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词牌名鲜为人知的由来
品读古人之词,词牌名尤为重要。那些读起来颇有美感的词牌名,或婉约,或大气,或含情,或喻志,我们只知其表意,却未必知其深意。即使是那些我们常见的词牌名,其由来其灵魂我们也大多不知。今天就为大家道一道经典词牌名鲜为人知的由来。
诉衷情 原唐玄宗时教坊曲,后温庭筠取《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
如梦令 相传为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勖创作,初名《忆仙姿》。后苏轼嫌调名不雅,取词中“如梦、如梦”之叠句,改名《如梦令》。
点绛唇 始见于南唐·冯延巳《阳春集》。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
忆江南 《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浣溪沙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沁园春 沁园春是常见词牌名,创始于晚唐。调名源于汉朝窦宪倚势变相强夺沁水公主田园之典故。《万氏词律》云:"《沁园春》是古调,作者极盛,其名最显。"
声声慢 声声慢,词牌名。原名《胜胜慢》,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据传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故称此名。
长相思 长相思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多写男女相思之情。又名《相思令》、《长相思》、《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此词见于黄升《唐宋诸贤绝妙好词》卷一。
古人作诗词歌赋多为抒情言志,在遣词造句上极其用心,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词牌名,也必会揣摩一番,正是由于古人对文化的这般重视,才成就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部分内容摘自网络)