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1:无压工作的艺术》读书笔记
一、收件箱
我直接在手机的备忘录里建了一个收件箱,想到什么就往里面写,就在手边,执行性较强。
里面写些什么:所有脑中的想法,现在在做还没有做完的事,准备要做的事,想做的事,一个灵感,一个梦想,所有所有脑中在想的事或闪现过的东西,所有所有全部
目的:清空大脑!没有做完的事,想做的事,总是会在大脑中盘旋,忙也好空也好,不定时的会出现在脑中,怕自己忘记,下意识的在提醒自己,有些事不要忘。把所有担心的事情记下来,不管好坏程度只是客观的记录。下意识的担心的时候打开记录,告诉自己,我全记下来了,没什么好担心的,随时可以翻开来看。清空大脑之后,确实可以减压不少,连发呆都可以很纯粹的发呆。感觉卸下了一副重担,精神与身体都会放松不少。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一个运筹帷幄的管理者,其实所有的事情都记下来也没有多少,很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些事情想做应该做又懒得做,老是拖延,就会有内疚感,觉得自己是一个严重的拖延患者,可是把它记下来后,可以告诉自己,我知道自己要做这件事,可是什么时候做怎么做缓缓再做,等我做好规划再谈,这时候心情也会舒畅很多。
收集工作持续了近一周,工作,家庭,每一个环境都会有些新的想法。过一周正常的生活,每一个场景会有新的联想都记下来,基本也会比较全面了,以后有再加,没有关系。
二、整理规划
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一台电脑,一支笔,几张纸,给自己几个小时独立的时间,对“收件箱”来个定性处理。
书中说一次只分析一件事情,按顺序拿,拿出来就不要再放回去,一件事不要同样的思考两遍。很有道理,但不适合我。
普通人用普通人的小方法:
1.删除
先总览一遍收件箱,有哪些是当下已经没有兴趣,不需要做的,或不值得做的,没有价值的就删除。先粗略的排除掉一部分垃圾,减轻一下收件箱的容量。
2.将来也许清单
有些事情对自己而言有意义,值得做,但暂时没有时间做的,可以先放一边。比如:阅读清单,旅行计划清单,这2个比较简单好做,以后有想法了可以随时补充,看到相关的书评或者旅行攻略有用的,可以作为这2份清单的备查资料保存。其他杂七杂八没有特别类别的可以统一归为“将来也许清单”。
3.参考资料
有些收集的信息要看要分析归类,这些可以利用碎片时间看。统一放一个文件夹待处理。大块安静时间给自己建立一个参考资料查阅系统,根据自己的需求建立分级框架,可以是实体的文件夹,也可以是印象笔记这类电子资料库形式。先搭框架,再后期慢慢调整,有总比没有强。
4.项目清单
重中之重,前面的几步都是为了剔除杂念,让自己专心做这里的事。
收件箱中剩下的事件就可以一件一件分析了,按书中所说不要再放回去,给它一个新的位置。能2分钟内解决的立即处理,不能的立刻处理的想一想下一步该做什么,要很多步骤的就建立一个项目,一步可以解决的写下下一步的动作,同时增添标签,我加了2个标签,一个是工作、个人或兼职,另一个则是场景标签,办公室、家或电脑旁,然后将这个下一步动作放入下一步行动清单。有时间限定的则加入日程表。
本书的宗旨就是将自己的待办事项系统化,然后根据当下的情况:所处的场景,可支配的时间和当前的个人状态,在“下一步行动清单”中寻找适合的一项开始行动起来。
切记:系统一定要及时更新,有变动就要调整,让这个系统具有及时性、全面性和可行性。
-
小恐龙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4 17:4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