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诠释东方女性特有之美
旗袍,典雅高贵的中国服饰国粹,亦被称为中国女性国服。领口的对襟设计,显示中国女性的端庄,而其修身的线条及旁侧的开岔设计,恰到好处的诠释了低调的妩媚。芊芊淑女,婀娜旗袍着身,曼妙多姿仪态万千。

旗袍的发展
旗袍是民国的国服,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国旗袍最灿烂的时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经典的过程,四十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旗袍曾有过灿烂的一瞬。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服装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 从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中华传统文化遭遇浩劫,旗袍文化也被冷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放之初,被冷落了三十年之久的旗袍文化显得有些落伍。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台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电影中的东方美
说到旗袍,就不觉联想到民国女子娉婷袅娜的身姿,踏着碎步,款款而来。就如同王家卫导演电影中身着旗袍的女主角,既带着莲的温婉,梅的孤傲;又不乏桃的烂漫,荷的清高;将旗袍的东方神韵展现的淋漓尽致。不知是旗袍衬托了她们,还是她们诠释了旗袍,只看到穿上旗袍的她们美得不可方物,风韵十足。如同附着了一层过往时光的烟尘,欲说还休,惹人探究。













西方女性诠释东方旗袍
西方女性对旗袍的喜爱程度并不亚于东方,旗袍特有的魅力让世界各地的女性都跃跃欲试,想要体会东方女性别样的美。西方女性对旗袍的诠释不同于东方,她们骨胳偏大,没有东方女性的娇柔纤巧,虽然穿上旗袍的她们并没有东方女性的风情万种,却也穿出了属于自己的“东方味道”。








(图片、资料均来源于网络)
旗袍,是镌刻在中国女人骨子里的美丽,不管在哪里,只要有中国女人的地方,就有美丽的旗袍的靓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