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一本书--《原则》 读书总结
姓名:久儿
时间:2018年9月11日
一、 读书摘要
人生是一个不断精进改进的过程,“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总结自己的原则、改进自己的原则、反思自己的原则,让我们更好的决定,并让别人更好的理解自己。当时间的河流载着我们顺流而下时,当遇到现实,需要决策时,我们无需停留与回避,将以最好的方式应对。

二、 金句/语录
1.独立思考并决定:(1)你想要什么;(2)事实是什么;(3)面对事实,你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PⅤ)
2.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既知道如何努力追求很多东西,也知道如何正确地失败。(PⅥ)
3.时间就像一条河流,载着我们顺流而下,遇到现实,需要决策,但我们无法停留,也无法回避,只能以最好的方式应对。(P2)
4.如果我不想带着再次遭遇重大挫折的高概率继续前行的话,我就必须客观的看待自己,并做出改变。(P35)
5.靠水晶球谋生的人注定要吃碎在地上的玻璃。(P40)
6.如果你以勤奋和有创造性的方式工作,你几乎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但你不可能同时得到所有东西。成熟意味着你可以放弃一些好的选择,从而追求更好的选择。(P49)
7.我喜欢在有趣的地方认识有趣的人,并通过他们的眼睛看世界。(P51)
8.想要拥有真正的创意择优,就必须透明,以便人们自己找到真相。(P74)
9.田地里最高的罂粟最有可能被摘头。(P88)
10.好习惯源于以一种遵守原则的方式不断思考,就像学习说一种语言一样。好思维源于探求原则背后的逻辑。(P102)
11.有能力的人居安思危。安然无忧的是愚人。假如冲突能在变得尖锐之前被解决的话,世界上就不会有英雄了。(P110)
12.成功的满足感并不来自实现目标,而是来自女里奋斗。(P124)

三、 思考题
一、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经历,通读《原则》“导言”和“第一部分我的历程”,回答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他是“愚人”?对比自己你是如何理解的?
(1)相对于我需要知道的东西而言,我真正知道的并没有多少。瑞.达利欧也在“导言”+“第一部分”曾五次提及相类似的观点(详见PⅢ、PⅤ、PⅫ、P34、P121)
(2)我想从宽度和深度两个角度阐述自己对“愚人”的理解。宽度:宇宙之大、领域之多,我们的知识结构仅仅局限于我们所了解的专业、我们所接触的事物、还有很多层面是我们未曾接触的领域;
深度:每个专业领域的精准度,我们真正知道的也是少之又少的。同时自己特别感恩这次读书会、感恩萌姐、感恩高总,如果不是这样的机会我是不会接触到《原则》这本书的,更不会走进瑞达利欧的生活。这本书打开了自己新的领域,让我更加看到自己的格局狭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2、说说你从作者私人故事,理解他如何面对失败?又如何发现原则?如何用原则实现人生目标?
(1)作者在创业八年后回到了原点,经历这次失败后他①凝视自己的失败:过度自信、没有参照历史、错误的把握市场;②改变自己:理解不同观点、不急于下结论、归纳原则、平衡风险;③确定更高的目标挑战自己的极限。面对失败不气馁,总结原则,从头再来;
(2)作者的原则一部分由自己的经历总结而来:通过设定大胆的目标--经历失败--学习原则--提高自身--设定更大胆的目标,这样一个如戴明环一样持续改进的过程,不断总结出自己的原则;另一部分作者的原则来源于历史经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前人走过的路,自己内化成自己的原则;
(3)我们要找到总结出自己的原则、然后遵照原则做事,但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做到知行合一、不断充实自己的原则,同时要拥有创意择优的魄力。

