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DP-通识
摘录自《认识电影(插图自第12版)》焦雄屏 译
一般来说,摄影师(cinematographer,亦被称为摄影指导[ director of photography]简称D.P.)在导演的指示下,应该负责安排和控制电影的灯光和摄影的质量。
摄影师根据电影的主题、气氛及类型( genre),考虑每个镜次(take)内部的运动。因为不同的色彩、形状、质感,都会反射或吸收不等量的灯光。常见的几种灯光风格:
1、喜剧和歌舞片,灯光的风格就较趋明亮,阴影较少布局,常用高调( high key)的风格。
2、悲剧和通俗剧较常用高反差( high contrast)灯光风格:亮光处特别明亮,而黑暗处也相当有戏剧性。
3、一般而言,悬疑片、惊悚片和黑帮片则较趋低调(low key)风格,阴影均采用漫射式,亮光也带有气氛。
每种灯光只有一种风格、而某些影像包含不同的灯光风格,例如,背景的灯光是低调,而前景中灯光却有些高反差。
艺术史家通常会区分“绘画”和“线条”风格,这种区分对影像艺术亦然。绘画风格( painterly style)线条柔和、感性,也浪漫,最具代表性的是莫奈( Claude Monet)的印象派风景,和雷诺阿( Pierre Auguste Renoir)的人像画。其线色彩和质感在强光的环境中如雾般模散。相反的、线条风格(linear style)强调分明的线条,较不重色彩和质感。在绘画中,线条风格的代表艺术家如波堤切利( Sandro Botticelli)和德国古典派的安格尔(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
电影亦可有绘画或线条派摄影,视其打光、镜头和滤镜而定。《勇敢的心》此图几乎如同雷诺阿的画,摄影约翰・托尔( John Toll)l用柔焦镜头和温暖的自然背光(造成演员头部背光效果),制造出特别浪漫的抒情效果。至于威廉·惠勒的战后杰作《黄金时代》则由伟大的格雷格·托兰( Gregg Toland)掌镜。其线条风格严峻、不浪漫,焦点清晰凌厉,这种风格与时代吻合,因为战后普遍弥漫着幻灭、忧伤的价值重生,以及不抱希望的无情。这种高调的摄影十分雕琢,但也是以实事求是、简单而不显眼的方法服务于严肃的题材。
三点打光( three-- point lighting)技巧:
主光( key lighting)是光线的主要来源,制造影像之主导性( dominant),也就是说光照的地方造成强烈的光线光影对比,会首先吸引我们的目光。通常这一区亦是在外表和心理上最大戏剧性所在和动作焦点。
辅助光( fill lights)没有主光那么强烈,作用在降低主光的强硬,显露一些次要细节不被票暗噬。
背光( back lights)则在分别前景和环境,赋予三度空间纵深的幻象。
三点打光的方法在低调打光的画面中最具表现性,如此图。相反的,当打光法是高调时,这三种光源会在影像上平均分配,造成较柔和的效果。
三种电影风格:现实主义、古典主义、形式主义。三种电影:纪录片、剧情片、先锋派影片。能指和所指:电影中的形式如何界定内容。题材( subject matter)加上处理手法等于内容。镜头:摄影机和被摄对象的距离。角度:往上、往下、水平。打光风格:高调、低调、高反差。光线明暗的象征,彩色的象征。镜头如何影响题材:望远镜头、广角镜头、标准镜头。滤镜。真实和扭曲。特效。摄影师:导演的主要视觉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