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灵魂,信鬼神。 72
之前一连几天暴雨,衣服都没发晾干,只能积攒着衣服,等待着阳光再次征服雨落的时候,一起将它们拿出来,见证胜利的喜悦。只是这喜悦夹杂着闷热,热的让人又重新进入了空调房间的模式,只知房间凉,不知天空愁。
今天比以往的那么多天,都要来的炎热,不知是因为之前几天的凉爽形成鲜明的对比,还是因为习惯了凉爽,当再次感受炎热时,便已不是一直处在炎热的天那样的感觉了,而我的心好像也变得有点燥热起来,今晨与嫂嫂去办理一些银行与社保的事情,在银行虽然犯了诸多错误,但好在那些错误都能弥补,没有了上次办银行承兑时的那般小心翼翼,侄女因为带她出来玩的缘故,显得特别开心,就算我们弄丢了公司公章,也及时找到了。只是接下来的事情竟让我又陷入了以前的思维模式,变得急躁起来,而后反省,发觉并无大事,只是自己的思想作祟罢了,修身养性,谨言慎行不在一朝一夕,乃在朝朝夕夕。记下以此发觉自己的缺点,并言行改正:在从银行去往社保局的路上,因为嫂嫂不会开车,自然也不会看懂路上那些标志,而我不会去往社保局,只能听她指明道路,只是每次要么就是我俩词不达意,没有理解对方的意思,要么就是在指路之时,那路口已过去,害得我多跑了冤枉路,此时我不免生出指责,责怪嫂嫂来这么多次,竟还不记得路口,不免又让我想起她之前与张佳来办社保,因为跑错了路,罚款200的事情,总觉得是因为她对路程不熟悉,害我们总要无端生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又责怪她为何总不学车,办什么事情都要我们来当司机,自己学会多好,求人不如求己,不是吗。只是,后来,我反省,这次走错路,我又怎么能怪嫂嫂,她本就是一个不会开车,自然不会记路的人,而我自己也来过两次,为何也没记路,为何不自己多生几个心眼,将所到之处熟悉,以便下次不时之需。为何发生什么错误之时,我总是习惯性的将错误归咎到别人身上并用言语或多或少的多加指责,却总要在做了那么多无用之事之后静下心来,才会反省自己的问题,为何要责怪,为何不克制自己,难道责怪了,就能得到我想要的了吗,我责怪的意义何为,是为了增加嫂嫂与我的隔阂吗,还是为了让嫂嫂下次更加谨慎。只是责怪真的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吗,只是多增加了口舌之战罢了。为何不想是不是自己应该去主动记路,毕竟这件事不是嫂嫂一人负责,我也有连带的责任,不是吗。
心理学曾说过,人生来有三个自我,具体哪三个,我已记不太清楚,只知,其中一个自我是小我,是需要自己的智慧去战胜的小我,即所谓修身。那就是我现在所想学,想去做到的事情。
虽痴迷于看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对其中不太懂的词句,以及文中大多来自孔子言论的引用,大多都一一翻译,为的就是能真正读懂杨绛先生所要表达出来的一种境界,只是,奈何人生浅薄,最让人无法忘记的事情也不过是所有人都需经历的生离死别,我虽痴迷于其中关于鬼神论,人有天命之说法,追其内心,大抵也不过了为了自己的伤痛找一泻悲的出口,求得内心安宁。这要放在从前,从不信鬼神论,更不会去翻阅有关生命,灵魂,哲学的书籍,现在却深知它们给我带来的疗伤作用真正之大,也只有我清楚了。
人会改变,会随着你的经历,你的阅历改变,或扭曲,或性本善,很多事不由自主,却任有很多事在于自己做主,也许这就是她的离开带给我对生命的思考吧,让我开始思考生命究其缘由,何处来,何处去,去何去。。。如真的有上帝,灵魂真的永不灭,那此生只此一生,来生已忘前世,我与她的缘分只此两年6个月29天,比起,人一生寿终正寝的30000多天,也不过只是时间的长短罢了,我们终究都会缘散于短暂的一生,追其内心,希望在灵魂不灭之后,能修身到最纯净的灵魂所到之处,说不定能遇见她在天堂的样子,虽说出此言,却实则很虚,也许是自己内心都不敢相信有这一想法的论证吧。只是借助于苏格拉底留下的哲学,杨绛先生之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的言论,来此借信。即已有缘份,又何惧忧与怖。我若想拥有幸福,又何尝不可尝。
现在活得真实,过去活的梦幻,真实体会着世间的有欢有乐,有伤有痛,过去虚无缥缈,幸福的如梦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