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9月中
9月11日
《物语日本史》上
* 元服礼
即成人式,相当于国人的冠礼。镰仓时代的武士在十四五岁时,名字唤作“某某丸”,十五岁前后元服并改名。从一个人的姓名可以推断他行元服礼的神社。如贺茂二郎义纲(贺茂神社)、八幡太郎义家(石清水八幡宫)。
元服是重要时刻,之前是少年儿童,小错误可以被宽待,之后则受人尊敬也必须担其责任。关键词:立志,建设。
* 皇国史观:日本不是一个混合民族,虽然融合了其他民族,但中心的日本民族具有完全的独立性。虽然DNA显示,他们同样分布在长江下游,但是真正的日本民族是独特的,少年们如果不努力建设国家,看看扬子江下游就是榜样。。。
* 姓氏
所有的姓(苗字)最后都能追溯到天皇后代或者近臣。神武天皇是汉风谥号,原名神日本磐余彦,基本等于轩辕氏,平定了八十枭帅,在橿原宫即位。是真 日本之根。
* 皇国史观:皇室是所有日本人的本家,皇室的祖先就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平泉将其比肩华盛顿和汉高。
* 文字历史
文字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之前历史靠“语部”口口相传。《天皇记》被焚毁后,直到四十三代的元明天皇时期,才由汉文家太安万吕编篡成三卷本《古事记》。时为712年,与太史公相去800年。
四十四代元正天皇时期,三十卷本《日本书纪》完成编纂,与《续日本纪》、《日本后纪》、《续日本后纪》、《文德实录》、《三代实录》等合称“六国史”。
东汉谶纬学主要观点:
1.辛酉年是历史重要转折
2.历史1260年为单位循环往复(21个辛酉年)
根据这个理论,神武天皇的皇纪元年只能是辛酉年,而引进谶纬之学的推古天皇九年又必须是转折点。这1260年要分摊到33届天皇头上,于是就人造了很多的寿星,因为实际日本历史根本没那么长。
日本古史纪元十分混乱,以致要靠《宋书》来校正。
* 皇国史观:基督教纪元也不准,更不要说印教回教了,所以这不是日本历史的错,而是中国的谶纬之错。而且有误差反而说明我大日本历史悠久,小盆友们要自豪才对。逻辑强大。。。
* 神话
因为是青少年读物,所以在叙述创世神话时,平泉隐去了大量黄暴内容,反而将其特色总结为温暖愉快。“神话的另一特色是其中很少有悲惨、冷酷、凶恶的阴暗面古事”。咱能不能别睁着眼睛说瞎话?!
皇国史观:日本人不是猴子进化而来的,而是神的后裔。。这正是日本民族敬奉祖先的原因。“天壤无穷”就是神明与日本民族签订的神约。
* 天皇:
自神武天皇起,日本皇统绵延一百二十四代,万世一系,放眼寰球,独此一家。实在可歌可泣,小盆友们要立志把名字全背下来。。。这特么简直比背耶稣家谱还难(要查的话,P33页)。
10代崇神天皇,缓解疫病,任命四道将军开疆拓土;
11代垂仁天皇废除了陪葬制度;
13代日本武尊男扮女装斩杀枭帅,平定东国。
典故:草薙

皇国史观:日本国面临重大危机之时,皇室总是挺身而出,一以贯之,毫无例外。皇室血统没有断绝,因此可以由子孙的雄姿推测先祖的洁净无瑕,勇武无敌。和社会主义教育简直如出一辙。
9月16日
* 征朝:
神功皇后(气长足姬尊)与百济联盟征服新罗,北上与高句丽征战。战果怎样没有写,但彼时高句丽正当强盛,广开土大王没有那么好惹的,要是真赢了平泉澄肯定不会仅仅用“激战”而是要大吹特吹了。
皇国史观:日本国民生来爱好正义,痛恨不义,不忍看百济亡国灭种,所以才兴兵征朝,有人认为日本有征服朝鲜的野心,真是不明事理!您继续吹。

* 征朝:
征朝鲜的好处是日本人民终于有文字了,差不多北魏时期,喜大普奔。百济的汉文学者进入应神宫廷并受重用。阿直岐被称为“阿直岐使”,王仁被称为“书首”。同时韩国人还带来了裁缝,并修了水池。日本工农业大发展。。。
* 好看的牙齿
反正天皇(他名字就叫反正)因为一口好牙得名“瑞齿别尊”,就是“好牙帝”的意思了。
9月18日
* 万世一系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作者类比了古埃及和中国,说明山部连小楯等日本国重臣维护皇权的忠勇。
古埃及从前5546年到前342年为止,王朝平均寿命是173年,中国从夏到清,朝均寿命155年。这样看的话,皇统保持得如此完整,确实是蛮稀奇的。
* 圣德太子
圣德二十岁摄政(隋朝),原名厩户(传说是母后在马厩诞下的,和耶稣差不多),聪慧过人(又名八耳皇子,就是可以同时听八人申诉),定冠位(十二阶),制宪法(十七条),重塑朝纲。
继体天皇时佛教已由百济传入,但争议很大,直到圣德太子摄政,才渐兴盛。“笃信三宝”竟然位列宪法第二,圣德本人更是为维摩、胜鬘、法华三经注疏,并建造了法隆寺。
小野妹子使团二次访华,据说使用了“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无恙”和“东天皇敬西天皇”语,记录在《日本书纪》中,实则是一厢情愿的粉饰。当时根本就还没有天皇这个称谓,而且派去的纯粹都是留学生,不可能这么吊。
* 大化改新
苏我氏被灭后,孝德天皇即位,于645年(唐太宗时期)颁布了“大化改新”令,命令包括土地公有、厘清行政区划、统计户口分配土地等,将圣德太子留在理念上的构想变成了现实。
*天智及嫡长子错乱
天智时期,文化昌盛,指南车、沙漏等天朝玩剩下的稀奇物品被大日本“发明”出来。天智死后,御弟大海人皇子和皇太子大友皇子发生争斗,史称“壬申之乱”。
平泉澄声称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当时中国和日本都还没有建立“嫡长子继承”制度。跑火车了,中国人西周就“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了。
天智朝还有一件事,就是在半岛的“白村江”和唐朝(高宗龙朔三年)打了一仗,被刘仁轨杀得片甲不留。
皇国史观:承认唐朝当时实在太强大,与之作战是无谋之举。但是日本军队展现出勇敢奋战、绝不屈服的斗争决心。这台阶下得。。有点硬。
8月19日
* 藤原京
7世纪以前,日本没有都城,和以色列民的帐幕一样,以天皇居所为中心。飞鸟时期的皇居都在飞鸟地区。。。
持统四年(武则天时代)才按周礼理念建起了第一座都城,藤原京。
* 大宝律令
文武天皇制定了大宝律令。律指“不能做什么事”,相当于刑法。“令”指“应该怎么做”,官职规定就包含在内。这些官制一直延续到了明治时期,存在了1184年。

