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记》(西渡 著):诗人解诗,一卷锦书
面对以往一切人类的伟大灵魂,作为文明的孩子的诗人,我们的心灵是否已做好准备?当灵魂的电流通过我们传递向未来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是否已经足够强大、足够坚定?它会不会骤然熔断,不是给后世带去温暖和光明,而是黑暗和恐惧?
《读诗记》,西渡著,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8年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作者对36首当代诗的点评和对9首新诗名作的细读。作者有丰富的诗歌创作实践,对诗歌写作的微妙之处多有体察。其诗歌批评能够贴近诗人创作状态,理论、批评和创作在其中得以相互印证。
其当代诗点评要言不烦,言必有中,除揭示原作奥妙之外,还往往带出作者对当代诗歌写作一些重要面相和问题的独到见解。细读部分对戴望舒、穆旦、舒婷、骆一禾、张枣、海子、臧棣等诗人的名作展开了细入肌理的释读,充分演绎出这些作品在事理和情理上的精确、清晰、饱满和玄妙,将充满悖论、暗示等多义性修辞元素的诗歌文本内涵细腻地呈现在批评语言中,尤值得品味。
作者简介
西渡,诗人、诗歌批评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研究员。1967年生于浙江省浦江县,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写诗。1990年代以后兼事诗歌批评。著有诗集《雪景中的柏拉图》《草之家》《连心锁》《鸟语林》《风和芦苇之歌》(中法双语),诗论集《守望与倾听》《灵魂的未来》,诗歌批评专著《壮烈风景——骆一禾论、骆一禾海子比较论》等。
当代诗点评 江河《星星变奏曲》点评/3 多多《冬夜的天空》点评/9 翟永明《母亲》点评/14 王家新《日记》点评/18 韩东《甲乙》点评/21 王寅《想起一部捷克电影想不起片名》点评/24 东荡子《喧嚣为何停止》点评/27 从容《减法》点评/29 池凌云《雅克的迦可琳眼泪》点评/32 桑克《哀歌》(之四)点评/35 蓝蓝《死于无声》点评/37 戈麦《献给黄昏的星》点评/42 陈先发《养鹤问题》点评/44 蒋立波《为黄公望隐居地的石鸡而作》点评/47 高春林《唤鱼》点评/50 于贵锋《凉州词》点评/55 维鹿延《全南》点评/57 周伟驰《我的星座》点评/59 陈家坪《吊水浒》点评/64 广子《礼物(祭南岳忠烈祠)》点评/69 梦天岚《雕刻家和一块石头》点评/72 蒋浩《山中一夜》点评/75 田雪封《独眠》点评/79 谭克修《归途》点评/83 荣光启《风车》点评/89 高世现《只有你还未爱过我》点评/93 小葱《致意》点评/95 双皇连《苦荞花开》点评/99 吴友财《在梅尔顿·莫布雷的孤独》点评/101 徐钺《一月的使徒》点评/104 王东东《谒比干庙》点评/120 张口《烧水》点评/124 许明阳《新地小村》点评/126 李琬《在海边,克尔凯郭尔》点评/129 米崇《佘山游》点评/134 高寒《临时火车站》点评/136 诗文本细读 好诗与坏诗的距离 ——戴望舒《烦忧》版本中的诗艺问题/141 新诗成熟的里程碑 ——戴望舒与《萧红墓畔口占》/146 爱的可能与不可能之歌 ——穆旦《诗八首》解读/177 《致橡树》和朦胧诗 ——答郑义广老师/213 工蜂背负的生命之美 ——骆一禾《为美而想》解读/227 时间中的远方 ——解读张枣的《镜中》/236 “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臆解/249 析臧棣的《新建议》/261 “汹涌不已,永远升腾又降落……” ——析惠特曼《有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277 后记/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