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一则
性话语分析,如果被认为是权力机制的简单投射,那只是抓住了现象的表面。话语世界并非由二元对立关系构成,类似被接受与被排斥、主流与从属等,而是由能在不同的战略中起作用的大量话语要素构成的。话语世界的要素包括:那些说出来的和被隐匿的事物、所要求的和被禁止的陈述,根据言说者的权力地位、所处的制度背景而确定的种种变体和效果,利用相同公式构建对立目标的行为。像沉默一样,话语既不服从于权力,也不服从它的对立面。必须承认一种复杂而不稳定的作用过程,话语既是权力的工具和后果,又是障碍、阻力、抵抗(一个相反战略)的出发点。
“不存在一边是权力的话语,而另一边是与它相对的其他话语。话语是力量关系的领域里的策略要素或原因。在同一个战略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话语;而且,它们不用改变形式就可以在相互对立的战略之间穿行。我们不必首先向性话语询问它们来自哪一种模糊的理论,或者它们遵循的是哪些道德派别,或者,它们代表的是哪一种意识形态(主流的,还是从属的);而是要在它们的策略生产(它们确保了权力与知识之间哪些互动的效果)与它们的战略整合(在发生的各种冲突的不同时期里,什么样的局势和力量关系使得对它们的利用成为必要的)这两个层面上询问它们。”(第66-67页)
(性话语分析)的关键,在于迎合了一种权力概念。“它用目的观取代法律的特权,用策略有效性的观点取代禁忌的特权,用对多元的和变动的力量关系(其中产生出了各种总体的控制效果,但是总体上决不会产生出稳定的控制效果来)的分析取代君主的特权。”这是把战争形式中的力量关系及其主要表现形式移植到了政治权力领域,用战略模式取代法律模式。【(法)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5-67页。第四章 性经验的机制——“二、方法”——(四)话语在策略上的多价规则】
【按:当某些话语(或话题),成为关注的热点时,如当下常被关注到的“性别歧视”话题,反映出两种意识形态交锋最为激烈的时候,这是一个权力博弈的战场。俞敏洪的言论,只是说出了,大部分处于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男权主导观念,隐而不彰的事实。作为公众人物,其自己的价值衡量标准,由于过于单一,说明他在金钱地位上的成功,并不代表在尊重多元价值的社会进步观念方面,有更多的了解,更不用说是身体力行的践行。而回击一方——张雨绮,作为女权主义的极端代表,被女性权力主张的另一方,捧上了前台。性别话题之争,成为场域讨论的热点,说明权力博弈已经开始了。导致的结果,是开放和多元化,更多的是对女人的尊重。然而,不可否认,普通人的世界,男权的社会现实,可能要长时间的存续下去。20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