3、你要理解自己,会从哪里开始?
我认为一个人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经历的事决定了今天的自己。所以我认为想要理解自己要从自己的认知开始。自认为人与人最大的不同是认知的不同,相同的事件不同的认知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也正是认知的不同,才让每个人的人生不尽相同,也大大体现了人与人的差异。举个栗子:时间的认知:近期很多朋友都在追《延禧攻略》,朋友圈、闲聊时间,它也占据了很多时光,我也在晚饭时间扫了几眼,当时正在读第一遍《加速》,让我明显感到看电视比看电视有意思多了,但也让我认识到电视与读书对自己脑细胞的不同刺激结果后,我还是毅然选择了读书。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我的认知告诉我、指引我要成为那个有趣的灵魂。
二、如果你在另外一个星球,要给地球上最富有的人和最有权力的前1000个人排名,作者能排到多少名?
如果综合能进入前1000名,为什么?请分析他为何能从庞大的地球人口脱颖而出的原因?(注:据说2017年地球人口超过75亿)
如果他出生在中国,能不能进入前1000名?为什么?
(1)前100名;作者曾经成为全球最富裕的100个人之一(《福布斯》杂志),被视为100位最具影响力的
人物之一(《时代周刊》;
(2)作者通过整套的原则体系,让他在工作、生活中脱颖而出,成为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3)如果在中国,我认为他不一定能进入前100名。我相信时代造就英雄。在作者30岁之前,美国的社会背景处在极盛时期,充分肯定大家的自主创业、处处弥漫着自由的味道,在31-33岁美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动荡,然而作者也进入了人生的低谷,但是作者通过总结原则,独自思考、正确的犯错,最终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中国的1949-1967年经历着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所以说这样的时代背景很难说作者是否能成为最富有。最有权力的人。
四、 请思考回答,学习《原则》一书能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寻找人生的目标。前期有度过萌姐的《加速》,一直在迷茫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可能是自己在舒适区待的太久了,“青蛙效应”也在我这体现的淋漓尽致,让自己没有目标甚至没有榜样,“你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如何行动?”给我的人生敲响了警钟。
五、 作者为什么痴迷于“原则”?
因为原则是根本性的真理,它构成了行动的基础,通过行动让你实现生命中的愿望。原则可以不断地被应用于类似的情况,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作者也是一个原则的受益者,他用原则总结了自己的方法论。为何不痴迷呢!
六、 参照“第一部分我的历程”,给你自己写一个《我的历程》和你自己“我的历程”--比较,将比较结果总结写下来
(1)我的经历:
1988年11月出生;
1988年-1996年,学龄前的时光,温暖而甜蜜。有些记忆断断续续,家庭虽不富有,但是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给与自己无限的关爱。
1996年-2002年,小学时光,争强好胜。小学的性格与现在完全不同,争强好胜、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甚至骄傲自满;
2002年-2005年,初中时光,安静女子。初中虽然会参加学校的一些班干部活动,但是争强好胜的劲头渐渐退却,成绩也是忽上忽下;
2005年-2008年,高中时光,性格形成。高中时形成了现在的性格,豁然开朗,努力好就好。自己的成绩不算优秀,但也能坦然面对;
2008年-2011年,大学生活,美丽而向往。高中是值得回忆的,大学是值得向往的;
2012年-2018年大学毕业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至今幸福的生活。日子虽平淡,但也万分的满足;
2018年8月,思考人生,想有所改变......
(2)①人生没有目标;②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③视野不够开阔,缺乏创新精神;④从“英雄的典型历程”来看,我的冒险才刚刚开始。
四、 启发与收获
1.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我们前期的努力与铺垫来完成的,天时地利人和展现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过程;瑞达利欧之所以能取得成,也是和他不解的努力、独立的思考分不开的;
2. 用戴明环的PDCA法则来理解原则,设定目标-失败-学习原则-提高-更加大胆的目标,通过这样闭环式的管理、循环式的改进不断提升自我,完成自己的人生迭代;
3. 从瑞达利欧的经历中学会管理自己原则的思路,并逐步总结出自己的原则;
五、 学以致用
建立自己的“错误日志”我将此作为自己提高的一项方法,每天对自己的一天进行回顾,将自己认为做的不好、或者错误的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形成自己的原则,避免旧事重演,同时一旦重演,自己有相应的措施应对。

附件: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