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亲情化管理,海底捞的180°大转弯!


人力资源分享汇丨hrgogogo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hrgotv)
距离海底捞5月递交上市招股书,已有三个月。
据悉,这家火锅届的扛把子将于9月中旬正式上市。而在今天,他们正式开始进行上市聆讯,预计集资约10亿元。24年来,海底捞发展至320家餐厅,年服务客户超过1亿人,是中国餐饮界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海底捞的管理方式,一直是其明星光环。但时至今日,海底捞原来的亲情式管理还在进行吗?即将上市的海底捞在管理上又会有哪些变化呢?对于这个餐饮帝国的种种疑问,小汇来一一作答。

01
忽视KPI的海式大家庭
家里真能无比和谐吗
曾经,网络疯传过类似《为什么海底捞的员工你挖不走?》之类的文章,里面走心地阐述了海底捞的情感型高效管理模式:
- 在招聘上,他们的员工多是经人介绍来的老乡、朋友、亲戚甚至是家人,他们心怀一颗感恩的心,想要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成为“全村的希望”!
- 在培训上,他们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不断传承,上演着一幕幕的师徒情深,但你不用担心师傅管太严,因为海底捞还会给你具有自主性的授权和放权。
- 在选拔上,他们很拒斥“空降兵”,为了保证纯正的海底捞血统,他们坚持“内部繁育”,哪怕你是烧火兵,只要肯干,也能晋升。
再加上高薪、高福利,海底捞这样一套管理模式,很容易将自己内部的人紧紧聚集在一起,笼络人心,让员工有一种家的归属感。在外界看来,这简直堪称“人性化”管理的完美典范!

除此之外,亲情式的绩效管理也没有非常明确的KPI指标,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顾客满意度。所以你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每次去海底捞,他们恨不得把你当成祖宗一样伺候着。
但是,在顾客体验不到的、与他们绩效关联不大的地方,人性与人性管理的缺点也全都暴露无疑。
于是,海底捞有了当时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食品卫生事件:后厨脏乱差,员工能偷懒绝不干活。即使员工犯了错之后,这个家庭的“大家长”也会主动站出来背锅,简直是一幕感人的“养不教,父之过!”
尽管海底捞“护犊子”式的做法,博得了员工和网友的好评,但是管理上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官网上关于海底捞食品卫生问题的通告比比皆是。

人性化永远替代不了管理,人有被尊重、被善待的需求,但人也有懒惰、依赖、侥幸的劣根性。
在有一次采访中,当问及海底捞的家文化时,张勇称:“我就是个资本家!”,他不愿再当带头大哥,彼时的海底捞,员工数已超过5万人,管理不能靠亲情,只能靠制度。

02
海底捞早已开始狼性管理
张勇眼前只有两个字:效率
做企业不是“过家家”,养员工也不是“养孩子”,在海底捞准备上市的这三年里,人性管理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我们渐渐发现海底捞变了,连曾经旨在组建“海式大家庭”的张勇也都站出来表态:我们在管理方面,对标的是华为!

华为什么样?我们大家都清楚:“狼性管理”、“目标明确”,用薪酬刺激员工,保证效率优先。
所以,在这样的一种“华为式”管理下,员工业绩、营收、开店速度直线飙升。海底捞成立的前20年,总共开店76家,2015年增开36家,2016年增开32家,2017年,其新增门店猛蹿到98家,并且2018年计划开设180-220家,也就是说,海底捞差不多每两天就要开一家新店。


曾经张勇最关注的是“人性”,现在他最关心的是“效率”。因为市场不等人,资本更是无情,人性的情感、个人意志永远无法决定市场的走向和资本的运作。
在如此高效的运转下,我们希望海底捞能够上市成功,但更希望海底捞在大步向前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时常回顾自己的初心:是想做一架赚钱的机器,还是想做一锅有温度的火锅?

↑海底捞在韩国的餐厅
03
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
也没有一种通吃的管理手段
根据海底捞的财报显示,目前海底捞一共有320家店,同时拥有50299名员工,其员工人均成本6.2万元,员工总成本超过31亿人民币,接近其总收入的30%。作为同行,呷哺呷哺的员工人均成本则为3.9万元,海底捞接近呷哺呷哺的1.6倍。
高昂的人工成本也是海底捞选择转变管理模式的重要原因,无论是亲情式的管理,还是目标型的管理,背后反映出的是海底捞的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之间的博弈,也是海底捞的自由选择。

如果你的企业以赚钱、打败竞争对手为目标,那么讲效率、重数据便是应有之意,也只有冰冷的制度才能约束人性的缺陷。
如果你的企业以让客户满意,为客户生产价值,让企业的存在有意义为目标,那么企业的文化往往是比利益留存得更久的东西。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办企业,办更大的企业,赚大钱,赚更多钱,一切本无可厚非。但是也请不要忘记,在企业管理时,先问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企业的前期—中期—后期,管理上的情怀—文化—制度,伴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的手段也会随之变化,完全依赖甚至过分强调某一种手段,最后只能造成管理上的失衡与畸形,海底捞如此,每一个企业也如此!
我们没法复制任何一家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没法一种管理模式走到黑,只能在不断的借鉴、创新、试错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
以上!
本文来源:人力资源分享汇丨hrgogogo:累积超过1300篇原创文章,自律型HR组织,提供可无限次免费复训公开课,以及学完就能全额退费的线上学习卡,欢迎关注!
支点——专注于中高端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成长和赋能,助力HRM/HRD成为企业的事业合伙人,推动更多优质的企业成为社会的支点,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你愿意成为支点的同行人吗?
这里有最温暖的故事,最精准的资源,最认真的态度。
在这里每位HR都是人生的记录者。
欢迎加入我们,说出你的故事,和几万HR共同成长!
长按二维码
进入有故事有温度的“支点”!
持续关注,每周更新,我有故事你有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