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寺的花灯戏
在庙里,有趣的事情远比我想象的多得多。
金鼎寺在离我家不远的金鼎山上,金鼎山虽然还叫作山,但早已成为了主城区的一部分,通着柏油公路,夹在工厂和餐厅之间的金鼎寺看起来十分狭小,我偶尔路过却从未探访。
近两年在福建读书,见识到尚鬼好巫的福建人充满奇幻色彩的庙,才让我对庙产生了兴趣,并决定逛逛昆明这些为数不多的庙。
金鼎寺的格局很特别,因为空间狭小,且建在山坡上,所以殿宇都很紧凑,进门直走,天王殿在右边,穿过天王殿上楼梯,就进入了一个广场,周围的建筑都不高,广场的尺寸也刚刚好,几个开口都比较隐蔽,大雄宝殿的正对面是一个铁棚,里面堆着凳子,铁棚的尽头处是戏台。戏台上方挂着横幅,白底红字写着“昆明金鼎民艺花灯团”。
我早已听说昆明有花灯戏,但很少看到有演出的消息,不曾想就在这座小庙里,还有花灯剧团常驻。
戏台前几位老阿姨坐成一圈折着纸元宝,我向她们打听花灯戏的演出时间,得知是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的中午,但因为最近的七月十五要“烧纸钱给老祖宗”,所以要八月才有演出。
八月初一,金鼎寺门前的街上已经搭起临时的集市,卖的东西无非是廉价的生活用品、干果、香烛之类。我进入金鼎寺时,铁棚下的凳子已经摆开,坐满了来看戏的老人。这些乍看起来平均年龄至少比我年长半个世纪的老人们,不少还执着于老昆明人的经典打扮:老奶奶戴深蓝头巾,穿深色衣裤,系深蓝围裙,穿绣花鞋。老爷爷戴深蓝帽子,穿深蓝外套,黑裤子和黑布鞋。满眼的深蓝都是那种天然的、传统的蓝色,看起来很舒心。

我在最后排靠墙站着,旁边的墙皮下可能是锅炉管道,给已经开始降温的空气中带来阵阵暖意。在我前方坐着的老人们,有似是很久不见的老姐妹,起立,拥抱,手挽手聊天。也有打毛线的老奶奶,叼着烟斗的老爷爷。偶然飘进耳中的一句“我还挂着你家呢!”(“我还牵挂着你呢”)也让人感到温暖。

演出很快就开始了,每次看戏,锣鼓响起时我就兴奋,感觉这种声音可以把我带到延续几百年的热闹之中。花灯演员的着装和唱昆曲的相似,鲜艳但不繁饰。唱腔和念白都是昆明话,听来倍感亲切。一旁的配乐敲锣打鼓,吹竹笛拉二胡。


这台戏的故事是传统题材,宫里下旨选秀,要在小县城挑一百个未婚的姑娘进宫,很多人家舍不得自家女儿进宫,就在街上抢女婿,造成了一个书生一天内被许了三台亲事的闹剧。结局是钦差来查时,一百个姑娘还差一个,县令在群众的逼迫和钦差的威胁之下送走了自己的女儿。




故事情节本身一般,充满乡土味儿的念白才是最吸引人的,台上县令一句“咋个整啊!”旁边的老奶奶也小声评论一句“是了嘛,咋个整……”。或者是富家老爷请人帮忙吹唢呐迎亲时,喊一句“我呢小师傅!你来我挨你说……”打扮怪异表情夸张的“小师傅”一上台,台下就响起笑声。


铁棚外,细雨蒙蒙,香火袅袅,烛光曳曳,香客熙熙攘攘。二胡和锣鼓背后,大雄宝殿的木鱼声、诵经声偶尔窜进来,毫不突兀。葵花站在树下,探头来看。

-
豆友163713931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0 2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