦面基本都在800日元左右,日本人的生活压力从此可见一斑。
难波是原来的国内旅行团经常来的地方,因此这里的服务人员大多数是中国人。尴尬的是,在全家(Familymart)买东西的时候问服务员ここはAlipay(支付宝)いいですか(这里可以用支付宝吗?)他却用中文回我:可以!仔细一问原来是江西人。这样的事情在这里发生了不止一回,可见中国人在这里的密集程度有多高。要说到难波的道顿堀,那么一定要去和格力高的百年跑步者广告牌合一个影,非常有纪念价值。中午在心斋桥筋的一家乌冬面馆吃饭,面馆里有很多本地人,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一位年轻的日本妈妈背着孩子来吃午饭,露出一副匆忙的神情,可能在家里还有很多家务活要做吧。繁华的心斋桥商业街名不虚传,十分热闹,在下午3、4点的时候还是摩肩接踵,由于我不太喜欢人太多的地方,在将购物清单上的物品采购完毕后就打道回府了。晚饭体验了便利店的便当,店里都会询问你需不需要用微波炉进行加热,并且会根据便当的种类不同而去给你不同的餐具,非常人性化,顺便一提每家酒店的客房内都会有一个小冰箱,供客人存放食品,在国内,可能要三星以上的酒店才会配备。在一天的活动都结束过后泡进浴缸里,似乎有些理解为什么日本人会有每晚泡澡的习惯了。











第三天一早便坐车前往京都,假如来日本选择一个地方来定居的话,首先浮现在我脑海的城市之一便是京都。自高一时读了台湾作家林文月女士的《京都一年》之后,便一直想一睹京都的风采。其中金阁寺和伏见稻荷大社是我最感兴趣的两个地方,但遗憾的是,由于行程安排中并没有伏见稻荷大社,只能作罢。说到金阁寺,不得不提他的建造者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金阁寺的华丽也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室町幕府的强大,但不幸的是,这份强大并没有持续多久,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想要效仿祖先,恢复幕府的荣光,也盖了一所寺庙,取名为银阁寺,但这个与前者相比无论从大小还是华丽程度上都相差甚远。很不巧,进入寺院以后天气阴沉,寺庙并没有书中所说的“光彩夺目”,但也足够惊艳。吃过午饭,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雨滴打在透明伞上,有一番别样的意境。少顷,云销雨霁雨过天晴,湛蓝的天空没有一点杂质,与宁静的街道互相映衬,显得格外舒适,如果我住在这里的话那会有多么享受呀!




行程很赶,下午就到了奈良公园,这里最有名的就是园里的1500头梅花鹿了,小鹿们很可爱也很调皮,喂它们仙贝也是一个技术活,一不小心就会被顶到或咬到。到园时正值春日大社建社1250周年,传说当时的天皇为了供奉守护京城奈良的鹿神仙而建造,千百年来一直象征着幸福与和平。在日本参拜神社很有讲究,进入鸟居前要向其鞠上一躬,对神表示我来了,之后要从参道的两侧进入(中间是神走的位置),在手水舍经过洗手漱口过后,便要在塞钱箱前摇响垂铃,投入香火钱后按照鞠躬两次→拍手两次→双手合十祈祷→鞠躬一次的顺序进行参拜,离开神社还要朝着鸟居鞠上一躬,才能结束整个参拜流程。与京都相比,奈良更加古色古香,完好地保留了很多唐朝风格的建筑,看到这些我们都应该认真反思,认真思考如何理解传统文化,并做好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









于2018年9月9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