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武谈“如何做好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的基本问题
1. “诗无达诂”。出资《春秋繁露·精华》,董仲舒。 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欣赏同一种诗,会有不同的感觉。所以之前有诗歌是否可译的争论。我的一位大学教授就认为诗歌不可译,诗无达诂,如何可译呢?但是我们要输出中国文化,还是需要像许渊冲老先生这样的译者翻译诗歌。
2. “对待文学翻译的首要任务,是对一部作品进行整体的宏观的把握,不能光是追求或仅限于思考少数‘错’或‘讹’这个层面,意境、典故、语气、氛围、修辞以及各种文化意象的转换等诸方面的重视把握才是更高境界。”
3. 什么是文学翻译?这里朱教授举了个生动的例子,俗语的翻译表现出了意境。 【原文】“樊三啊,难道你能见死不救?真真是‘毒不过黄蜂针,狠不过郎中心’,常言道‘有钱能使鬼推磨’……” 【译文】"Fan Three," she sobbed, "can you just stand by and watch someone die? 'There is nothing more poisonous than a hornet's sting and nothing more ruthless than a physician's heart.' They say 'money can make the devil turn a millstone.'...
4. 文学翻译的标准?“没有单一标准,但源语文本是硬标准”。要看翻译目的、译者个性、时代要求、作品风格和特点。
如何做文学翻译
1. 语境相似(整体层面)
2. 意象相似(词句角度)
3. 形式相似 Publish or perish. At CERN we call it "Substantiate or suffocate." (Angels and Demons: 231) 不出版就出局。在“欧核中心”,我们称之为“不证明就除名”。(《天使与魔鬼》:154) Fight or flight. 不拼命就逃命。
文学翻译的基本保障和基本操守
1. 先期保障:功夫在诗外。不精一艺不谈艺,不精一艺不翻译。 译者要了解原作、原作者、原作的文学传承、原作的文化背景、原作接收方的审美心理;目标语、目标语读者、目标语的文化传承、目标语的文化背景、译作接收方的审美心理。
2. 中期保障。 译事十法 一曰贴(紧贴原作); 二曰换(转换自如); 三曰化(回归本土); 四曰粘(前后呵护); 五曰减(删减冗赘); 六曰添(增字添词); 七曰合(合并散句); 八曰断(切断长句); 九曰注(注疑释典); 十曰诠(力求晓畅)。
3. 后期保障 译事十诫 一戒言辞晦涩,佶屈聱牙; 二戒死译硬译,语句欧化; 三戒望文生义,不求甚解; 四戒颠倒句意,不看重心; 五戒前后不一,一名多译; 六戒无凭无据,不查辞书; 七戒格式混乱,不合规矩; 八戒草率成文,不加润色; 九戒抄袭拷贝,惹祸上身; 十戒应付差事,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