* 大倭国
《续日本纪》记载粟田真人出使唐朝,唐人谓我使曰:“亟闻,海东有大倭国。谓之君子国。人民丰乐,礼义敦行。今看使人,仪容大净。岂不信乎?”
《旧唐书》东夷传记载,真人好读经史、解属文、容止温雅。
粟田真人颇得武则天好感,遂允许大倭改名日本。
9月19日
* 阿倍仲麻吕
日本遣唐留学生水准都很高,阿倍仲麻吕时年十六岁,天资、容貌都很出众,不光唐玄宗器重,李白王维都与之结交。要回国的时侯被台风吹回来,最后客死长安。李白以为他被吹挂了,特地写了悼念诗。
藤原、平城时期全是麻吕。其实用在人名后面,就相当于:さん,也就是“丸”的意思。
* 万叶集
和歌集,共20卷,4千5百多首,地位相当于全唐诗?不懂日文,但光看字形排列也隐约能感受到韵律的美好。这个集子特殊的地方在于对汉字的奔放使用。其时还有发明假名,所以很多汉字用来直接表日文的音,导致后世众多学者花费无数心力去解读。最有名的是仙觉律师,为了解开先贤的话语三十多年每天向各路神佛祷告。这已经和求解启示录差不多了。
马声蜂音石花蜘蟵荒鹿,音译过来时“心情不佳”的意思。这种写法,确实需要祷告。。。
* 矿产和大佛
668年天智时期发现燃土和燃水,原来日本是有石油的,但估计量很稀少就是了。元明时期发现了铜,于是就有了“和铜开珍”,也就是直到8世纪才开始铸币。
8世纪中叶圣武时期发现了黄金,举国欢腾,于是可以造大佛了。奈良东大寺的卢舍那佛(华严经的光明佛)高约15米,而各国国分寺和国分尼寺的释迦佛是其三分之一,约4.8米。国分寺又名金光明四天王护国寺,有二十名僧侣;国分尼寺又名法华灭罪寺,置十名尼姑。
皇国史观:以奈良大佛为中心,通过国分寺和国分尼寺,全国各地紧密团结在一起,永不分离。天朝话就是紧密团结在以大大为中心的dang中央周围。
9月20日
* 名僧
奈良时代佛法盛行,有南都六宗,平安时代又添了天台宗和真言宗,其时名僧辈出。
1.行基:名声主要是由其善行而远播,必杀技是造桥,同时还修水池、水沟、码头和各样建筑。老百姓喜闻乐见,尊其为菩萨。
2.良弁:就是小时候被鹫叼走那段比较神奇。
3.鉴真:天皇御赐“大和上”。意志坚定,五次渡海失败耗时十年,终于抵达日本时,年已六十有六,眼瞎不能视物,凭借惊人记忆校对经文(全文)。松尾芭蕉咏鉴真说“假如我找到了好用的眼药,希望能够治好鉴真大和上的眼睛。”
4.道镜:野心家,但没有成功,反成全了法均、和气清麻吕姐弟的忠义。
* 平安京
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京都于是在其后的一千多年里,一直是皇居所在。明治时期定两都,西京即为京都。
桓武时期能臣,文有和气清麻吕,武有坂上田村麻吕,传教有最澄(天台宗),弘法有空海(真言宗),开启了一个清廉和平的时代。
* 回峰行
比睿山的苦行传统,第1-3年每日30公里,每年100次。第4-5年里程一样,但每年200次。第6年每日60公里200次,第7年每日90公里200次。
马拉松全长是42.195公里,那就等于每天跑两个马拉松。另外第五年还有“入堂式”,不食、不饮、不卧、不眠,每日念诵不动真言,9日念诵10万遍。
一度怀疑印刷错误,查了一下资料,是真的。。。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精神力。

* 源氏物语
本居宣长认为,能够与《源氏物语》比肩的作品,无论日本还是中国,不管过去还是将来,都不存在。
过去确实不存在,因为她成书是比较早,平泉澄的说法是,比莎士比亚早了六百年,比歌德早了八百年。
kenny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哆啦a梦 (12人喜欢)
- 读书笔记-20250201-《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I (2人喜欢)
- 新年会 (1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