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是你想要的也太多,但你一直停在原地
迷茫,不过是选择太多,想要的也太多,但还停在原地。
————目录————
1、多数人的迷茫
2、选择的艺术
3、如何走出迷茫的怪圈
1、多数人的迷茫
我有个朋友在公司做项目助理职位,每天按时上下班,工作内容左右不过是那些轻松的事务,中午点个外卖或者自己带饭微波炉加热,吃完饭午睡一小时,盯着下班时间按时下班,回到家刷刷微博追下综艺电视剧就睡了。但她自己并不满足于这样庸碌的状态,聊天时告诉我她想改变现状。我说,那就多学点东西,换一份你喜欢的工作嘛。她说,算了吧,那些薪水高的工作加班也会比较多,工作压力太大,我现在的工作工资不算高,但是安稳清闲,哎,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就是不知道该选哪一个,好迷茫。
曾经有个网友和我说,他是个在校大学生,不怎么喜欢自己的专业,学校也不是985或211,所以自己并不喜欢上专业课,学习没有好好学,课余时间就是上上网打打游戏。我给他的建议是要么换专业,要么在本专业成绩不落后的情况下,自学其他技能。他说自学首先不知道该往什么方向发展,而且难度好大,没有人可以教他,换专业也是需要绩点够格才行,都好难,要是当初高考时考好了,专业是自己喜欢的就好了。
2、选择的艺术
大多数人的迷茫在于,面前有琳琅满目的选择,都需要花费精力去挑选,去执行。同时,想以最小的代价去获取最高的利益。
看过一期TED演讲《选择的艺术》,关于选择,正如星巴克所说,happiness is in your choices。
http://open.163.com/movie/2010/7/1/C/M78G4K3PQ_M78G4UI1C.html
盲人科学家希娜在关于选择做了这样一个假设:你拥有的选择越多,你就越有可能做出最好的选择。就像沃尔玛超市里就有十万种不同的商品,亚马逊网站有两千七百万册的书,交友网站可能有一千多万个约会机会,让你以为你一定能在上面找到真爱。
但是对有些人来说,突然那么多的产品如洪水般充斥着消费市场,他们抗议在自己还没学会游泳之前,已经被大量选择淹没了。面对选择,有些人是害怕,有很多进退两难的问题,他们习惯于没有选择。
选择的价值,基于我们识别不同选择的能力。
但是我们认识选择时的角度和程度都是不同的。当有些人无法识别一个选择和另一个选择有什么区别时,或者在许多选择间做出类比,这种选择的过程是令人困惑的甚至感到沮丧的。在我们做出选择之前,反倒被选择给打垮了,有时甚至会害怕做出选择。
过多的选择不但是没有增加机遇,反倒是增加了限制,你会被毫无意义的琐事给扼制,给你带来压力。
很多大学生在面对考研还是工作,工作应该选什么行业,都犹豫很久。经验不足,不知道每个选择背后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否选出最优的那个。
闺蜜的表姐,来自农村,她父母有典型的重男轻女思想。在她上大学时并不是很支持她,觉得女孩子读那么多书还不是要嫁人,还不如早早出来打工挣钱。她坚持想去上大学,和父母承诺大学学费通过贷款来交,大学毕业后工作的工资都往家里寄,以偿还大学生活费,她父母才答应。在广州读大学时常常兼职做家教,大学毕业后两三年工资除了还助学贷款其余都寄给家里,对自己很是苛刻。对于她来说,没得选,只能一往无前地努力,才能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大部分人的迷茫是,无数的可能性,无数的选择,脑子里一直思考着该选择哪个,困难的不是做的过程,反倒这个思考的过程是最折磨人的,一不小心就陷入自我纠结的怪圈。
3、如何走出迷茫的怪圈
小森林里,市子说,人生就像画圆圈,只要你每次画的圆圈比原来大,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的轨迹就是螺旋,不再是停留在原地了。迷茫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生活就像骑自行车,要想保持平衡就要不断运动,不要停在原地。多尝试,多试错,不要害怕改变。只要改变了,尝试了,今天的你就比昨天的你更有经验,懂得更多了。


爱因斯坦说,一个从未犯错的人是因为他不曾尝试新事物。
别因为选择了最轻松最容易的选项,就说自己没得选,那只是逃避。
哪怕多看书,多学习,或许就会打开一扇新的窗户,或许会发现一个新的领域,思维就不会局限了,更广的思维能给你更好的决策能力,以及面对选择时的判断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更好。推荐书单
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所以,再努力一点吧,哪怕失败,哪怕很艰难,专注下去,你会发现,你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遗憾的不是失败,是以后挂在嘴边的“我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