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抖音——对准智识的奥卡姆剃刀
出门时,随手把手机往口袋一装。不意手机竟发出了一个貌似女人说话的声音,我翻出手机一看,原来刚才装手机的瞬间不意打开了支付宝,然后就自动播放了一段广告视频。 我有点吃惊,但不觉得奇怪,因为最近打开很多手机软件,出现的第一界面都是一小段广告视频。而在早一些的时候,看到的多半是一些静止或滚动的图片罢了。不过,不难看出,广告形式由图片转视频,能更好的传达广告的效果。 很显然,在传达信息方面,视频比图片和文字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因为视频能更加真实的复制现实中的一切,正所谓一目了然。最近最火的诸如抖音、快手等小视频的流行,几乎侵占了大部分年轻人的业余时间,。不难看出,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表达方式,已经表现出了全面取代文字的趋势,大约这也是为什么读书者越来越少,而沉迷于抖音或者追狗血剧者越来越多的原因。 总结下这种趋势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源于人类之懒,当然这种懒更偏向于思维之懒,即不想思考。西人有奥卡姆剃刀原则的说法,是14世纪逻辑大师奥卡姆提出来的。这种原则简言之可称为简省原则,详细说是指人类做任何事情都会图简省,就是能简则简、能省则省,像一把剃刀一样,把没有用的东西剃去,从而留下最有价值的东西,其实说穿了,就是“懒惰原则”,不过用文邹点的话说应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比如灯,远古时期只能用火把做灯,太麻烦,而且持续时间短,后来发展成油灯,没事添点油就可持续亮,后来又用蜡烛,点上后不用加油,多方便,到后来又出现了电灯,连火柴都省了,手一拉就亮了。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奥卡姆剃刀原则的贯彻史,说到底这种发展的动力正是人类的懒,因为懒,所以怕麻烦,因为怕麻烦,总有人想尽办法减少麻烦,想办法解决麻烦其实就是人类智识的锻炼,于是科技得以发展,人类最终向前发展。 现代社会中最能体现奥卡姆原则的物事非电脑莫属了。最早的电脑操作系统是DOS,二十年前我曾学过一点这方面的知识皮毛,很麻烦很难,任何操作都需要输入各种英文字符,我傻傻的没有学会。可是自从微软公司首次开发出了Windows95系统后,因为界面的友好,操作起来特别简单,可以说,只要能认得几个字,傻子都会操作。这种操作简单的系统全面迎合了人类懒的习惯,符合奥卡姆剃刀原则中的简省,所以一出来之后便横扫全球,直到今天其垄断态势丝毫没见一丝晃动迹象。 视频取代文字也是一样的,同样是奥卡姆原则发生了作用,根源也是人类之懒,因为视频一目了然,几乎不需要任何思考就能看清所发生的一切。这就是为何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看电视多了,人脑子会变傻。因为一切都是简单直白的通过视觉神经接纳,而不怎么需要自己独立的思考,久之不傻才怪呢。当然这里的视频主要限于这个娱乐至死年代里的主流娱乐性视频。其实一些学习类的视频,其同样体现了奥卡姆剃刀原则,让学习变得容易,至少比看书容易。不过,敢问世间好学者几何? 由于懒的动力支撑,奥卡姆剃刀刀光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应声而倒,从而最终实现懒的目地。但是,当奥卡姆剃刀向思维和想象力(或称智识)开刀时,其后果将会如何呢?其实视频形式语言的广泛推进,已经预示着这把剃刀已经向思维和想象力方面下刀了。视频语言最大的缺点乃是对人想象力最大限度的束缚。因为同样一个自然场景,单纯文字描述虽说简单甚至有不少缺漏,但是阅读者却可以通过其脑海中的想象力进行补充,经过想象力的补充,这种自然场景可能会比视频中所能呈现的更加恢宏壮观,同样这个想象也是对人脑的最好锻炼。再如,某小说被拍成电影或电视,则其中人物的外形、动作、语言、性格都是一目了然的,没有给你留半点可以想象的空间。相反,在原著小说里,你可以根据文字对其外表、动作、说话、性格作各种各样的想象,而这种想象本身就是一种乐事,更是对你脑子的一种防止痴呆的有效训炼。 如此说来,在全民多不读书,多沉迷于简单的快手视频、脑残电影、狗血网剧的今天,虽说全民表现符合奥卡姆剃刀原则,是头脑懒病的正常表现,但其负面影响之大,不得不逼人认为,全民朝全面走向痴呆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8年8月31日午,意识流散评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