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偶像光环的台剧,还剩下什么?

说起台剧,许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可能是曾经风靡一时偶像剧。
毕竟10年前的今天,许多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被《流星花园》、《命中注定我爱你》、《恶作剧之吻》、《下一站,幸福》等数都数不过来的偶像剧占据着。
当时代不断变迁,社会不断进步,曾经的偶像剧时代早已成为历史。
而这些偶像剧背后的制作人员,从未停下过创作的脚步。
今年夏天,有一部评分极高的台湾单元剧横空出世,导演是曾拍摄《下一站,幸福》的陈慧翎。

截止今日,豆瓣数据显示观看人数仅4041人。
我实在不忍心这样的高分剧被太多人错过,于是决定强烈推荐走一波。

这部剧集的制作形式是少见的诗选剧,以教育为主题,取材自吴晓乐作家的同名小说。

在什么情况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领养?过继?非亲生?
都不是。
那到底是什么?
看了你就知道。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该剧共分为5个单元,每个单元2集,分别讲述了5个家庭里孩子和考试的故事。

第一单元,《妈妈的遥控器》。

国中三年级的小伟突然发现,每天早上醒来都是同一个星期三。

在这个星期三,他重复不断地经历着相同的事:
早上起来妈妈说着同样的话;
出门错过校车然后遇到同一个跟他讲同一番话的出租车司机;
和几个要好的男同学同样在讨论班上的女同学;
为了隐瞒真实的考试成绩,同样拿伪造的成绩单回家给妈妈过目......

原来,他妈妈无意中得到一个“宝物”遥控器。
只要他妈妈轻轻地摁下遥控器,小伟就立刻回到昨天。

他妈妈对他伪造成绩单的行为很不满,于是想借助遥控器让小伟及时改正错误。
“我这样做,都是为你好。”
这是小伟妈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让你重复不断地听一节课,是为你好;
为了让你专心学习而阻止你去毕业旅行,是为你好;
不让你和看起来不乖的女生交往,是为你好;
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

就这样,小伟被迫活在被妈妈掌控的人生里。
只要自己稍微不听话,稍微没有按照妈妈的意思去做,他就立刻被“打回原形”......

而与小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伟志同道合的小女朋友,小岚。

小岚从小就过着“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生活,想染发就染发,想画画就画画,想谈恋爱就谈恋爱。
这样的经历都是源于她有一对开明的艺术家父母。

小岚的人生,让小伟无比羡慕。
哪里像他,直到最后一刻,都没能把人生的掌控权夺回来......

第二单元,《猫的孩子》。
阿衍每次参加的家庭聚会就是一场大型的“孩子对比大会”。
其他亲戚的孩子总是比阿衍优秀,阿衍总是“低人一等”。

为了阿衍的成绩,他妈妈也算是操碎了心。
不停地找补习老师,不停地讨好家族的其他成员,只为能让自己家在大家族面前抬得起头......

直到有一天,阿衍通过同学的关系,得知了一个提高成绩的秘密方法:
只要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除掉”一只猫,他就能获得梦寐以求的“满级分”。
于是,原本善良乖巧的阿衍,为了获得好成绩,不惜变成冷血无情的“刽子手”......

第三单元,《茉莉的最后一天》。
花季少女茉莉突然跳楼自杀了。

她的妈妈为了弄清她一向乖巧听话的女儿自杀的原因,不惜通过非正常的渠道,获取茉莉最后一天在这个世界上的记忆......

获取的记忆越多,茉莉的妈妈就越接近奔溃边缘。
原来茉莉从来没有真正感受过快乐。
就像她的妈妈从来没有真正尊重过茉莉的意愿一样。
茉莉喜欢文学,喜欢写作,但是她妈妈却不断地要求她学好数学。

茉莉心里难受时去看心理医生,她妈妈却一度想将茉莉的自杀怪罪到心理医生头上......
只可惜,当茉莉的妈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想对茉莉说一句对不起,也已经来不及......

第四单元,《孔雀》。
巧艺的家里条件很拮据,但父母为了她的将来,硬着头皮把她送进贵族学校。
但是这所贵族学校充满着各种可怕的规定:
上课不能主动举手提问,下课不能在球场打球,每个月举行的生日会,必须给过生日的同学送礼物。

为了不在其他同学面前暴露自己的家境,巧艺不惜和学校里的“神秘孔雀”进行了一场交易......
当她彻底清醒过来的时候,殊不知自己的整个家庭都被“神秘孔雀”操控了......

而故事的最后,孔雀将巧艺的妈妈从她身边“夺走”。
每当她和爸爸、弟弟想妈妈时,只能去“神秘孔雀”那里默默怀念......

第五单元,《必须过动》。
在未来世界,一切唯分数论。

政府根据孩子的鉴定考试分数,为家庭分配房屋:孩子分数越高,房子也就越豪华。
杨娟曾有一个考得满分的儿子,却意外丧生。
为此杨娟再次“申请”胚胎,生了女儿若娃,想把她按照哥哥来培养,但若娃的成绩一直不高。

杨娟相信, 在这个社会,活得丢脸,比死还痛苦。
于是在女儿考试前,她心生一计。

而这时,若娃也发现了妈妈的“胚胎培养手册”,哥哥的去世,似乎并不是一场意外......

五个故事,五个不同的家庭,五个不同的孩子,却有着相似“悲剧”的结局:
小伟终身丧失掌握人生的权利;

阿衍失去了良心,也失去了自己;

茉莉在最美好的年纪失去了最宝贵的生命;

巧艺失去了妈妈,若娃失去了哥哥......每一位孩子在家长无形的控制下,都失去了一些原本该拥有的东西。
而家长的一切行为背后,都是因“考试成绩”而起。

为了所谓的考试成绩,家长们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企图控制自己的孩子。
孩子在控制之下,没有自主权,没有自己的生活,有的只是“按部就班”。
自由?快乐?自我意识?
通通不存在。

所以答案是: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而是被你完全控制住的“傀儡”,而已。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力量,也许无法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但它的存在,也许能带来一些反思和行动——
是时候还孩子自由,是时候同父母和解,也时候一起直面各自的过去了......

无论怎样,只希望未来所有孩子的声音都能被倾听,不再是任何人的附属,而是以完整独立的个体而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