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别传day3
(今天内容在电脑上,明天传)
安排上了
一日寅恪偶在外家检读藏书,获睹钱遵王曾所注牧斋诗集,大好之,遂匆匆读诵一过,然实未能详绎也。
钱曾,清代藏书家、版本学家。字遵王,号也是翁,又号贯花道人、述古主人。虞山(江苏常熟)人。
绎:抽丝;理出头绪,探寻原因。
是后钱氏遗著尽出,虽几悉(详尽、详细)读之,然游学四方,其研治范围与中国文学无甚关系,故虽曾读之,亦未深有所赏会也。
丁丑岁,卢沟桥变起,随校南迁昆明(西南联大),大病几(接近)死。
稍愈之后,披览报纸广告,见有鬻旧书者。驱车往观。
鬻书主人出所藏书,实皆劣陋之本,无一可购者。
当时主人接待殷勤,殊(很、非常)难酬(酬报、报答、回应)其意,乃询之曰:“此诸书外,尚有他物欲售否?
主人踌躇良久,应曰:曩者旅居常白茆港钱氏旧园,拾得园中红豆树所结子一枚,常以自随。
今尚在囊中,顾以此豆奉赠。
寅恪闻之大喜,遂付重值,借塞其望。
我听说了十分高兴,于是重金酬谢,借以阻止他要将此豆赠与我的打算。
自得此豆后至今岁忽忽二十年,虽藏置深浅也。
(?????这句话是啥意思,是说这么多年有时随身带,有时放置家中?)
来自 豆瓣App
-
張兰皮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7 23: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